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三犯枫亭
明嘉靖年间,倭寇屡犯福建沿海地区,人民所遭受的苦难罄竹难书,莆田处在福建东南濒海之区,自然首当其冲,加之有宋明两代兴化文风昌盛,高官显爵及缙绅之家驰名全国,更为倭寇所垂涎和劫掠之目标,因此莆田人民所遭受的倭祸最为深重,其中仅枫亭地区就受到倭寇的三次侵犯。据《枫亭志.大事记》载:“嘉靖五年(1526年)十二月除夕夜,倭寇从惠安北部柯厝登陆,窜入枫亭,杀人抢劫,以年饭撒在门口,作为抢尽杀绝的标记。幸存者逃到文子寨避难。初一下午,倭寇撤退,黎民陆续回家,死难者甚众。”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六月初一,倭寇从枫亭太平港(今霞桥港)泊舟登岸,在枫亭境内大肆杀戮无辜百姓,焚毁房屋,一时浓烟烈焰四起,尸横遍地,哭声震天,惊恐的百姓纷纷涌向金锁桥(亦名银锁桥),金锁桥不堪重负,桥面突然断塌,压死多人。危难之际,有百余人躲在桥下的一条大涵洞里,没有被倭寇发现,幸免一死,另有部分群众慌不择路,逃到邻县莆田东沙避难。在东沙村,他们偶然发现枫亭太平亭里的观音佛像竟被匪徒乘火打劫,盗运东沙,便与之搏斗,夺回佛像,运回枫亭。这尊唐代观音佛像失而复得,安然无恙,也算是一件不幸中的大幸事。 倭寇第三次侵犯枫亭是在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十一月初七,约1.5万倭兵分乘68艘倭船始发平潭,在莆仙交界的东沙、朱寨之间海域登岸。《枫亭志.大事记》则载:“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在莆、仙沿海登陆,掠枫亭,焚毁塔斗山会心书院。”倭寇在枫亭惨绝人寰的杀戮、劫掠之后,又沿途烧杀抢夺,直逼仙游县城,在城东、南、西建3个巢穴。据仙游县旧志云:“嘉靖四十二年十一月,倭乘破府余焰,万众围攻,知县陈大有、典史陈贤与民死守五十五日,十二月二十六日,倭造吕公车迫城,危在旦夕。军门谭纶、总兵戚继光提浙兵来援,歼倭殆尽,城赖以全。”张寄民《兴化倭祸记》亦记:“明嘉靖癸亥四十二年十一月七日,倭犯仙邑,巡抚福建都御史谭公纶、都督戚公继光帅师来救。”戚继光是在取得许厝大捷和收复平海卫后,三度驰援兴化平倭。戚家军首先摧毁倭寇南巢,斩敌千余,烧焚吕公车,余寇南逃。仙游县城解围后,戚继光又挥师枫亭等地,歼灭了仙游境内的残余倭寇,至此倭患始平。戚继光在枫亭平倭后,曾登上塔斗山,赋《登摘斗岩》诗一首,诗云: 幽径层层草树遮,山亭高望隔烟霞。 攀跻到处同回首,万户千村总一家。 枫亭百姓感念戚继光之恩,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八月在北门兜建戚公祠,并立石碑以颂其德。
明嘉靖年间,倭寇屡犯福建沿海地区,人民所遭受的苦难罄竹难书,莆田处在福建东南濒海之区,自然首当其冲,加之有宋明两代兴化文风昌盛,高官显爵及缙绅之家驰名全国,更为倭寇所垂涎和劫掠之目标,因此莆田人民所遭受的倭祸最为深重,其中仅枫亭地区就受到倭寇的三次侵犯。据《枫亭志.大事记》载:“嘉靖五年(1526年)十二月除夕夜,倭寇从惠安北部柯厝登陆,窜入枫亭,杀人抢劫,以年饭撒在门口,作为抢尽杀绝的标记。幸存者逃到文子寨避难。初一下午,倭寇撤退,黎民陆续回家,死难者甚众。”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六月初一,倭寇从枫亭太平港(今霞桥港)泊舟登岸,在枫亭境内大肆杀戮无辜百姓,焚毁房屋,一时浓烟烈焰四起,尸横遍地,哭声震天,惊恐的百姓纷纷涌向金锁桥(亦名银锁桥),金锁桥不堪重负,桥面突然断塌,压死多人。危难之际,有百余人躲在桥下的一条大涵洞里,没有被倭寇发现,幸免一死,另有部分群众慌不择路,逃到邻县莆田东沙避难。在东沙村,他们偶然发现枫亭太平亭里的观音佛像竟被匪徒乘火打劫,盗运东沙,便与之搏斗,夺回佛像,运回枫亭。这尊唐代观音佛像失而复得,安然无恙,也算是一件不幸中的大幸事。 倭寇第三次侵犯枫亭是在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十一月初七,约1.5万倭兵分乘68艘倭船始发平潭,在莆仙交界的东沙、朱寨之间海域登岸。《枫亭志.大事记》则载:“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在莆、仙沿海登陆,掠枫亭,焚毁塔斗山会心书院。”倭寇在枫亭惨绝人寰的杀戮、劫掠之后,又沿途烧杀抢夺,直逼仙游县城,在城东、南、西建3个巢穴。据仙游县旧志云:“嘉靖四十二年十一月,倭乘破府余焰,万众围攻,知县陈大有、典史陈贤与民死守五十五日,十二月二十六日,倭造吕公车迫城,危在旦夕。军门谭纶、总兵戚继光提浙兵来援,歼倭殆尽,城赖以全。”张寄民《兴化倭祸记》亦记:“明嘉靖癸亥四十二年十一月七日,倭犯仙邑,巡抚福建都御史谭公纶、都督戚公继光帅师来救。”戚继光是在取得许厝大捷和收复平海卫后,三度驰援兴化平倭。戚家军首先摧毁倭寇南巢,斩敌千余,烧焚吕公车,余寇南逃。仙游县城解围后,戚继光又挥师枫亭等地,歼灭了仙游境内的残余倭寇,至此倭患始平。戚继光在枫亭平倭后,曾登上塔斗山,赋《登摘斗岩》诗一首,诗云: 幽径层层草树遮,山亭高望隔烟霞。 攀跻到处同回首,万户千村总一家。 枫亭百姓感念戚继光之恩,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八月在北门兜建戚公祠,并立石碑以颂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