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一个人问我黑火药爆破攻城的效能有多大,有感而写.希望我这个帖子能帮助那些喜爱古代军事的人一些参考.
先解释一下黑火药和猛炸药爆破的区别:
黑火药是爆燃过程,而猛炸药是爆轰过程.
爆燃和爆轰的原理我就先不解释,我先这么说,你就明白两者 的威力差距了.
黑火药,要想爆炸,得将其放在密闭的容器内,当黑火药产生的气体积累的压强高于容器承受力时,就爆炸了.这个过程中要损失很多能量,是一个非定容绝热过程,最终黑火药产生的爆速、锋值压强和平均压强都低得可怜.假如你将黑火药不加任何越束直接暴露在外燃烧是不可能爆炸的.
猛炸药爆炸是爆轰过程.猛炸药,如TNT,B炸药等,直接可以引爆,产生具有极高动压的爆轰波(伴随着化学反应的冲击波),爆速不低于6000米/秒,黑索今是8900米/秒。猛炸药的特点是不需要约束直接就可以产生冲击波。而黑火药则不行。
黑火药实战的战例: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李自成攻开封时,就在开封的城墙上挖了个大洞,埋了相当大当量的火药,然后引爆.你猜结果是什么?火药气体全部从挖开的洞口冲出来了,那个壮观啊,就像城墙上突然冒出一座夏威夷的火山,可是好笑的是城墙依然相当完好.原来,农民军没有掌握使用黑火药爆破的方法,没有把挖开的洞填上并压实(估计城墙上也没法填,而且就算填了,填土过少,也封不住气体),导致火药气体形成了向城墙外的"定向爆破"
后来,太平军使用黑火药炸城的时候,就精明了许多.太平军将贵县的银矿工人和末阳的煤矿工人组成"土营",在城外空房子(为了隐蔽)里挖地道至城下,埋好火药(太平军称地雷,每个地雷是用棉被包好,浇上桐油或是用棺材装好。以免潮气进入),然后撤离地道并填好土,然后引爆.《则克录》上说:"掀翻巨城,如揭纸片".太平军用这个战术同其他战术结合,从湖南到南京,所遇坚城,无往不克.
我举的这两个战例大部分出自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军事工程》,文字我略微做了一些加工,但基本符合事实.
先解释一下黑火药和猛炸药爆破的区别:
黑火药是爆燃过程,而猛炸药是爆轰过程.
爆燃和爆轰的原理我就先不解释,我先这么说,你就明白两者 的威力差距了.
黑火药,要想爆炸,得将其放在密闭的容器内,当黑火药产生的气体积累的压强高于容器承受力时,就爆炸了.这个过程中要损失很多能量,是一个非定容绝热过程,最终黑火药产生的爆速、锋值压强和平均压强都低得可怜.假如你将黑火药不加任何越束直接暴露在外燃烧是不可能爆炸的.
猛炸药爆炸是爆轰过程.猛炸药,如TNT,B炸药等,直接可以引爆,产生具有极高动压的爆轰波(伴随着化学反应的冲击波),爆速不低于6000米/秒,黑索今是8900米/秒。猛炸药的特点是不需要约束直接就可以产生冲击波。而黑火药则不行。
黑火药实战的战例: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李自成攻开封时,就在开封的城墙上挖了个大洞,埋了相当大当量的火药,然后引爆.你猜结果是什么?火药气体全部从挖开的洞口冲出来了,那个壮观啊,就像城墙上突然冒出一座夏威夷的火山,可是好笑的是城墙依然相当完好.原来,农民军没有掌握使用黑火药爆破的方法,没有把挖开的洞填上并压实(估计城墙上也没法填,而且就算填了,填土过少,也封不住气体),导致火药气体形成了向城墙外的"定向爆破"
后来,太平军使用黑火药炸城的时候,就精明了许多.太平军将贵县的银矿工人和末阳的煤矿工人组成"土营",在城外空房子(为了隐蔽)里挖地道至城下,埋好火药(太平军称地雷,每个地雷是用棉被包好,浇上桐油或是用棺材装好。以免潮气进入),然后撤离地道并填好土,然后引爆.《则克录》上说:"掀翻巨城,如揭纸片".太平军用这个战术同其他战术结合,从湖南到南京,所遇坚城,无往不克.
我举的这两个战例大部分出自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军事工程》,文字我略微做了一些加工,但基本符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