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搬砖
老王想锻炼孩子的吃苦精神和动手能力,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让孩子去搬砖,刚开始的时候,他给孩子定了任务,每天搬1000块砖,不讲条件,必须完成任务,孩子不情愿,但也没有办法,搬就搬呗,磨磨蹭蹭,拖拖拉拉,从早上到晚上,干了8个小时,也没干完,老王一看这不行,我定的任务是一天1000块,不打折扣,你没做完,那就再加2小时,一天10小时搬砖,这样总行了吧,孩子不敢说什么,你历害,我怕你,但我不服气。
于是10个小时这1000块砖搬完了,明天又要搬1000块砖,每天做10小时,孩子感觉苦不堪言,牢骚满腹,但又不能说,反正是干活,就磨洋工打发时间吧。
这个老王的邻居老宁看不下去了,说老王,1000块砖,工作量是不大,但孩子在这里耗着,我觉得他没什么长劲。我们应当激励一下孩子。老王一听有道理,问邻居怎么激励,邻居说现在干什么不要钱,你得给孩子钱,孩子才愿意。于是老王每天给孩子10元钱,孩子一看有钱赚,于是干活卖力了,8小时就把活做完了,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这个老王的领导老陈看不顺眼了,你的孩子8小时搬1000块砖,效率太低了,我有个办法,他把孩子叫过来,你最近搬了这么久的砖,感觉怎么样呢,孩子说,反正就是干活呗,早干完早休息,想起来干干,每天只要完成任务就有10块钱。老陈说,孩子,其实搬砖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比如:
晋朝有个叫陶侃的将军,在打了大胜仗后,当了大官,过起了舒服的日子。日子一久,陶侃觉得不能像这样养尊处优的过,把身体都荒废了。于是每天早晨把一百块砖从屋内搬到院子里,晚上又把一百块砖搬回屋内。有人好奇地问他为何要这样辛苦地搬砖?陶侃说:“我刚刚打完了仗,过后却过着优逸的生活。以后再要打仗恐怕就很难胜任了。”
别人看陶侃搬砖,以为他搬得很辛苦,其实对他来说,搬砖是件很快乐的事情。那是因为他是自发自动地去做,而且了解搬砖对心性和身体的种种好处。现在你每天也像陶侃那样搬砖,自动变成被动,同样搬砖而心情不同,你也许会觉得苦不堪言。“搬砖”是不是一件好事情呢?对陶侃来说,他是一个武将,利用“搬砖”来填充空闲时间和锻炼体力,既锻炼了体力又锻炼了意志,这样就不会荒废自己的专业了。
很多人都把“辛苦”与“痛苦”混为一谈,其实辛苦过后你看到的是快乐的成果,而且辛苦与快乐是成正比的。看得见的苦事常常都是身体的苦,而好处在后头。至于心里的苦或乐,就在人的一念之间了。而心里的苦与乐,也正是“束缚”与“自由”的分界。当你觉得不得不做,于是你感到“束缚”而觉得痛苦;但当你自发自动地做一件事,就会感到“自由”而觉得快乐。
苦与乐、束缚与自由,常常都存在与人的一念之间。
你现在每天搬1000块砖,比陶侃都历害,如果你把它规划好了,意义大得了不得:比如你给自己规定每天几点到几点搬多少块砖,是不是体现了计划性和时间性?如果每天把你搬的砖,码的整整齐齐,甚至还有一些自己的独特创意,是不是体现了生活的条理性和你的想象力、创造力?要是你每天搬砖时,心里想:搬砖让我变得越来越强壮,那你是不是越干越有劲,为了锻炼不同部位的肌肉,搬砖你也可以搬出很多花样,这样你是不是觉得更有趣味?长此以往,你也变得更有毅力、生活更有条理和规划、人也变得更乐观向上。其实生活中每件事都可以锻炼我们,都可以从中获得不同的体验......。小王听了这席话后,大受启发,每天搬砖的时候想着,搬砖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他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极限,没过多久,1000块砖不到一小时就搬完了。
其实我们的每个家里都有个小王,每个小王都在完成家长的任务,都在搬砖,但作为家长您是用什么方法来帮助小王去更好地完成他的任务呢?
是逼迫和督促,给孩子制造压力,让孩子去完成他的任务?
是给孩子不断地许诺,乞求或收买孩子,让孩子去完成他的任务?
还是赋予孩子行为的意义:做了这件事,你会获得什么好处!让孩子自发、自觉主动地去完成他的任务?
学习如此、工作如此,生活中的一切事都不外乎如此!
老王想锻炼孩子的吃苦精神和动手能力,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让孩子去搬砖,刚开始的时候,他给孩子定了任务,每天搬1000块砖,不讲条件,必须完成任务,孩子不情愿,但也没有办法,搬就搬呗,磨磨蹭蹭,拖拖拉拉,从早上到晚上,干了8个小时,也没干完,老王一看这不行,我定的任务是一天1000块,不打折扣,你没做完,那就再加2小时,一天10小时搬砖,这样总行了吧,孩子不敢说什么,你历害,我怕你,但我不服气。
于是10个小时这1000块砖搬完了,明天又要搬1000块砖,每天做10小时,孩子感觉苦不堪言,牢骚满腹,但又不能说,反正是干活,就磨洋工打发时间吧。
这个老王的邻居老宁看不下去了,说老王,1000块砖,工作量是不大,但孩子在这里耗着,我觉得他没什么长劲。我们应当激励一下孩子。老王一听有道理,问邻居怎么激励,邻居说现在干什么不要钱,你得给孩子钱,孩子才愿意。于是老王每天给孩子10元钱,孩子一看有钱赚,于是干活卖力了,8小时就把活做完了,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这个老王的领导老陈看不顺眼了,你的孩子8小时搬1000块砖,效率太低了,我有个办法,他把孩子叫过来,你最近搬了这么久的砖,感觉怎么样呢,孩子说,反正就是干活呗,早干完早休息,想起来干干,每天只要完成任务就有10块钱。老陈说,孩子,其实搬砖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比如:
晋朝有个叫陶侃的将军,在打了大胜仗后,当了大官,过起了舒服的日子。日子一久,陶侃觉得不能像这样养尊处优的过,把身体都荒废了。于是每天早晨把一百块砖从屋内搬到院子里,晚上又把一百块砖搬回屋内。有人好奇地问他为何要这样辛苦地搬砖?陶侃说:“我刚刚打完了仗,过后却过着优逸的生活。以后再要打仗恐怕就很难胜任了。”
别人看陶侃搬砖,以为他搬得很辛苦,其实对他来说,搬砖是件很快乐的事情。那是因为他是自发自动地去做,而且了解搬砖对心性和身体的种种好处。现在你每天也像陶侃那样搬砖,自动变成被动,同样搬砖而心情不同,你也许会觉得苦不堪言。“搬砖”是不是一件好事情呢?对陶侃来说,他是一个武将,利用“搬砖”来填充空闲时间和锻炼体力,既锻炼了体力又锻炼了意志,这样就不会荒废自己的专业了。
很多人都把“辛苦”与“痛苦”混为一谈,其实辛苦过后你看到的是快乐的成果,而且辛苦与快乐是成正比的。看得见的苦事常常都是身体的苦,而好处在后头。至于心里的苦或乐,就在人的一念之间了。而心里的苦与乐,也正是“束缚”与“自由”的分界。当你觉得不得不做,于是你感到“束缚”而觉得痛苦;但当你自发自动地做一件事,就会感到“自由”而觉得快乐。
苦与乐、束缚与自由,常常都存在与人的一念之间。
你现在每天搬1000块砖,比陶侃都历害,如果你把它规划好了,意义大得了不得:比如你给自己规定每天几点到几点搬多少块砖,是不是体现了计划性和时间性?如果每天把你搬的砖,码的整整齐齐,甚至还有一些自己的独特创意,是不是体现了生活的条理性和你的想象力、创造力?要是你每天搬砖时,心里想:搬砖让我变得越来越强壮,那你是不是越干越有劲,为了锻炼不同部位的肌肉,搬砖你也可以搬出很多花样,这样你是不是觉得更有趣味?长此以往,你也变得更有毅力、生活更有条理和规划、人也变得更乐观向上。其实生活中每件事都可以锻炼我们,都可以从中获得不同的体验......。小王听了这席话后,大受启发,每天搬砖的时候想着,搬砖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他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极限,没过多久,1000块砖不到一小时就搬完了。
其实我们的每个家里都有个小王,每个小王都在完成家长的任务,都在搬砖,但作为家长您是用什么方法来帮助小王去更好地完成他的任务呢?
是逼迫和督促,给孩子制造压力,让孩子去完成他的任务?
是给孩子不断地许诺,乞求或收买孩子,让孩子去完成他的任务?
还是赋予孩子行为的意义:做了这件事,你会获得什么好处!让孩子自发、自觉主动地去完成他的任务?
学习如此、工作如此,生活中的一切事都不外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