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知识
本课程为财大各专业的基础课,假设学生已经完全掌握经济学和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系统阐述现代统计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内容有描述性统计、概率论基础、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非参数方法、时间序列、统计指数、等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知识,能够初步根据具体任务和条件从事社会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结合自己的专业,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同时,也为学习计量经济学、管理会计,证券分析技术、保险精算,特别是统计专业高年级其他分支学科课程奠定基础。
课前预习
由于本课程是关于统计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老师在课堂上将就这些理论和方法进行阐述和解释,如果学生事先阅读有关章节,将有助于理解课程内容。
教学方式:讲课(45学时),上机实验(3学时),机动(3学时),课外作业
统计学成绩构成:
平时作业20%
出勤、课堂表现10%
上机实验10%
期末大考60%。
考核方法:笔试(闭卷)
试卷结构
单项选择题 15%
多项选择题 5%
简答题 10%
计算分析题 70%
学术诚实
涉及学生的学术不诚实问题主要包括考试作弊;抄袭;伪造或不当使用在校学习成绩;未经老师允许获取、利用考试材料。对于学术不诚实的最低惩罚是考试给予0分。其它的惩罚包括报告学校相关部门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统计学教学要点
第一章 统计和统计数据的搜集
1.何为统计了解统计数据的类型和来源。
2. 掌握几种调查组织方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3. 掌握抽样调查的特点及其基本的组织方式和方法
第二章数据的整理和展示
1.掌握统计数据的整理方法,特别是分组与变量数列编制的原则。
2. 了解统计表和统计图的构成和展示,能实际设计统计表和统计图。
第三章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1.掌握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原则,能结合实际调查资料计算有关指标和进行初步的分析。
2. 掌握测定离散趋势的有关指标,深化对标准差的认识。
3. 了解数据的形态测定方法。
第四章概率基础
1. 复习概率论基础知识,重点把握二项分布,正态分布,为后续各章作准备。
2. 了解χ2分布、t分布、F分布与自由度的概念。
第五章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1. 深刻理解抽样分布的概念,中心极限定理的意义。
2. 牢固掌握均值的分布的分布。
3. 掌握不同条件下的均值、成数和方差的区间估计方法。
4. 深刻理解假设检验的逻辑思想,能区分不同条件以选择检验方法。
5. 掌握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进行方差分析。
第六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1. 明确相关关系,函数关系,因果关系,能根据实际资料进行相关分析。
2. 能用实际资料构造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系统分析,并能用有关统计软件,借助计算机进行操作。
3. 能用实际资料构造多元回归模型进行系统分析,并能用有关统计软件借助计算机操作。
4. 能对非线性模型进行转换。
第七章非参数统计
1. 了解非参数统计的特点能够对定类数据、定序数据资料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检验。
2. 掌握不同条件下用不同的非参数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第八章时间数列
1. 能够正确地识别时间数列变量和形态,对实际资料整理和编制适用的时间数列。
2. 掌握各种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3. 能用实际资料建立适当的趋势模型。
4. 掌握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剩余变动的测定方法。
5. 能初步应用时间数列模型进行外推预测。
第九章指数
1. 能够正确地识别时间数列变量和形态,对实际资料整理和编制适用的时间数列。
2. 掌握各种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3. 能用实际资料建立适当的趋势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