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吧 关注:2,359,467贴子:19,991,303

回复:【解读】那些古诗词背后的故事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尘误。花开花落终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地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这首《卜算子》出自一位青楼女子之手,她的存在或许渺茫得如同一缕青烟,淡然蒸发,才远不如薛涛,名远不如陈圆圆,甚至我自己也不愿意把她看做一位不为权贵所迫害的女性,我想,她只是一名女子,一名将痴心交给了懂她人的女子。
严蕊,“善琴奕歌舞,丝竹书画,色艺冠一时”,因为填词能力了得,被郡守唐仲友赏识,而当时朱熹在官场上要打击唐,便以严蕊为口,将她抓进监狱,严刑拷打,想逼迫严蕊以莫须有的口供将唐置之死地。可是她没有,朱熹离职后,新任领导将严释放,她便咏出这首词。
不是文采,却是深情,在文人与青楼的交集中开出的绚烂的花。青楼一倒,女子的诗词也没有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6-07-26 00:14
回复
    别鄞女 王安石
    行年三十已衰翁,满眼忧伤只自攻。
    今夜扁舟来别汝,此生从此各西东。
    王安石有一个死去的女儿埋在河的对岸。当时皇帝要他来京城做官,王安石不得不离开家乡,离开女儿。由于当时的交通不发达王安石很难再回到自己的家乡。所以他在临行前的夜晚,坐着小船来到女儿的坟前与女儿告别。今夜扁舟来别汝,此生从此各西东。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6-07-26 00:1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苏轼的《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的好友王巩受“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荒僻的岭南。 身边有一名唤柔奴的歌妓随行,岭南是炎暑之地,气候干燥。按理说呆了一段时日后,柔奴应当稍显憔悴才对,然而却显得愈发光彩照人了。王巩不解地问:“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奴却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在柔奴心中,岭南不是故乡,京城也不是故乡,真正的故乡只有一个,就是王巩。自作清歌传皓齿,很美;笑时犹带岭梅香,亦是绝美,却不及她心中的忠贞不渝、生死相随让人动容。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6-07-26 00:17
      回复
        华山畿
        华山畿。
        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
        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总有人说,喜欢一个人是没有理由的。不单单是现代,古人也是一样。正如这首诗背后的故事。
        南朝宋少帝时期,一个士子从华山畿往云阳。在路途中的旅店中,见到一位女子,莫名的就爱上的她。古人的措辞正是“悦之无因”,总有那么一股冲动,让他没有理由就爱上的不知名的少女。这以后士子便念念不忘,因而染上心病而死。
        送丧的车辆经过华山畿,到了女子家门口,牛便停了下来,怎么也不肯走。女子听说后,打开门来到棺木旁,唱出这首华山畿——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你既然为我而死,我独活又是为了谁?如果你还怜爱我,就把棺木为我打开吧。
        唱罢,棺木应声而开。女子于是也进入棺中,没有再出来。于是两家合葬,后来这墓就被称为“神女冢”。自此以后,便有了《华山畿》这首曲子。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6-07-26 00:18
        回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首诗是为安慰一位失恋的朋友所做,是当初两人订有私情,而后来女方迫于某压力,
          不得不另嫁他人,而男方无法接受,所以作者劝他,宽慰朋友接受现实,并引用典故说明感情的事自古如此,要多想开些。
          如果人生的很多事,很多的境遇,很多的人,都还如初见时的模样该多好呀!
          若只是初见,一切美好都不会遗失。
          很多时候,初见,惊艳;蓦然回首,却已是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6-07-26 00:2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