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三堂吧 关注:53贴子:3,452
  • 3回复贴,共1

解读邢侗“德州仓使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解读邢侗“德州仓使碑”
张明福 苗爱雨
随 着 德州苏禄文化博物馆碑廊对社会开放,一幢极具历史文化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的明代碑刻——邢侗《德州户部司庾使者题名记》碑(简称“德州仓使碑”)面世,为德州地域文化研究与邢侗书法艺术研究增加了重磅物证。
  “德州仓使碑”的基本情况
保存地点:德州苏禄文化博物馆碑廊东南角。
碑刻描述:该碑为黑色花岗岩材质,高262厘米,宽98厘米,厚31厘米。碑分三段:上为半圆形,碑帽状,高度为28厘米;中段为邢侗“德州仓使碑”正文部分,高度110厘米,竖写28行;下段为“仓使题名”部分,高124厘米,名单五列,每列34人,名字下小字两行,分别书写字号、籍贯、出身、任职德州仓使时间。
碑刻形成过程:邢侗应时任户部尚书张学颜和德州仓使阮以鼎之邀而撰文书写,落款为济南临邑邢侗撰。经考证,此碑碑文的撰写、书丹、篆额为邢侗一人所为。邢侗撰写该碑时,年已57岁, 62岁去世还有5年时离间,应定为邢侗晚年所写。
碑刻保存状况:石面呈黑色,上面附有过去拙劣工匠制作拓片时留下的墨痕。碑面字迹斑驳脱落;后续题名石刻部分,字迹大小和笔画粗细不一,个别地方呈杂乱无序状。
此碑在文献中的著录情况:德州所有旧志书,包括嘉靖《德州志》、万历天启《德州志》、康熙《德州志》、 《德州志》、乾隆 光绪《德州志略》以及民国《德县志》均未收录邢侗“德州仓使碑”文。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6-08-24 10:28回复
      “德州仓使碑”的历史价值
    德州是因运河而生而兴的城市,由于距离北京仅有323公里,自古就是守护京都的南大门。德州水陆交通十分便捷,特别是卫运河和南运河组成的黄金水道,既可以通过会通河和济州河与江南运河相连,也可单独实现河南、山东、河北、天津、北京之间的通航。因此,德州自金代以来就成了朝廷的仓廒重地。
    金代开始即在此地建“将陵仓”专为朝廷储存河南、山东两省的漕粮,然后通过御河将粮食等物品运入北京,以满足宫廷和军队的消费需要。元代把“将陵仓”改名为“陵州仓”,主要还是着眼元大都的运营,以便将河南、山东的物产运回元大都和内蒙大草原。元代中期以后尝试将山东段运河取直,实现江南稻米、瓷器、茶叶、丝绸、木材等特产北输,因此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开挖了会通河和济州河两大工程,德州仓的地位再次得到提升。元统治者还于德州设置捕盗司、达鲁花赤、监支大使等,负责德州仓的安全和运行。明永乐皇帝基于迁都北京的需要,而于永乐十三年(1415)在德州设水次仓。清代建立后德州仓仍是山东省漕粮集中存放地。漕运、漕仓的研究一直是以仓建城立州的德州地域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但目前德州仓留下来的文献太少,邢侗“德州仓使碑”的面世,就成了德州漕仓石刻资料的唯一见证。
    从题名录部分看,邢侗“德州仓使碑”共保存了明天顺五年(1461)至明朝灭亡的180年间的仓使157名。其实,邢侗撰写“德州仓使碑”时为万历三十五年(1607),之前德州仓已有过134位仓使。立题名记碑时,除将这134位仓使的信息全部刻石外,还留出足够空间备后任仓使名字的刻录。“方幅留馀,大夫世所名”。结果是万历三十六年(1608)至崇祯十七年(1644)的36年间23名到德州仓履职的仓使,都自觉地将名字刻在了题名处,从而又创造了碑铭不断续刻的崭新方式。
    德州历代志书均在《职官志》中对德州仓使信息进行了收录,但其收录的籍贯和出身、任职时间等信息均不全面,唯有邢侗“德州仓使碑”既有仓使名和字、籍贯,还有考中进士或举人以及任职德州仓使的具体时间。由于碑刻形成时间早并未得到好的保护,很多字迹已是斑驳难辨。将其与民国和民国之前的旧志书参照,就能还原出天顺五年到明朝灭亡前全部德州仓使的准确信息。


    IP属地:山东2楼2016-08-24 10:28
    回复
        “德州仓使碑”的书法艺术价值
      邢侗是晚明书法四家之一,时有“南董(董其昌)北邢”之誉。由于书逼二王,其书法不仅在中国深受喜爱,而且还受到朝鲜、日本等东南亚国家的欢迎,目前国内和日本的一些大的博物馆收藏有其作品。当然,邢侗书写的“德州仓使碑”是其晚年作品,其书法艺术价值绝不亚于存世的纸质画作。邢侗“德州仓使碑”的书法艺术价值在于:既是邢侗正楷书法的完整亮相,又是邢侗篆书书法的首次发现。
      邢侗传世书法作品多为行草,但楷书很少。目前鉴定“德州仓使碑”是否为邢侗作品,主要参照物就是张法亭编著的《来禽馆石刻拓本》中的正书与签名、清拓《来禽馆散石》、邢侗临《西园雅集图籍》等。通过对比,可以断定邢侗“德州仓使碑”是邢侗的传世楷书和篆书无疑。邢侗存世书法几乎都是行书和草书,偶尔见到一星半点的楷书,如信札等,篆书之前从未发现。邢侗“德州仓使碑”的发现,使我们首次看到邢侗楷书与篆书的完整面目,这对今后邢侗书法艺术研究无疑提供了确凿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对促进邢侗书法艺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邢侗是明代济南府临邑县人,即现在的德州市临邑县人,研究其书法艺术成就更是理所当然地属于德州地域文化研究的范畴。
      目前德州出现和保存下来的石刻中,称得上有重大价值的碑刻主要有北齐时期的“五高碑”和“李璧墓志”、唐代颜真卿书写的“东方朔画赞碑”、明代永乐皇帝御赐的“苏禄国东王碑”、明代邢侗上石的“双钩十七帖”和邢侗书写王洽上石的“来禽馆帖”等有数的几件。可以说,邢侗撰书的“德州仓使碑”,不论从其历史文化价值还是书法艺术价值来看,一点都不比以上所列各碑逊色,所以有必要对其重点加以保护。鉴于目前国内保存石刻资料的成功经验,笔者建议应该在合适的地点(市博物馆附近)单独为其修建“仓使碑亭”,并制作复制件陈列于北厂漕仓处。


      IP属地:山东3楼2016-08-24 10: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