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优势资源 树立品牌意识
促进产业转型 实现科学发展
垣曲县简称舜乡,因舜生垣曲诸冯而得名,舜乡就是帝舜故里。在舜乡境内有许多密集性的舜文化迹象,呈现出古老的经典文化气息。因此,舜乡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主题公园,是中华文明的宝库,是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多年来,通过考古证实在舜乡这块国土上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古代文化迹象,可表明帝舜故里的真实性。最近出版的《河东五千年文明人》已认可帝舜故里垣曲人。这是我们舜乡历史上的一件大喜事,这是我们舜乡人值得骄傲和自豪的资本。
挖掘垣曲传统文化底蕴,弘扬舜乡文化精髓,展示垣曲文化风采,彰显舜乡古老文化气象。让全国了解垣曲,让垣曲走向全国。在此,必须首先让垣曲人了解自己,只有让垣曲人了解了自己,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才能少几分自卑,多几分自信,才能鼓起奋发的勇气。垣曲不仅地下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有深厚的文物资源,更有丰富的地上人文资源和生态资源。垣曲人更应懂得自己身处人类历史文化演进的发源地,人文历史进化脉络不断代,这已成为闻名三晋乃至全国的文化靓点。垣曲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地位。据考古发掘表明,垣曲有4500万年前的人类始祖曙猿基地;有南海峪60万年前的古猿人发明用火;有2.3万年前的旧石器、细石器文化;有舜生故里文化;有尧王访贤文化;有禹导沇文化(《诸子百家》曰“禹导沇,流入济,入于河”);有商城遗址文化;有汤建都于亳文化;有陶业不断代文化史(如:下川文化、仰韶文化、庙二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有东、西周、战国青铜器文化等等。总之垣曲地上地下文物古迹,铁证如山;方志碑刻,流传百世;口碑传说,留芳千年。我们作为舜乡人,有责任、有义务播扬我们舜乡的经典文化和祖地文化。没有祖宗文化,我们的精神就会被架空;没有经典文化,我们的心智就会被拥塞;没有脉络文化,我们的根脉就会被砍断。所以,我们要尊重经典文化,弘扬祖宗文化,保卫根脉文化。这始终是我们舜乡人的崇高职责和神圣使命。
垣曲虽然有以上丰厚的人文旅游资源和生态文化资源,但我们的旅游朝阳产业发展却严重滞后,主要症结表现在,重视生态型,忽视人文型;生态型发展不够,人文型没有,重山轻水不系统,重北轻南不平衡;古代文化不彰显,古洞文化不发扬。地域部门协作不够,政府操作力度薄弱,整合资源力度欠缺,文化产业链没有拉动,开发与保护关系不协调,跨区域结合不到位。导致丰富的资源优势没有转化成为经济优势,丰厚古老的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利用,而资源分散,人文与生态缺乏互动,旅游与文化没有形成合力效应。全县上下没有统一口径,招商引资政策不吸引客商。所以,我们要抓住当前科学发展观的大好机遇,把好朝阳产业发展方向,把丰厚的文化资源转型,采取有效科学举措,集中主要的文化精力,发挥“金饭碗”转换作用,快速发展优势资源转型,促进我县休闲经济竟争。根据县情实际瓶颈问题,提出以下几点不成规矩的建议,仅供各位领导参考。
我提三方面建议:一、迫在眉睫的建议;二、近期实施的建议;三、较远发展的建议。
一、 迫在眉睫的建议:
(一)、出版两套文化作品:一是《中国虞舜大帝》1---6卷;二是《帝舜故里》。这两套书是通过十多年来舜文化研究会群体同志的共同努力,经多次田野考察,理论分析,研究论证。是目前具有代表性并有相等分量的两部文化精品著作,他有力地佐证了帝舜故里的正确性、释古性、科学性。它用许多可圈可点的历史发现和依据。通过这种文化载体的作用,向人们阐述舜乡资源的丰厚、优美,能吸引专家、学者及全国人们的眼球,让大家来了解垣曲文化的古老性、经典型、释古性。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中国虞舜大帝》是一部考证性的系列文化丛书,作者们以质疑的态度重新审视了各种经典文献资料,并用田野考察、考古发现、传说故事、方志碑刻等四重证据法论证了“帝舜故里在垣曲”。这一观点的提出,并非空穴来凤,是集中了许多作家群的见解。经过反复考察论证得出了这一正确的结论。此结论,在最近出版的《五千年文明河东人》一书中已成定论,这一次定论可成为统一思想的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