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4年生于营口市,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大师。出身曲艺世家,儿时即学会一些传统书目。1953年考入东北大学,因病退学,拜李庆海为师学习说书,1956年参加鞍山市曲艺团,1995年赴京创办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系中国曲协会员,北京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通俗小说研究会会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从艺半个多世纪以来,共录制、播出100余部评书,共计15000余集,整理编著17套28种传统评书文字书稿,开评书走向市场的先河。全国有几亿听众收听他播讲的评书,享有“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之美誉。
曲艺世家
单田芳出身曲艺世家,外祖父王福义是闯关东进沈阳最早的竹板书老艺人;母亲王香桂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员,人称“白丫头”;父亲单永魁是弦师;大伯单永生和三叔单永槐分别是西河大鼓和评书演员。单田芳六岁念私塾,七八岁即学会了一些传统书目。上学后,边读书边帮助父母抄写段子、书词,评书中
单田芳演出照丰富的社会、历史、地理和生活知识及书曲协作、表演技巧都使他获益匪浅。十三四岁时就已经能记住几部长篇大书。1953年单田芳高中毕业后,考入东北工学院,但因病退学,拜李庆海为师,正式说书。其间在辽宁大学历史系(函授)学习。1956年成为辽宁省唯一具有大学文凭的评书艺人,即使在全国也是凤毛麟角。1955年参加鞍山市曲艺团,得到西河大鼓名家赵玉峰和评书名家杨田荣的指点,艺术水平大进。二十四岁正式登台。六十年代在鞍山成名。在1955—1956年间,他先后说过《三国》《隋唐》《明英烈》等十多部传统评书和《林海雪原》《平原枪声》《一颗铜钮扣》《新儿女英雄传》《破晓记》《红色保险箱》等新书。在十年动乱中虽遭厄运,但仍然坚持练功,默诵书词,结构新篇。
书坛翘楚
1979年5月1日,单田芳重返书坛。在鞍山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第一部评书《隋唐演义》。此后与其合作十余载,先后录制播出了三十九部评书。主要有《三国演义》《明英烈》《少帅春秋》《七杰小五义》等,风行大江南北全国几十家广播电台。其中《天京血泪》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听众多达六亿。
五岁时的单田芳单田芳从艺半个世纪以来,共录制、播出100余部15000余集评书作品,整理编著17套28种传统评书。开评书走向市场之先河。1995年,单田芳在北京创办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单田芳系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北京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通俗小说研究会会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评书四大名家之一。
曲艺世家
单田芳出身曲艺世家,外祖父王福义是闯关东进沈阳最早的竹板书老艺人;母亲王香桂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员,人称“白丫头”;父亲单永魁是弦师;大伯单永生和三叔单永槐分别是西河大鼓和评书演员。单田芳六岁念私塾,七八岁即学会了一些传统书目。上学后,边读书边帮助父母抄写段子、书词,评书中
单田芳演出照丰富的社会、历史、地理和生活知识及书曲协作、表演技巧都使他获益匪浅。十三四岁时就已经能记住几部长篇大书。1953年单田芳高中毕业后,考入东北工学院,但因病退学,拜李庆海为师,正式说书。其间在辽宁大学历史系(函授)学习。1956年成为辽宁省唯一具有大学文凭的评书艺人,即使在全国也是凤毛麟角。1955年参加鞍山市曲艺团,得到西河大鼓名家赵玉峰和评书名家杨田荣的指点,艺术水平大进。二十四岁正式登台。六十年代在鞍山成名。在1955—1956年间,他先后说过《三国》《隋唐》《明英烈》等十多部传统评书和《林海雪原》《平原枪声》《一颗铜钮扣》《新儿女英雄传》《破晓记》《红色保险箱》等新书。在十年动乱中虽遭厄运,但仍然坚持练功,默诵书词,结构新篇。
书坛翘楚
1979年5月1日,单田芳重返书坛。在鞍山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第一部评书《隋唐演义》。此后与其合作十余载,先后录制播出了三十九部评书。主要有《三国演义》《明英烈》《少帅春秋》《七杰小五义》等,风行大江南北全国几十家广播电台。其中《天京血泪》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听众多达六亿。
五岁时的单田芳单田芳从艺半个世纪以来,共录制、播出100余部15000余集评书作品,整理编著17套28种传统评书。开评书走向市场之先河。1995年,单田芳在北京创办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单田芳系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北京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通俗小说研究会会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评书四大名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