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道口位于赤峰市郊区政府驻地东北63公里羊肠子河北岸。地理坐标北纬
42。34’。东经119。28’。此镇东部与波罗和硕乡毗邻;南部与河南营子乡交界,西北部与翁
牛特旗解放营子乡相接,北部与翁牛特旗二牌子乡相连。全境西北高、东南低,属低山丘陵
区。东西长约20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总面积180平方公里,呈不规则马鞍形。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6.5。C,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3.5。C,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一12.5。C。
年平均降水量340毫米,无霜期134天。
本乡解放初归热河省热中专署翁敖联合旗政府管辖;1949年属翁牛特旗哈拉道口区(六
区),1956年建哈拉道日乡,以驻地哈拉道日村命名,系蒙古语哈日套海,意为黑色的山
湾,1958年划归赤峰市成立哈拉道口人民公社,1962年划归赤峰县,1984年改建为哈拉道
口镇人民政府。现辖5个村民委员会,32个自然村,49个村民小组,2,343户,14,183人,
其中蒙古族52人,满族20人,回族lo人,余为汉族。镇驻地在哈拉道口村,镇的党政机关
和主要企业事业单位均设在街区,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镇地处干旱沙化的低山丘陵地带,耕地面积6.3万亩,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解放
前生产落后,群众生活极端贫困。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实行以农为主,
林牧结合,发展多种经营的生产方针,大兴水利,修筑二十家子大灌渠1条长达10多公里,控
制面积2万多亩,打机电井68眼,利用羊肠子河水修建扬水站3座,水浇地扩大1.7万亩,粮食产量逐年提高。1949年仅产粮300多万斤,1984年产粮901.6万斤。全乡有林地近
4万亩(其中国有林2.8万亩),覆盖率达15%。主副林带15条,总长75公里,形成方田
网眼100个,保护农田2.2万亩。有牧场8万亩,人工种草1.1万亩,有大,小畜7,371
头(只),每年牧业产值40多万元。副业生产方兴未艾,除稻草编制和养殖猪鸡外,种植
中草药是当地一大特产。1984年种植补骨脂300多亩,小茴香500多亩,此一项年收入即达30多万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政策进一步放宽,群众生产积极性空前高
涨。现已发展_两户”200多户,已有年售粮万斤户5l户,第三产业个体户达110多户。乡
办工业有砖厂1个,综合厂1个,招待所,基建队各1个,年收入10万元。哈拉道口村的
农贸市场十分繁荣,每逢农历三、六,九集日,日上万人,附近百里城乡的群众来此赶集,蔬菜,肉、蛋、服装、百货、土特产品应有尽有,购销两旺,非常活跃,日成交额在10多
万元,成为郊区最大的农村贸易中心。.
镇办广播站1个,文化站1个,电影放映队2个,村有业余剧团1个,文化室4个,
群众自购电视机100多台(其中彩电5台),农村的文化生活十分活跃。镇内有郊区办的农业中学1所,镇办初中l所,村办小学8所,教学点20个,中小学在校生2,460多人,
教职员工129名。1982年已在青壮年中基本扫除文盲,成为无盲镇。1984年普及了小学五
年教育。已有考入大专院校学生40多名。镇内有地区医院1处,床位37张,村有医疗站8
个,医疗技术人员30名,彻底改变了农村缺医少药的落后面貌。社会福利事业相应发展起
来。1984年民政部门拨发扶贫款1.2万元,其中为川宝地村委会打修机电井4眼,可浇地
l,OOO多亩,彻底改变了这个历史上落后的。三靠队黟。1983年镇建敬老院1处,已收院民11人,为部分丧失了劳力的孤寡老人安度幸福晚年创造了物质条件。
近几年来,在党中央正确的方针,政策感召下,体制改革后的镇、村领导班子朝气蓬
勃,锐意进取,广大人民群众意气风发,干劲十足,全镇的生产、工作日新月异,不断取
得新的成绩。1984年连续获得种树,种草一年超万亩,灭鼠拔源、社会集资办学、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和民兵武器管理等工作的先进单位光荣称号,获得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嘉
奖。镇内外交通十分方便,赤(峰),敖(汉)、赤(峰)波(罗和硕),赤(峰)红
(山水库)线公路客运班车路经本镇,每日6—8次。
++++++++++++++++++++++++++++ 1987年统计+++++++++++++++++++++++++++++++++++++++++
42。34’。东经119。28’。此镇东部与波罗和硕乡毗邻;南部与河南营子乡交界,西北部与翁
牛特旗解放营子乡相接,北部与翁牛特旗二牌子乡相连。全境西北高、东南低,属低山丘陵
区。东西长约20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总面积180平方公里,呈不规则马鞍形。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6.5。C,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3.5。C,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一12.5。C。
年平均降水量340毫米,无霜期134天。
本乡解放初归热河省热中专署翁敖联合旗政府管辖;1949年属翁牛特旗哈拉道口区(六
区),1956年建哈拉道日乡,以驻地哈拉道日村命名,系蒙古语哈日套海,意为黑色的山
湾,1958年划归赤峰市成立哈拉道口人民公社,1962年划归赤峰县,1984年改建为哈拉道
口镇人民政府。现辖5个村民委员会,32个自然村,49个村民小组,2,343户,14,183人,
其中蒙古族52人,满族20人,回族lo人,余为汉族。镇驻地在哈拉道口村,镇的党政机关
和主要企业事业单位均设在街区,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镇地处干旱沙化的低山丘陵地带,耕地面积6.3万亩,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解放
前生产落后,群众生活极端贫困。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实行以农为主,
林牧结合,发展多种经营的生产方针,大兴水利,修筑二十家子大灌渠1条长达10多公里,控
制面积2万多亩,打机电井68眼,利用羊肠子河水修建扬水站3座,水浇地扩大1.7万亩,粮食产量逐年提高。1949年仅产粮300多万斤,1984年产粮901.6万斤。全乡有林地近
4万亩(其中国有林2.8万亩),覆盖率达15%。主副林带15条,总长75公里,形成方田
网眼100个,保护农田2.2万亩。有牧场8万亩,人工种草1.1万亩,有大,小畜7,371
头(只),每年牧业产值40多万元。副业生产方兴未艾,除稻草编制和养殖猪鸡外,种植
中草药是当地一大特产。1984年种植补骨脂300多亩,小茴香500多亩,此一项年收入即达30多万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政策进一步放宽,群众生产积极性空前高
涨。现已发展_两户”200多户,已有年售粮万斤户5l户,第三产业个体户达110多户。乡
办工业有砖厂1个,综合厂1个,招待所,基建队各1个,年收入10万元。哈拉道口村的
农贸市场十分繁荣,每逢农历三、六,九集日,日上万人,附近百里城乡的群众来此赶集,蔬菜,肉、蛋、服装、百货、土特产品应有尽有,购销两旺,非常活跃,日成交额在10多
万元,成为郊区最大的农村贸易中心。.
镇办广播站1个,文化站1个,电影放映队2个,村有业余剧团1个,文化室4个,
群众自购电视机100多台(其中彩电5台),农村的文化生活十分活跃。镇内有郊区办的农业中学1所,镇办初中l所,村办小学8所,教学点20个,中小学在校生2,460多人,
教职员工129名。1982年已在青壮年中基本扫除文盲,成为无盲镇。1984年普及了小学五
年教育。已有考入大专院校学生40多名。镇内有地区医院1处,床位37张,村有医疗站8
个,医疗技术人员30名,彻底改变了农村缺医少药的落后面貌。社会福利事业相应发展起
来。1984年民政部门拨发扶贫款1.2万元,其中为川宝地村委会打修机电井4眼,可浇地
l,OOO多亩,彻底改变了这个历史上落后的。三靠队黟。1983年镇建敬老院1处,已收院民11人,为部分丧失了劳力的孤寡老人安度幸福晚年创造了物质条件。
近几年来,在党中央正确的方针,政策感召下,体制改革后的镇、村领导班子朝气蓬
勃,锐意进取,广大人民群众意气风发,干劲十足,全镇的生产、工作日新月异,不断取
得新的成绩。1984年连续获得种树,种草一年超万亩,灭鼠拔源、社会集资办学、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和民兵武器管理等工作的先进单位光荣称号,获得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嘉
奖。镇内外交通十分方便,赤(峰),敖(汉)、赤(峰)波(罗和硕),赤(峰)红
(山水库)线公路客运班车路经本镇,每日6—8次。
++++++++++++++++++++++++++++ 1987年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