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诸子藏书阁吧 关注:1,414贴子:10,056
  • 8回复贴,共1

【介绍】《香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香道是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艺术,通过眼观、手触、鼻嗅等品香形式对名贵香料进行全身心的鉴赏和感悟,并在略带表演性的程序中,坚守令人愉悦和规矩的秩序,使我们在那种久违的仪式感中追慕前贤,感悟今天,享受友情,珍爱生命,与大自然融于美妙无比的清静之中。香,不仅芳香养鼻、颐养身心,还可祛秽疗疾、养神养生。端午节期间,汉族民间更有在端午节挂香袋、戴艾蒿的习俗。沉香、檀香、龙涎香和麝香为四大香药。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8-06 14:25回复
    6、用香木建筑
    除了生活中常见的燃香、薰香之外,香木也被运用于建筑上。例如: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以弗西斯的黛安娜神殿,就是用高达六十英尺的西洋杉来制成圆柱,因此当此殿于西元前三五六年焚毁时,传说现场溢满了浓郁的香气。
    古代皇室外建筑也经常使用西洋杉建造整座宫殿,一方面是由于其杉脂香甜的气味,另外则是因为杉木是天然的驱虫材质。
    如西元前八世纪,亚述王萨尔贡二世的宫殿之门,恒常散发出强烈的香气,每当访客出入的时候,都会飘香而过。埃及法老王的驳船和棺柩,也是由西洋杉所制成。
    而中国满清皇室在承德的夏宫中,其梁柱与墙壁都是西洋杉所制造,而且刻意不上漆,让木材的芳香能够直接渗入空气中。
    回教清真寺的建筑也常用玫瑰露和麝香混合在灰泥中,当中午太阳一照射;温度升高时,香气就会发散出来。
    人类对香的喜爱及运用之广泛,由此可见一斑。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8-06 14:30
    回复
      【养生操作】
      香道养生的方法根据具体的需要而定,其最终的目的还是在于“养生”方面,只要不妨碍这个主要目的,不影响熏香的效果,具体的操作形式可以因人而异。当然,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时间,采用传统的品香方式相对会比较有文化意味一点,如果你嫌麻烦那也可以选择线香、盘香来用,比较方便快捷。
      这里主要介绍一种传统的熏香方法——隔火熏香的步骤:
      1、将无味香灰放进闻香炉中。对于经常熏香、品香的朋友来说,香灰通常都是一直保留在香炉中的,这也就是所谓的以灰养炉。
      2、将闻香炉内的香灰捣松,然后在中央挖出一个碳孔。其大小就按照香碳的尺寸来定,刚刚能够完全掩埋住香碳为准。
      3、将香碳点燃,让香碳保持完全红色但是无明火状态最佳。然后把燃烧的香碳放进碳孔中,用香灰掩盖住。
      4、将周围的香灰堆积到香碳上方,并拍打严实形成火山状,顶部要平。
      5、在香灰顶部做一个通气的孔以防香碳熄灭,同时还能以此来控制燃烧速度。
      6、将香盘放置在顶部平面上。
      7、将小片状的香材或者香粉放到香盘上。保持香材没有烟雾的状态,若冒烟,则是温度太高所致,继续加厚香碳上方的香灰。
      8、在香盘加热完毕后,香材的香气则会散发出来。这时可以将香炉托起至胸前来品香。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08-06 14:38
      回复
        【中国香道的宗教文化】
        《香道与佛教》
        香道,总是作为高雅与修为的象征,浮现在人们的脑海里。
        香道文化肇始于春秋,完备于隋唐,鼎盛于宋朝。
        唐时,鉴真大师将熏香文化带到日本,日本的皇室遂频繁用香,熏香成为了一种风尚,鉴真也被誉为日本的“香道鼻祖”。
        在巷陌飘香的宋朝,人们崇高精致生活,品香楼宇成为精英人士的集会场所。关于沉香的话题则成为雅人达士的常识,品香也被视为优雅生活的品质之一。
        历来“焚香、品茗、插花、挂画”,成为精神贵族追求的生活的极致。这是一种融合了财富和素养的生活方式。
        品香,可以说是中国式经典生活中最为亲近心灵的了。
        中国的“香”字,禾在上,日在下,表示大地上的青禾,在阳光的照射下,蒸腾起一份自然植物本身的气息,氛氤馥郁,正是“香”之本意。
        “香道”,就是在焚香、品香中,与所品之香灵性、魂魄的融入与合一。
        香道用料,首推沉香。沉香形成不易、香味独特、功效显着,历来是香的代表。
        沉香的形成,令人心生敬意。当沉香树遭受外力的伤害时,自身会分泌出树脂来修补受伤部位,某些伤口由于在开放期感染了原始森林中的某种真菌,难以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愈合,从此就开启了为治愈创伤而进行的持久的沉香的形成过程。这个过程要经历若干年,甚至上千年,才能诞生珍贵的沉香。
        沉香的功用,令人倍感神奇。如果你神情倦怠,长夜难眠,将上好的沉香珠用布袋装好置于枕边,便可安然进入黑甜之乡,次日精神奕奕,神清气爽。沉香还可起到暖精助阳之效,行气而不伤气,温中而不助火。《医林纂要》称“凡一切不调之气皆能调之”。
        “奇楠”是沉香中的一个特殊品类,它是从梵语翻译过来。因为它极为珍贵,自古便有“尝遍人间百味,也不及奇楠一口”、“五百年修得奇楠一味”的赞叹之语。多数沉香不点燃时几乎没有香味,而奇楠不同,不燃时也能散发出香甜的气息。在熏烧时,沉香的香味很稳定,而奇楠的头香、本香和尾香,则会有较为明显的变化。
        好的沉香,闻起来令人身心宁静。静心品之既久,会感到有一股清凉之气从喉头沉下,非常舒适,室内如有发霉的地方,一经香熏,不再生霉。一品好香,不仅清净身心,也可以清净环境,助益于身心的修持。
        香道与茶道有相辅相成之效。
        明人徐惟起说:“品茶最是清事,若无好香佳炉,遂乏一段幽趣;品香雅友逸趣,若无名茶浮碗,则少一份胜缘。是故茶香两相为用,缺一不可。飨清福者,能有几人!”确实,自古以来,能兼享香道与茶道清福者,实在是如凤毛麟角。
        香道与禅道有不解之缘。
        《楞严经》谈修行的二十五圆通法门,有香严童子借香悟道之事:“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 经中还以“香光庄严”来比喻念佛者熏染如来的功德。
        《法华经》中亦有妙香佛国之说,此国土中的人能以香为媒,借此沟通,诸根皆利,乃至六根互通。
        《华严经》说,华藏世界被重重无数的香水海所围绕。
        《维摩诘经》中对以香构成的香积佛国有生动的介绍:在遥远的天顶上方有一个叫众香的世界,国号为香积国。这里特别神奇之处在于,香积佛国土是用鼻观修法,闻着香味就可以悟道。大菩萨在那儿是坐在树下打坐,闻到树的香味,就可以成就,得到功德成就三昧,同时也具足菩萨所有功德。“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楼阁,经行香地,苑园皆香。其食香气,周流十方无量世界。” 这就是禅门中津津乐道的鼻观先参,闻香悟道典故的由来。香积国是一个何其令人心仪神往的佛国世界!
        香为佛教中的“十供养”之一,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供养。在《法华经》、《华严经》、《六祖坛经》中,都有大量的篇幅讲到了用香供佛的功德。清香一炷,普供十方一切诸佛。佛教仪礼中大多离不开香,而沉香极受推崇。
        佛教谈修行,有“触欲最深”之说,这说法直探修行之幽微。香味触及身而止,使它对自己最有真实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修行人借助于有相的香,可以闻到自性心香,从而远离一切贪嗔痴慢疑,这就是香在佛教中的妙用。
        沉香可以营造出使人修行增长的气场。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应的是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境。鼻根所应对的是香尘。《楞严经》中的香严童子,就是以闻水沉香、观香气出入无常,而证得罗汉果位的。
        沉香结香时,树木倒伏埋在土里,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结晶,才具备醇厚不尽的香气,化烦恼为菩提,象征着修行者历经艰辛与磨难,终于修成正果,弥漫出生命的甘甜与芬芳。
        而这一分令人陶醉神往、叹为观止的生命的芳华,是经过了何其漫长的修炼,何其艰辛的沉淀!
        世界无穷愿无尽,心香一瓣敬众生。
        禅者,就是这样的一品沉香,经历艰辛卓绝的磨炼,经历百年千载的沉淀,超越了创伤与痛苦,把生命的芳华,毫不吝惜地燃烧,化为一缕温馨,一片芬芳,普敬过现未法界中的一切有缘人。
        佛教《炉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08-06 14:41
        回复
          赞一个,超爱檀香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7-05-25 22:5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