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中国吧 关注:153,779贴子:889,260

【小龙人】当我们不再迷恋金牌,这是奥运与一个国家的成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文:国际先驱导报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陈娟 发自北京 里约的夜晚刚刚降临,天空是蓝紫色的,在绿油油的泳池映衬下,中国跳水运动员秦凯单膝跪地,为刚刚结束颁奖礼的何姿献上戒指。在女子3米板中获得银牌后的何姿看上去很吃惊,用手捂住嘴,秦凯为她戴上戒指,然后冲着现场观众竖起大拇指。欢呼声响起。
这是发生在8月14日里约奥运会上的一幕,在场的摄像机镜头真实地记录了这场意外的求婚。当秦凯走进颁奖区紧张地等在一旁时,连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体育频道的主持人都忍不住喊道:“哇!这个瞬间值得纪念,金牌颁奖仪式真好看!”


IP属地:江苏1楼2016-08-26 21:36回复
    这的确是值得纪念的一刻。媒体上铺天盖地关于浪漫求婚的报道,甚至盖过了在那场比赛中对冠军的关注,也没有人在乎中国的奖牌数在那一天从第二掉到了第三。中国网友和观众们都在为秦凯微博里那句“不止为冠军,赢了你,输了全世界又如何”点赞,至于奖牌榜名次的滑落,有网友则轻轻地抛出一句“但是我们中国的选手收获了一枚钻戒啊”!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一种变化正在悄然发生着:中国人已经对金牌不太在意了,至少不像过去那样“以金牌论英雄”。而在里约发生的种种迹象也都在印证着这种变化,无论是中国代表团首金的姗姗来迟,孙杨失利后收获的鼓励,还是对“洪荒少女”傅园慧的推崇。


    IP属地:江苏2楼2016-08-26 21:36
    回复
      冠军不再意味着一切
      北京时间8月7日9时35分,在里约奥运会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中,孙杨以0.13秒的微弱优势输给澳大利亚新星霍顿,无缘卫冕。赛后,孙杨在走道上看到熟悉的记者,失声痛哭。


      IP属地:江苏3楼2016-08-26 21:37
      回复
        这一哭也终结了中国在里约奥运会的首日夺金梦——中国代表团没有一块金牌入账。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射下首金以来,中国军团三次夺下奥运会第一枚金牌,而几乎每次奥运会的开幕之日,中国军团都能夺得金牌,除了2000年的悉尼和今年的里约。


        IP属地:江苏4楼2016-08-26 21:38
        回复
          奥运第一天有些冷,有媒体报道说。然而冷的是数字,暖的却是人心。
          当孙杨在赛后发布微博“遗憾,感谢,我会继续努力”时,网友们毫不吝惜地鼓励这位25岁的大男孩:“银牌已经不错了,有这么多人比赛呢!”“你已经很棒了!你是中国的骄傲,尽力就好。”“支持你!在我们心目中,你就是冠军!”


          IP属地:江苏5楼2016-08-26 21:38
          回复
            同样暖心的留言,还给了那一天同样与金牌擦肩而过的射击选手杜丽和易思玲。在杜丽和易思玲分别获得银牌和铜牌后,网友认为二人的表现应该“收获同样的掌声”。
            当天,@央视新闻在一条题为“当我们不再迷恋金牌”的微博中称:“首金,我们依然需要,鼓舞士气;但我们更需要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这条微博瞬间被转发超过1.2万次,从容与宽容的中国网友甚至自信地扔出了这样一句话:“中国不缺这一枚金牌!”


            IP属地:江苏8楼2016-08-26 21:39
            回复
              对于“首日无金”,孙杨、杜丽们的失利,理性的中国观众用自己的言语和行动诉说着自己已经放下了那块金牌,国内各大媒体也欣喜于这种变化,纷纷以“‘淡看首日无金’的成熟与自信”“以平常心塑造奥运会上的大国心态”“中国比以往自信从容”等为标题进行评论和报道。
              外国媒体也看到了这种变化。“想当年,1984年奥运会夺得6枚奖牌的著名体操运动员李宁,因为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没有赢得奖牌而遭到尖刻的批评。”路透社在报道中认为,中国正在反思过去对金牌的执迷:大家都认为,赢得冠军不再意味着一切。


              IP属地:江苏9楼2016-08-26 21:41
              回复
                “过去中国把奥运会夺得金牌作为为国争光、值得自豪的头等大事,观众们往往会在媒体大肆渲染下把夺得金牌的选手作为国家英雄……对于意外失利痛失奖牌,观众也会情绪激动,有些甚至会失去理智对选手进行谩骂指责。”韩联社也撰文称,现在中国人对待金牌的渴望程度似乎发生一些变化,“不再如以前那样焦虑、激动万分,对于本届奥运会开幕头一天中国军团金牌颗粒无收也能够坦然接受。”


                IP属地:江苏10楼2016-08-26 21:42
                回复
                  尊重拼搏者、宽慰失利者
                  “金牌不再是比赛的唯一,对拼搏者的尊敬、对失利者的宽慰已经成为国人舆论的主流,也彰显了一个体育强国、世界大国日渐成熟的国民心态。”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周毅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中国已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不再需要用金牌来证明国家的强大。


                  IP属地:江苏12楼2016-08-26 21:43
                  回复
                    然而,曾几何时,金牌往往并不单纯意味着竞技成绩的独占鳌头,更是和国家强大、集体归属、民族精神联系紧密。
                    1984年,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了中国奥运历史上的首枚金牌,中国人的金牌情结就此埋下了种子。随着时代的变迁,奥运金牌对于国人的意义几度悄然发生变化,从最初的摆脱“东亚病夫”的标签为民族之尊而战,到改革开放时期代表着祖国的尊严和荣誉,再到新世纪彰显综合国力以及国民健康水平,及至2008年中国人举办一场“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奥运热情空前高涨,民族情结彰显,“金牌至上”的奥运观达到顶峰。


                    IP属地:江苏13楼2016-08-26 21:44
                    回复
                      那一年,资深评论员马立明恰好在报社负责主编“奥运风”版面,深刻体会到当时“疯狂的追金之路”。他至今仍记得自己主编的版有个很粗暴的名字“金玉满堂”,奥运金牌叫“金镶玉”,凡是夺金的新闻都在这个版,而没有夺金,哪怕是夺银、夺铜都被扫到一个“被嫌弃”的“英雄扼腕”版。
                      那届精彩的奥运会中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刘翔。110米栏跑道上的他在起跑时摔倒,之后退赛,落寞地走出鸟巢。一夜之间,曾经享有无数光环的刘翔,从昔日的民族英雄跌落成“骗子”、“罪人”。“观众们扭曲的脸,可能是那届奥运中内涵最丰富的表情。”马立明说。


                      IP属地:江苏14楼2016-08-26 21:45
                      回复
                        尽管错失了一些金牌,但中国终因摘得51枚金牌而登上金牌榜首。“奥运会金牌都第一了,还想怎么样?”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很多中国公众的心声。
                        “中国观众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开始重新认识奥林匹克运动的真正含义,”韩联社如是称,而2012年伦敦奥运会则开始理解片面的体育爱国主义问题的弊端——很多中国观众看到东道主英国大众在开幕式前四天都没有获得一枚金牌,但仍然快乐地享受体育盛会带来的幸福感时受到震动。


                        IP属地:江苏15楼2016-08-26 21:46
                        回复
                          “体育是培养优秀公民的最好方式”
                          除了拿过第一之后的云淡风轻外,中国人金牌观的转变也得益于主流观众的代际更迭。一如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所说,“体育是培养优秀公民最好的方式。”


                          IP属地:江苏16楼2016-08-26 21:46
                          回复
                            当前,网络上发声的主要年龄群体是中青年,这批以80后、90后以及部分70后为代表的网民,大多成长于改革开放年代,思维方式和思考能力等都与父辈有着明显的差异。加上所能接触的视野变宽、能接受的讯息来源变广之后,他们的金牌观、奥运观显然不再单一。


                            IP属地:江苏17楼2016-08-26 21:47
                            回复
                              告别“以金牌论英雄”之后
                              “北京展现改革的辉煌,里约预示转型的希望。”当金牌真正从体育身上剥离之后,体育也就回归到其本来面目。而当我们谈论奥运时不再迷恋金牌时,便看到了奥运会上的另一种风景。


                              IP属地:江苏19楼2016-08-26 21: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