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考虑是否有必要将这些废话再向学弟学妹们唠叨一遍。本来想在高三的交流会上,提提这些要点,不过由于时间关系,取消了。不过,还是想将我的草稿整理下,以飨后来人。或许某天,有哪个学弟学妹哪天误打误撞进这里,也看看,无妨,或许能有点益处。
将复习进行到底
——基础
别小看它。没了基础,你极易失去继续学习的劲头,这意味着高考对你失去了机会。看过太多的同学因为基础薄弱而在高三“苟延残喘”,在开学伊始下定决心,踌躇满志,过一阵子后便灰头土脸,而后一蹶不振,恶性循环,以至高考的一声长叹。也有基础本来挺好的同学,应试时能在难题上做足功夫,攻坚执锐,毫不畏惧。可最后却意外的在某些最基础的题目上落马。可你要知道,难题和易提在分数上的差别是不大的,但在耗费的时间上,差之远矣!
另外,格式的问题要重点强调下,这方面我吃过不少亏……不少题目对格式的要求十分看重,考察你的逻辑思维是否严谨,,所以答案对,不一定就等于满分,尤其得注意答题规范。
我高三的时候,数学挺不注重基础,觉得还挺简单,没必要过多的去钻研,因而也就没怎么加强这方面的练习。结果是,前面的选择,填空没得过几次满分,甚至,还会成为我的重创区域。大题的规范性不够,有时扣分扣的自己都捶胸顿足了,早知道就认真组织下语言,才不会让这到手的鸭子飞了!
基础知识多可是易学,基础分多亦是易得,为什么不去争取呢?能多个十几二十分为什么忍心白白舍弃呢?
——方法
高三时我看过不少方法论的书,感觉挺受益,挑一些自身可以执行的去试一下,效果不一定明显,不过可以拓宽你的眼界。世界上的思想,思维可以是繁盛的,拣一缕开在你身上,未尝不是件美事?
其他的比较有益的途径是通过老师的讲课,接触些方法,触类旁通,据一反三。不妨记下思路,尽可能2种以上,积累,应用。另外,可以问老师啊,很多人总觉的别扭,拉不开脸,觉得会暴露自己的盲点,让老师觉得你笨,其实,在高考之前发现自己的盲点是十分有益的,至少你还有时间挽救,问老师时,老师会梳理你的思路,问多了,你会发现,其中会多次遇到同样的知识点,老师一讲再讲,相当于一再巩固对该知识点的理解。讨论也是汲取方法的绝佳路径 特别是跟学习较好的人讨论,思路会更宽泛,理论,全面些。
两大本
1. 笔记
笔记的作用不言而喻,高三老师会注重把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予以特别编排搬上板书,要力求在听课的基础上,迅速记下笔记,不一定要照本宣科,有些东西已经融为你的知识,遗忘率很低的,就没必要浪费时间再费笔墨。着重抄写那些你不懂或一知半解的(事实上,这点我做的并不好,啥都拿来就抄,或者啥都不记),课后如果确定不理解,即刻问,因为那时求知欲是最强烈的。不然,问题没解决,一拖,对这个点的认识一淡,基本就没再去深究的兴致了。这个点从此就成为你的桎梏了。
2. 错题本
顾名思义,就是收集错题的本子,个人觉得作用巨大。很多时候,一个点掌握不牢,在测试中的表现就是一错再错。这种错误很低级,很遗憾,我一再犯这种低级错误。原因就是我没有强化它,让它不断成为我应试时的软肋,逢遇不中。记在本子上,偶尔翻翻,有助于加深印象,看久了,就成为你头脑中常识性的东西了,错不了了。(未完待续)
将复习进行到底
——基础
别小看它。没了基础,你极易失去继续学习的劲头,这意味着高考对你失去了机会。看过太多的同学因为基础薄弱而在高三“苟延残喘”,在开学伊始下定决心,踌躇满志,过一阵子后便灰头土脸,而后一蹶不振,恶性循环,以至高考的一声长叹。也有基础本来挺好的同学,应试时能在难题上做足功夫,攻坚执锐,毫不畏惧。可最后却意外的在某些最基础的题目上落马。可你要知道,难题和易提在分数上的差别是不大的,但在耗费的时间上,差之远矣!
另外,格式的问题要重点强调下,这方面我吃过不少亏……不少题目对格式的要求十分看重,考察你的逻辑思维是否严谨,,所以答案对,不一定就等于满分,尤其得注意答题规范。
我高三的时候,数学挺不注重基础,觉得还挺简单,没必要过多的去钻研,因而也就没怎么加强这方面的练习。结果是,前面的选择,填空没得过几次满分,甚至,还会成为我的重创区域。大题的规范性不够,有时扣分扣的自己都捶胸顿足了,早知道就认真组织下语言,才不会让这到手的鸭子飞了!
基础知识多可是易学,基础分多亦是易得,为什么不去争取呢?能多个十几二十分为什么忍心白白舍弃呢?
——方法
高三时我看过不少方法论的书,感觉挺受益,挑一些自身可以执行的去试一下,效果不一定明显,不过可以拓宽你的眼界。世界上的思想,思维可以是繁盛的,拣一缕开在你身上,未尝不是件美事?
其他的比较有益的途径是通过老师的讲课,接触些方法,触类旁通,据一反三。不妨记下思路,尽可能2种以上,积累,应用。另外,可以问老师啊,很多人总觉的别扭,拉不开脸,觉得会暴露自己的盲点,让老师觉得你笨,其实,在高考之前发现自己的盲点是十分有益的,至少你还有时间挽救,问老师时,老师会梳理你的思路,问多了,你会发现,其中会多次遇到同样的知识点,老师一讲再讲,相当于一再巩固对该知识点的理解。讨论也是汲取方法的绝佳路径 特别是跟学习较好的人讨论,思路会更宽泛,理论,全面些。
两大本
1. 笔记
笔记的作用不言而喻,高三老师会注重把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予以特别编排搬上板书,要力求在听课的基础上,迅速记下笔记,不一定要照本宣科,有些东西已经融为你的知识,遗忘率很低的,就没必要浪费时间再费笔墨。着重抄写那些你不懂或一知半解的(事实上,这点我做的并不好,啥都拿来就抄,或者啥都不记),课后如果确定不理解,即刻问,因为那时求知欲是最强烈的。不然,问题没解决,一拖,对这个点的认识一淡,基本就没再去深究的兴致了。这个点从此就成为你的桎梏了。
2. 错题本
顾名思义,就是收集错题的本子,个人觉得作用巨大。很多时候,一个点掌握不牢,在测试中的表现就是一错再错。这种错误很低级,很遗憾,我一再犯这种低级错误。原因就是我没有强化它,让它不断成为我应试时的软肋,逢遇不中。记在本子上,偶尔翻翻,有助于加深印象,看久了,就成为你头脑中常识性的东西了,错不了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