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三国志吧 关注:89贴子:1,158
  • 3回复贴,共1

三国参考文献比较与入门(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字典篇
其实不是一般人的词典,而是引用了诸条史料后,加上少许个人见解的。
《汉魏制度丛考》
对入门者来说,对很多很多的专有名词、制度,是沒有一个清晰概念,杨鸿年这本在众多文章中也必定是参考书籍,能助你了解宫內外、官制、地方等诸多制度,并罗列了若干汉魏实例,基本全都适用于三国时代。
《三国会要》(钱仪吉著)
其实还有杨晨著本,不过年代久远,一般人也未必有机会一睹并购买。上海古籍出版社在序中已强调钱本的优点,应当属实,否则也不会印刊。此书正如唐长孺所讲,罗列了诸多史料,也是有用之书。读者可以马上翻查礼乐、职官、选举、食货、兵、刑等诸多笵畴。
《九朝律考》
真的不用多加介绍,中国法学史首部钜著之一,简单分类后让读者容易按朝代和条目查找、整理诸书刑法志以外的其他案例(包括律家)并附上看法,是其优胜之处。
《两汉太守刺史表》
严耕望先生罗列诸书、碑石资料,对两汉的各在职人员,作出了在任的先后次序估算。
《魏晋南北朝农民战争史料汇编》
方便查阅各政权的民变资数与规模、发生时间、外族民变。
《金泥玉屑丛考》
可惜只是写至宋的诸物价考,列出的诸多原始资料(食物、蓄、田宅、奴婢、刀剑等),省却读者的很多时间。以汉、汉晋河西、魏晋南北朝三章,适合三国史。
《三国食货志》
陶元珍整理后,可补陈寿的不足,但其错误也不算少,慎重。
《武经总要》
古代中国首本系统整理阵法、兵器的著作。
《考工记》、《梦溪笔谈》
有兴趣研究科技史的朋友,必读的原始资料。
《隶释》、《隶续》
现存年代最早的一部集录和考释汉魏晋石刻文字的专著,同时也是同类著作中的姣姣者。这点已经足够。很多文献所沒有的资料,只能靠金石文来填补。严可均也辑录了,故不一定需要另购,除非你要找碑阴的人们与其职位。


1楼2016-08-29 10:03回复
    地理篇
    《元和郡县图志》
    以年代最早、资料较齐全为衡量标准的话,此书是最符合条件,尽管河北道四、山南道一、淮南道已佚,犹幸中华书局版从各文献中辑录了。他们的校勘功力,中规中矩。当地名胜、地方简介、座标等,能补诸书地理志的不足。且往往有廿四史所沒有或不同的內容,比方全琮攻白帝、陆逊破备后还屯夷陵备蜀。假设不知道名胜名称,或只是想搜索一下当地有沒有所需的资料,无法运用索引,怎么办?谭图第五册能帮你,前提是你要大概知道在今地大概方位,然后查找是唐哪道哪州。
    《太平寰宇记》
    可算是李吉甫的威力加强版,补入了风俗、名人等诸多资料,在州郡变革过程,是最给力的文献记录。但也不是完全与《元和郡县图志》相同,缺点也不是沒有,太过宏大,随时有同一名胜,在不同卷有不同的方位等资料,出现前后矛盾,但仍不失为必读地理书之一。
    《读史方舆纪要》
    其校勘本的功力,完全被前两本比下去。顾祖禹总结罗列了诸家地理之说,古代地理书籍,无出其右是其优点,缺点是他无法一一亲至当地,也无法校勘所有错误,结果很多时候连错误也照抄不误。不过,也不是沒有纠正《水经注》等书之错误的。对入门者来说,清的地理与当代相当接近,方便查找。
    《舆地志辑注》
    南朝陈人顾野王所著,比唐李吉甫还早,惜大部份已散佚。参考价值是远远不如前三者,但也有他们所沒有的內容,比方镇江铁瓮城的描述。
    《汉唐地理书钞》
    《舆地志辑注》其实就是从这书辑录回而成,是对已散佚的宋以前,诸地理书的辑录本。不过,那些已散佚的诸本,史料价值真的不如前三者。
    《晋书地理志校》
    孔祥军对《晋书.地理志》的校注,意见大致正确。
    《水经注校证》、《水经注疏》、《水经注图》、《永乐大典本水经注》
    入门者建议先看校证,因为是简体横版,优点是在陈桥驿校对下,其底本是诸本中最佳,也在注释中解释了取捨各版本的原因。
    有初步认识后,才建议看杨守敬的疏,因为排版混乱,且注解的比重,往往比郦道元的原文还要多,查找极不容易,随时得物无所用。
    汪士铎的图,优点在于他不只是简单的绘图,还有补充:比方从《太平寰宇记.淮南道二》补入滁水、最后数页的诸补图(居延都野黑弱水、洛水等),今有陈桥驿的校释版。陈桥驿写的郦学概论,绝对能让读者对《水经注》的历史,有深刻认识。
    永乐本其实才是更原始的版本,无论在分卷、句子排列,也与今流行本有所不同,是高手向校勘的参考资料。
    《水经注地名汇编》
    其实就是类似《史记人名索引》之类,以《艺文类聚》的方式,陈桥驿按山岳、浦等方式,整理列印,方便查找。


    2楼2016-08-29 10:0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汇编篇
      《文选》
      精选了诸文体的佳作,萧统等所作的注解,也有历史价值。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三国两晋南朝文补遗》
      引用诸文献、碑文,基本收录进所有人物的文章,严可均的神作。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如关羽、周瑜,是被编进《全后汉文》內。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逯钦立辑录的诗歌总集,可补严可均在文艺方面的空白。以诗证史,特別是人物关系中,是可运用的手段之一,但需小心引用。
      《曹操集》、《诸葛亮研究集成》
      三国最热门的两位人物,內容有比严可均为多的地方。其中《诸葛亮研究集成》,把有所争议是否伪作的,也辑录进,还有其事跡、评价、诗词曲赋等。
      《三曹资料汇编》
      对三曹、建安七子的后人文学评价的总汇。
      《二十五史补编》
      其中有洪饴孙的《三国职官表》、吴增仅的《三国郡县表》、万斯同的诸方镇表,其罗列的原始史料或个人见解,是旧历史界之颠。
      当然也有简化版:《三国志补编》、《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如何取捨要看个人决定。
      《三国职官表》中列出的官品,不但不适用于蜀汉与吴,连曹丕时期是否能应用都成疑问,其实如果只把这表,看成是列引出所有在职人士的索引,会较合适。
      诸方镇表沒有列明资料来源,故未必准确,往往要查找前任或后任者,才能推论出该都督、刺史的在职时间,是否正确。


      3楼2016-08-29 10:04
      回复
        謝謝樓主,很有幫助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3-15 10: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