古风吧 关注:2,340,298贴子:19,991,875

【解读】那些古诗词背后的故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露声色犬马的人,往往比一般人更重情重义。当然我也羡慕满口喧嚣的人,薄情寡义起来也透彻得很。——Rue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7-25 23:42回复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李商隐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据说是诗人在巴蜀的某个雨夜写给自己远在长安的妻子。
    其实。他所期待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已经永远不会到来。
    因为几个月前,她便在长安孤独地死去。
    知道谜底的你,重读此诗是怎样的感觉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7-25 23:44
    收起回复
      世人皆知《虞美人》是南唐后主的绝命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正是这首词要了南唐后主的性命。太平兴国三年戊寅七月,成了亡国之君被囚禁的南唐后主李煜,想到国之亡,想到和自己一同被掳至宋朝京师的爱妾小周后被宋太宗赵光义看中,他深深陷入绝望中,留下了抒发自己悲愤绝望情感的千古绝唱《虞美人》。
      七月七日,正是李后主的四十二岁生日,晚上,李煜在被囚禁的寓所和小周后命故妓作乐,唱和他的新作《虞美人》。唱和之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又听词中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句,便龙颜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后葬洛阳邙山。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7-25 23:46
      回复
        写得真好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7-25 23:48
        回复
          李之仪《卜算子》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仕途不顺的李之仪被贬到太平州。祸不单行,先是女儿及儿子相继去世,接着,与他相濡以沫四十年的夫人也撒手人寰。这时一位年轻貌美的奇女子出现了,就是当地绝色歌伎杨姝。李之仪对杨姝一见倾心,把她当知音,接连写下几首听她弹琴的诗词。这年秋天,李之仪携杨姝来到长江边,面对知冷知热的红颜知己,面对滚滚东逝奔流不息的江水,心中涌起万般柔情,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爱情词。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注:两人相差好像41岁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7-25 23:48
          收起回复
            崔郊《赠婢》
            唐宪宗时,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的姿容秀丽,与崔郊互相爱恋,后来却被卖给显贵人家。崔郊难以忘怀。有一次寒食,婢女外出与崔郊邂逅,崔郊百感咸集,写下了这首《赠婢》。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7-25 23:49
            回复
              李端的《听筝》: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是说周瑜精通音律,即便喝醉的时候也是一丁点错误都听得出来,听出错误之后会向演奏者微微一笑示意,所以相传弹琴的女子为了博那一回顾,故意拨错了琴弦。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07-25 23:53
              回复
                唐代有个著名的舞姬,叫关盼盼,是当时徐州守帅张愔家的小妾,长得又美丽,又能歌善舞。
                有一次白居易去张愔家做客,看到了关盼盼的歌舞表演 《霓裳羽衣舞》,觉得非常美妙,即兴赋诗赠给关盼盼。
                两年后,张愔去世,葬于洛阳北邙山。张愔的姬妾们各自而去,而关盼盼独守在张愔的徐州旧宅燕子楼中为其守节,一过十余年,不肯改嫁,曾作有《燕子楼三首》,诗云:
                其一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其二
                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
                自埋剑履歌尘散,红袖香销一十年。
                其三
                适看鸿雁岳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
                瑶瑟玉箫无意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历朝名垦诗词》评此诗曰:“悲凉黯淡,字字哀音,笔亦幽秀,宜其为世传诵也。”诗一出燕子楼便广为流传。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7-25 23:54
                回复
                  当时的员外郎张仲素,拜访白居易时,吟诵了这《燕子楼三首》,白居易经询问,得知为关盼盼所作,她如今依然独居在楼子楼中。
                  白居有感昔日,当即依其题和诗三首,诗云:
                  其一
                  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残灯拂卧床。
                  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中人一人长。
                  其二
                  钿晕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著即潸然。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二年。
                  其三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又作七言绝句一首:
                  黄金不惜买峨眉,拣得如花三四枝。
                  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死不相随。
                  白居易认为张愔不惜重金买下关盼盼,又教以歌舞,教成之后,张愔死去多年,可是关盼盼仍然活在人世,没有相随张尚书而去。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07-25 23:55
                  收起回复
                    张仲素回到徐州,把白居易写的这四首诗带给她。关盼盼看到了白居易的诗,哭泣着说:“自从张公离世,妾并非没想到一死随之,又恐若干年之后,人们议论我夫重色,竟让爱妾殉身,岂不玷污了我夫的清名,因而为妾含恨偷生至今!”
                    于是,和诗答白居易,诗云:
                    自守空楼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
                    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去随。
                    于是,张仲素走了之后,关盼盼就开始绝食,十天之后,香消玉殒于燕子楼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7-25 23:56
                    回复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太和五年,作者去并州参加科举考试。因为出身名门,所以他自小一直受到良好的教育,很早便显露出文学才华。8岁时,因做诗而获得“神童”的美誉。虽然文采出众,但是官运艰涩,多次参加科举也未中选。
                      这次他再一次参加科考,在赴试途中遇到一个猎人。这个猎人将一对在天空翱翔的大雁射下一只,另一只在空中盘旋哀鸣,确信伴侣已死,便也头朝地撞死。
                      大雁的情谊深深打动了作者,于是便有了这首词。
                      序:泰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07-25 23:58
                      回复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这个可能不太切题,首先不是诗词,其次也没有丰富的故事。悼亡词是情之深意之切。悼亡妻的诗词很多,纳兰的“当时只道是寻常”元稹的“取次花丛懒回顾”等等,都没有上面那一句来的真切。没有浮华和矫情,借物言情,语言平实,感伤溢于言外。暗含物是人非时光飞逝之感。
                        你,从不会被提起,也永远无法忘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07-26 00:05
                        收起回复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6-07-26 00:06
                          回复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出自吴越王给他妻子的一封信。
                            相别许久,现在花田也开了,可你不在身旁,我只好把思念写成信告诉你;你回来也别着急,你可以边走边看这美景,而我会等你。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6-07-26 00:06
                            回复
                              题画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诗的作者郑思肖,是宋末诗人,画家。郑思肖擅长做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当时一些权贵向他所要画兰,
                              尤靳不与。庸人孺子颇契其意者,则反与之。邑宰求之不得,知其有田,因胁以赋役取。先生怒曰:"头可断,兰不可画!"
                              南宋灭亡后,诗人隐居在苏州,靠种田为生。苏州知府很欣赏郑思肖的绘画才能,便托人索要几幅画。郑思肖知道这位知府大人叛国投敌,剥削老百姓,便婉言谢绝了。
                              过了十天,知府派了另外一个和郑思肖有一面之交的幕僚去索画。见面一阵寒暄,来者说明来意,被郑思肖断然拒绝。幕僚见软的不行,知道郑思肖在苏州有田地,便威胁道“这是知府大人的地盘,一点面子不给,恐怕未必妥当吧”郑思肖板着脸,冷冷的说“头可断、兰不可得”那幕僚自讨没趣,悻悻地走了。
                              郑思肖望着庭院中的一从菊花,在北风中挺立着,顿时感到人生处境犹如院中菊花,便作诗一首,抒发情感。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说明自己不会与元朝合作。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写菊花宁可抱死枝头,也绝对不会被北风吹落。北风意指元朝,诗人作为南宋遗民,宁可去死也绝对不会向元朝低头。
                              一介书生,何以报国?
                              生当文醒世人、投笔从戎
                              死当葬殉国难、泉下戎马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07-26 00: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