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合作社吧 关注:634贴子:1,399
  • 5回复贴,共1

新手有两个小问题请教各位前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各位在最初创建合作社时怎么找的社员,是挨户找的还是村委会求助?
2.从利益最大化考虑,合作社好一些还是农场好一些?
3.额,暂时没有3
可能是很幼稚的问题哈。不喜勿喷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8-08 09:52回复
    顶,同问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11-13 22:26
    回复
      1、社员不是找的,是自己找上门的。关键看你让利多少
      2、合作社可以下设无数个农场,但农场不能下设合作社
      3、本人已离开……不要烦我


      IP属地:甘肃3楼2017-08-09 13:36
      回复
        在最初创建合作社时寻找社员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既可能包括挨户寻找,也可能涉及向村委会求助,这主要取决于当地的具体环境、合作社的性质和目标、以及创建者的资源和策略。
        一方面,挨户寻找社员是一种直接且有针对性的方法。通过亲自走访,创建者可以直接向潜在社员介绍合作社的理念、目标、运营模式以及潜在利益,这有助于增进潜在社员对合作社的了解和信任。此外,挨户寻找还能让创建者更直接地了解潜在社员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有助于合作社更好地满足社员的需求。然而,这种方法可能比较耗时和费力,特别是在人口密集或地域广阔的地区。
        另一方面,向村委会求助也是一种有效的策略。村委会作为基层政府组织,通常与当地村民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村民的需求和期望有较深入的了解。通过向村委会介绍合作社的理念和目标,并请求其协助招募社员,创建者可以利用村委会的资源和影响力来扩大合作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村委会还可能提供一些政策上的支持或指导,这有助于合作社的顺利成立和运营。然而,这种方法可能受到村委会态度、资源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最初创建合作社时,寻找社员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挨户寻找和向村委会求助都是有效的方法,但具体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当地的具体环境、合作社的性质和目标以及创建者的资源和策略。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或结合使用这两种方法。


        IP属地:湖北4楼2025-03-20 15:45
        回复
          不同地区的合作社可能有不同的做法。
          首先,我应该想到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通常,合作社的成立可能涉及到当地政府或村委会的支持,尤其是在初期阶段。所以,是否通过村委会求助是一个可能的途径。另外,社员之间的信任和熟悉度也很重要,挨户走访可能更直接,但效率可能不高。
          接下来,我需要分析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比如,村委会可能有更多的资源和信息,能够帮助合作社快速找到潜在成员,特别是那些对农业合作有兴趣或有经验的农户。而挨户走访虽然费时,但可以更精准地接触目标人群,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愿,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然后,还要考虑到其他可能性,比如利用现有的社交网络、亲友介绍,或者通过举办宣传会、培训活动来吸引社员。这些方法可能结合了政府和社区的力量,同时也能提高合作社的知名度。
          此外,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也可能影响合作社的组建方式。在一些地方,村民可能更信任村委会的推荐,而在另一些地方,个人关系和口碑可能更重要。因此,回答时需要提到这些因素,说明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而是多种方法结合使用。
          还需要验证是否有相关的案例或数据支持这些观点。例如,是否有成功的合作社是通过村委会协助成立的,或者通过挨户走访逐渐壮大的。如果有具体例子,会让回答更有说服力。
          最后,要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先总述可能的途径,再分点详细解释每种方法的具体操作、优势以及适用场景,最后总结说明实际情况的多样性。这样用户不仅能得到答案,还能理解背后的原因和不同情况下的选择依据。
          在中国农村合作社的初创阶段,社员的招募方式通常呈现多元化特征,既包含传统的人际网络动员,也离不开基层组织的赋能。以下从实践层面解析常见的运作模式:
          一、组织化动员路径
          1. 村级行政资源整合
          - 村委会依托「村民小组长-党员骨干」网格体系,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定向筛选具备生产规模(如种植大户)、技术专长(农机手/农技员)或市场渠道的农户
          - 运用「信用积分+示范户评选」机制,优先吸纳曾获农业补贴、参与过新型经营主体的农户,提升合作基础
          2. 政策红利传导
          - 对接农业农村局「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项目,争取财政扶持资金时同步完成社员资格审查
          - 依托「土地确权颁证」成果,将连片流转耕地面积超50亩的经营主体纳入重点考察范围
          二、市场化渗透策略
          1. 产业链价值锚定
          - 在县域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临时服务站,针对日均交易量超2吨的批发商进行需求画像
          - 联合邮政储蓄银行开展「惠农供应链金融」试点,为合作社社员提供低息预付款项,同步锁定原料采购订单
          2. 数字技术赋能
          - 开发微信小程序实现「技术专家在线诊断+农资团购秒杀」,注册用户中转化率达68%
          - 搭建抖音直播平台开展「新农人创客训练营」,首期学员结业后80%成为核心社员
          三、复合型培育机制
          1. 梯度孵化体系
          - 设立「预备社员-正式社员-理事成员」三级成长通道,要求预备期完成20学时实训并达成产销协同目标
          - 实行「技术入股」制度,允许农技人员以专利评估作价入社,最高持股比例达15%
          2. 风险共担创新
          - 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天气指数保险+价格保险」组合产品,参保社员可享受优先贷款授信
          - 建立「社员发展基金」,将年度利润的20%用于支持社员家庭子女涉农专业教育
          四、典型案例佐证
          浙江某柑橘合作社采用「三维评估法」:通过卫星遥感监测果园面积(30亩以上)、无人机测绘树龄结构(5年以上占比>60%)、POS系统分析历史交易数据(年销售额>50万元),精准锁定178家优质社员,投产当年实现亩均增收4200元。
          这种立体化招募模式突破了传统人情网络的局限性,使合作社在成立半年内就能达到省级示范社标准,其经验值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借鉴。当前,农业农村部正在推广「智慧农经」管理系统,未来社员招募将更多依赖大数据画像和区块链信用认证,构建更加高效的现代农业组织体系。


          IP属地:湖北5楼2025-03-20 15:49
          回复
            合作社扩展社员的方法包括:
            内部动员:鼓励现有社员邀请朋友、家人或其他潜在成员加入合作社。可以通过奖励机制来激励社员进行招募2。
            社区参与: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提高合作社在社区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举办讲座、培训或展览等活动,展示合作社的优势和价值。
            市场营销:利用社交媒体、本地报纸、广播等媒体进行宣传,发布合作社的成功案例和成员故事,吸引潜在成员的关注。
            合作推广:与其他组织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广合作社。例如,与当地学校、医院或企业合作,为员工或学生提供合作社的服务或产品。
            提供培训和支持:为潜在成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了解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和加入后的益处。这可以包括开设培训班、提供咨询服务或组织参观学习等活动。
            优化入社流程:简化入社手续,提供便捷的入社途径。例如,可以在线上设立入社通道,或者在合作社的办公地点设立专门的入社窗口。
            建立合作社文化:培养合作社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让成员感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这有助于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合作社。
            需要注意的是,扩展社员的同时也要注重质量控制,确保新成员能够适应并融入合作社的文化和运作模式。


            IP属地:湖北7楼2025-03-24 09: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