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西医思维左右了中医 不能用西医解读中医
中医要有中医思维,我们在临床上接触的很多西医都是中西两套并行,中医药大学现在也是这样培养学生的,这是目前我国中医院普遍存在的情况。但在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他们的中医师只能开中药,没有西药处方权,开化验单的权力也没有。中医要发展,我认为至少要保持中医的思维,不要用西医思维代替中医思维,而应以证候为核心,去阐述它的病机,然后再思考怎么治疗。
不要把中医的脏腑和西医的脏器去对应。中医所说的“肝”是主疏泄、主藏血的“肝”,而不是西医病名中肝炎、肝硬化的“肝”;中医的“心”应是主血脉、主神明,开窍于舌;讲到“脾”,就知道其主升清、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如果要和西医对应的话,我们中医的“脾”和西医的“脾”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所以要搞清楚,中医是个气化结构、功能结构,功能占了大部分,我们主要是调整它的功能。
中医和自然界是一体的,恽铁樵就讲过“中医之五脏非血肉之五脏,乃四时之五脏”,肝气通于春,心气通于夏,脾气通于长夏,肺气通于秋,肾气通于冬。我们中医不能把人体看成本身的结构,而应是天地人一体的气化结构,每一时刻机体都是和天、地、宇宙相通应的。秋天要考虑阳气下降了,冬天要考虑阳气不能潜藏了,要根据季节变化去用方,要因时、因地考虑问题。
中医还要考虑所有病理都是生理的失常,比如“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我们知道“腹满”就是脾的功能失于健运,中焦气机阻滞,胃气上逆导致呕吐……这告诉我们,中医要用病理去推生理,然后用中药来调整生理功能,而不是做简单的方证派。
六经并不能统万病
就经方而言,大多数专家都认为其是用六经统万病的,所有时方、内外妇儿都可以统括其中。我认为现在做到这些还不太现实,几乎所有中医药大学的教学体系是以内科为主、以病为纲的。我们现在的内科教材是不太成功的,教出来的学生只会按图索骥,只知道那几个证型,对着证型来开方,这样做有个非常大的害处,就是把学生教死了,教出来的学生水平普遍不高。学生只知道头痛有内伤、外感,然后分八个证型,根据这些证型去用药;中风证型也就十几个,而《证治准绳》中仅中风的方子就有九十二条。中医是千变万化的,应因时、因地选方用药,要千人千方,而不是千人一方。
我强调大家要用六经统经方,否则的话,经方在人的脑子里就会成为一盘散沙。以六经为纲能把经方掌握得比较好,用生理带病理,六经基本把人体所有生理都概括了,所以才能阐述所有的病理机制。太阳不只是手太阳、足太阳,也把小肠、膀胱概括进去了,十二经把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体九窍也全都概括进去了,所以六经是脏腑经络等人体全部功能的概括,所以要实现生理统病理的话,还是要把人体的全部机能搞好,用六经统经方,把六经看成生理的六经,看成六个生理的结构来调整,而不是看成六个条框,或说六个证候群。作者:雒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