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山前村原址在牟山西面,1959年修牟山水库,搬迁到牟山的南面,离原村址约为1.5华里路程,改成村名为山前。在搬迁后,有一户姓吴的村民,家在原先村子的东面,靠近小牟山,地势高,水库上水淹不到他家的房子,没有和其他的村民一起搬迁到新村址。
虽然说是移民了,但是,村里种的还是原来的地。水库退水时,就种水库地。春天种秋天淹,十年九不收。很多年份,都是坐着船捞庄稼。地里没有收成,村民{那时称社员}的生活非常困苦。倒是姓吴的村民,由于靠水库近,多少拿些鱼,或者有时在水中捞些粮食,虽然孩子多,生活相对富裕。有些人就眼红,说吴姓人的坏话,说他们好偷什么的。时间一长,大凡村里丢了什么,都怨他家。对此,老吴很生气,但又没办法。
山前村的人,以马姓为主,其他的还有;王姓,梁姓等。在过去,还有曹姓,人并不太旺。相传,马姓的长辈对自己的后辈说,老马家,无论何时,都要善待老曹家人。为何?曹者,草也,马有草何愁不肥?况且曹除了通草外,还通槽。村里有粮【梁】,又有槽【草】,何愁马不壮、不肥?刚开始,马姓人牢记祖训,善待老曹家人,在处理问题时,高看老曹家人一眼。可后来,时间长了,老马家就觉得没必要,什么马有草,马有槽,说给鬼听吧。处处于老曹家人作对。终于有一天,老曹家人远走他乡,闯关东去了-----
自从老曹家人走后,山前人爱打群架之风日渐盛行。比喻;曾用刀把董家庄的人捅破肚子,漏出没消化的面条----曾把老马家的女婿打破头----小两口闹矛盾,女婿前来赔礼道歉-----最后以小两口离婚结束。
山前的人还爱偷,每次偷邻村的西瓜,每次去,都成群结队,少时五六人,多者十几个-------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山前村的提水站电力缆被偷割,公安局前去破案,被抓的有十几人。除了偷电缆外,还有偷砖场的东西的。多者被判了十多年,少的也有两三年。问题是,被怀疑经常偷东西的吴姓人家,没有一个犯事的。对此,老吴自豪的在大街上说;“都说俺偷,这回知道了吧。割了秫秫,闪出马虎。这回没话说了吧?
山前人把坐牢的人,分为越干等。三年四年的称为大专专科,四年以上的,称为本科。有一个被判了七年的,人送外号本科三年,这人懂法律。村里要修一条大街,要对他的房子进行拆迁,条件很优厚。他就是不拆。村干部做了很多工作,最后强制执行,去了很多人。可人家就是不拆,把砖头摆满了南屋顶,谁靠近打谁。一条大街,愣是没修成。
在去年【2015年】,中山路金沟河桥加宽,桥上有很多土,过往车辆很难走。当晚近十点钟,有一个卖鱼的开车从桥上过,由于没开近光灯,被山前的人以耀着眼里为名,打的昏死过去----多亏了一个过路的车辆经过,才捡回一条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