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吧 关注:4,174贴子:22,642
  • 23回复贴,共1

求教:有关于郑太子忽辞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郑忽第二次辞婚时说道害怕人民议论,郑忽应该有考虑齐国借此的控制吧,那么这个辞婚理由是借口,还是真的担忧?
比较笨,不大懂古人什么时候说的话能信什么时候只是托词,又有点钻牛角尖。。。
求大神路过指点啊啊啊,跪谢!


IP属地:浙江1楼2016-08-28 16:43回复
    贴上原文:
    北戎伐齐,齐使乞师于郑。郑太子忽帅师救齐。六月,大败戎师,获其二帅大良、少良,甲首三百,以献于齐。于是诸侯之大夫戍齐,齐人馈之饩,使鲁为其班,后郑。郑忽以其有功也,怒,故有郎之师。公之未昏于齐也,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太子忽。太子忽辞。人问其故。太子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诗》云:‘自求多福。’在我而已,大国何为?”君子曰:“善自为谋。”及其败戎师也,齐侯又请妻之,固辞。人问其故。太子曰:“无事于齐,吾犹不敢,今以君命奔齐之急,而受室以归,是以师昏也。民其谓我何?”遂辞诸郑伯。


    IP属地:浙江2楼2016-08-28 16:4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太子忽如果和齐国联姻了,后面就不会有子突和他争位了,毕竟齐国是个大国在那。


      IP属地:重庆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6-08-28 17:26
      收起回复
        是啊。然后就被咯叽一下夹死了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8-29 07:00
        回复
          是不是已经有了真爱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9-01 14:56
          收起回复
            郑公子姬忽,已于鲁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与陈国公主妫氏成婚。其两次拒婚,当然也不全是面子上的话。
            第一拒婚的理由,显然是托词:齐国大郑国小,齐国和郑国不相匹配。但这个时候,从实力上来讲,郑庄公姬寤生经营郑国三十八年,郑国有小霸局面,虽然齐襄公姜诸儿的父亲齐僖公也有小霸之名,但在春秋初年,郑国的实力还是不可小觑的。所以第一次拒婚是托辞。
            第二次拒婚的理由,则显得非常的正当,未必为托词。他是怕国人说他劳师动众就是为了娶齐妇。注意,这里的民,显然不是指地位不高的平民,相反姬忽所惧怕的可能是地位比较高的贵族的指责。春秋时期,诸侯国国君所依赖的是大夫,而大夫不是本国的公室贵族,则为别国的公室贵族。显然他们的舆论力量并不可小觑。
            至于前面所说的惧怕齐国控制,则没有根据。各国之间嫁娶婚姻,主要是为了寻求外援,那时侯的政治智慧,还没有发展到用一个女人控制一位国君的。而且,在此前的《春秋》及《左传》中,并没有记录那个国家因为一个妇人而控制一个国君的记载或先例。
            陈述完毕,仅供参考!


            10楼2017-03-22 18:54
            回复
              这个,你还没有看完呢。后面。文姜。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8-20 21:48
              回复
                文姜有淫行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7-08-21 20:03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建议你看一下文姜嫁给谁了,后面发声了什么事,就知道忽很君子,辞婚的理由顾全了两国颜面。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8-07-25 11: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