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篇:
以上疑点,使这位神秘人物的一生更富色彩。但是,当我们把所有这些疑点串联在一块,再用今天的眼光去审视,就会发现其中真正的玄机。世上没有偶然,所有的偶然都有其必然的一面,都有其隐藏在事实背后的真相。当我们把所有的不自然结合在一起,用自然的逻辑去推理,那个答案,就是事实的终点。
好,现在开始:
推理1:与众不同,却“隐形匿迹”,这样的人,其实你我身边就有。有时,你我身边会有这样的一个人,平常独来独往,不张扬也不多话,可某一天就突然消失。知道很久以后(或许永远不会)你却在另一个地方另一种场合见到他,而那时,他已经是另一个身份,另一个名字。说到这里,我想大家都想到了几个职业。
推理2:郭嘉公然讽刺袁绍,这绝不是普通的骗子或纵横家敢做的事情,所以,郭嘉不属于这两者。郭图、辛评也许向袁绍进谗,也许没有,但郭嘉都没有受到任何威胁,悄然返回了颍川。觐见袁绍的时候发生了些什么?很难想象袁绍这种人会敬重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也很难想象不治行检的郭嘉会说出什么让袁绍信服的话。
推理3:两出奇计,通常我们都是从正面去审踱它,不妨尝试换个角度来看:1.假如小霸王不死于北伐之时;2.假如袁绍幼子未病于东征之际。其实我们所换的角度,才是事情真正合理的一面,现在大胆假设一下,如果郭嘉在为曹公献策的时候,是从正常角度考虑的,那事实将是……
(这点可能会有朋友存疑,曹公其实常常不纳阻战之谏,荀彧谏攻吕布、荀攸谏伐张绣、贾诩谏征赤壁都被曹公忽视,可见,曹公还是比较好战的)
推理4:如3,还是逆向思维,曹操没有杀刘备,刘备也并没有逃走——这应该是郭嘉计策的本意。然而不久官渡之战揭幕,这时刘备应当驱兵前线还是留守许都,或者调到别的什么地方?我实在想不到,不知道曹公和奉孝有没有什么合理的办法。但结合后来刘备从汝南偷袭许昌的事实,我只是冒冷汗……
推理5:历次决战之后,袁绍昏招迭起,本来必胜的战役输成了一塌糊涂。袁家的残余势力已经不太可能翻盘了,这时虽然袁绍死了,但他最亲近的几个儿子还在,这些人会不会掌握着袁绍最关键的机密,在事急的时候会不会用这机密作自己投降的资本?如果真的是这样,那用什么办法才能即让他们无法吐出机密,又消灭他们?我也想过,好像也只有一个办法……
推理6:同5,残余势力已经消灭殆尽,但那几个最可能掌握机密的人依然存在。他们已经逃入了大漠的深处,面对浩瀚的黄沙、无垠的大漠,绝地远征,面对暴风、干旱、死亡,无论兵败与否,谁才是那个双赢的人?
推理7:位极人臣,号令天下,曹公可以说已经是唯我独尊了,帐下令君儒善、公达正直、仲德老成、文和谨慎、子扬又是帝宗,可是偏偏缺了一个人,要知道,秦皇汉武也有李斯东方朔,曹公不也正缺一个能称其心意的人么?至于曹公的性格,他从少时起相随嬉闹的老友,弱冠时弹铗论事的高朋,而立年并驾齐驱的同袍,那个人恐怕再清楚不过了吧!
推理其他:曹公心思缜密,虽亦有多次查人不实,但论其用人确是堪称彪炳青史。年纪轻轻就想让这样的人见信,恐怕光是举止相像,言谈不俗还不够吧。再说了,曹公帐下荀文若慧眼如炬、荀公达嫉恶如仇,他们的认可也举足轻重啊!!!
以上疑点,使这位神秘人物的一生更富色彩。但是,当我们把所有这些疑点串联在一块,再用今天的眼光去审视,就会发现其中真正的玄机。世上没有偶然,所有的偶然都有其必然的一面,都有其隐藏在事实背后的真相。当我们把所有的不自然结合在一起,用自然的逻辑去推理,那个答案,就是事实的终点。
好,现在开始:
推理1:与众不同,却“隐形匿迹”,这样的人,其实你我身边就有。有时,你我身边会有这样的一个人,平常独来独往,不张扬也不多话,可某一天就突然消失。知道很久以后(或许永远不会)你却在另一个地方另一种场合见到他,而那时,他已经是另一个身份,另一个名字。说到这里,我想大家都想到了几个职业。
推理2:郭嘉公然讽刺袁绍,这绝不是普通的骗子或纵横家敢做的事情,所以,郭嘉不属于这两者。郭图、辛评也许向袁绍进谗,也许没有,但郭嘉都没有受到任何威胁,悄然返回了颍川。觐见袁绍的时候发生了些什么?很难想象袁绍这种人会敬重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也很难想象不治行检的郭嘉会说出什么让袁绍信服的话。
推理3:两出奇计,通常我们都是从正面去审踱它,不妨尝试换个角度来看:1.假如小霸王不死于北伐之时;2.假如袁绍幼子未病于东征之际。其实我们所换的角度,才是事情真正合理的一面,现在大胆假设一下,如果郭嘉在为曹公献策的时候,是从正常角度考虑的,那事实将是……
(这点可能会有朋友存疑,曹公其实常常不纳阻战之谏,荀彧谏攻吕布、荀攸谏伐张绣、贾诩谏征赤壁都被曹公忽视,可见,曹公还是比较好战的)
推理4:如3,还是逆向思维,曹操没有杀刘备,刘备也并没有逃走——这应该是郭嘉计策的本意。然而不久官渡之战揭幕,这时刘备应当驱兵前线还是留守许都,或者调到别的什么地方?我实在想不到,不知道曹公和奉孝有没有什么合理的办法。但结合后来刘备从汝南偷袭许昌的事实,我只是冒冷汗……
推理5:历次决战之后,袁绍昏招迭起,本来必胜的战役输成了一塌糊涂。袁家的残余势力已经不太可能翻盘了,这时虽然袁绍死了,但他最亲近的几个儿子还在,这些人会不会掌握着袁绍最关键的机密,在事急的时候会不会用这机密作自己投降的资本?如果真的是这样,那用什么办法才能即让他们无法吐出机密,又消灭他们?我也想过,好像也只有一个办法……
推理6:同5,残余势力已经消灭殆尽,但那几个最可能掌握机密的人依然存在。他们已经逃入了大漠的深处,面对浩瀚的黄沙、无垠的大漠,绝地远征,面对暴风、干旱、死亡,无论兵败与否,谁才是那个双赢的人?
推理7:位极人臣,号令天下,曹公可以说已经是唯我独尊了,帐下令君儒善、公达正直、仲德老成、文和谨慎、子扬又是帝宗,可是偏偏缺了一个人,要知道,秦皇汉武也有李斯东方朔,曹公不也正缺一个能称其心意的人么?至于曹公的性格,他从少时起相随嬉闹的老友,弱冠时弹铗论事的高朋,而立年并驾齐驱的同袍,那个人恐怕再清楚不过了吧!
推理其他:曹公心思缜密,虽亦有多次查人不实,但论其用人确是堪称彪炳青史。年纪轻轻就想让这样的人见信,恐怕光是举止相像,言谈不俗还不够吧。再说了,曹公帐下荀文若慧眼如炬、荀公达嫉恶如仇,他们的认可也举足轻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