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京京吧 关注:58贴子:69
  • 0回复贴,共1

东方文明的危机(节选)(感言篇)繁体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广义理论宇宙原理科学感言:

世界上最强大、最永恒的力量是文明,一切都必将为其征服!

我们为了更好地生存而创造物质,却常常身心都受其囚役。我们本想做生活的主人,可是我们却彻底地沦落为了物质的仆人。

我们本想文明借助物质而强大,可是物质却灰暗了文明水晶般的眼睛!

这是一个物质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可是我们对人类灵性的需求却越来越大,然而人类灵性的生产力水准却一再下降。

当我们的文明和信仰的世界变成一片沙漠和荒原的时候,我们在那裏建造我们的天堂,生长我们的梦想!

 

 

东方文明的危机(节选)(感言篇)繁体版

在上海各团体欢迎会上的演讲

 

 

作者:泰戈尔   整理:欧阳博远

 

文稿在档编号:BP4937002

本文系经欧阳博远授权转载!转载、移录时请标明作者和出处(本博客地址ak9088.blog.163.com既为合法有效出处)!

 

 

时间:1924年4月18日

朋友们,我的一生,在青年时代的光阴,几乎全消磨在恒河两岸。在那裏对著流水而默想,在野鸭群中,得著了诗的灵感和思想。所以见著山水风鸟,都异常亲切而自然。却最怕在大庭广众之间,立在高高的坛上。对人演讲。因为这样,往往觉得心思窒息塞,不能自然地流吐出来。

至我对於中国的观念,虽则早知道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曾有很悠久的历史,但是中国最初吸引我的魔力,是从印度大诗人伽梨陀婆的戏曲名《沙恭达罗》而引起。其中有一节,描画旗下飘动的流苏,这流苏即是中国的丝做的。所以每当想起风吹著流苏飘动的时候。便使我理想中得著中国文化的很深的印象,以为中国是一个奇异的浪漫的国家,早想亲来一游,却到今天才成事实。

印度和中国本来有极深切的关系,佛教便是由印度传入中国的。印度将佛教当作一件良己文化的礼品,赠给中国,中国也乐於接受它,便取得了一种牺牲和博爱的精神,作两国文化互换的机缘。也许,还有别的国家比中国更为密切,但是思想的关系上,要算印度与中国最密切了。

我这次来,恰值中国危难多事的日子,种种困苦,我都知道而且感动。我以一个诗人的资格。原不能有所帮助,但我愿意替中国祈祷,希望他将来能脱离苦厄,而入于平安的境域。

所以我此番来中国,并非是旅行家的态度。为瞻仰风景而来;也并非是一个传教者,带著什麼福音;只不过是为东道而来罢了。好像一种进香人,来对中国的古文化敬礼,所持的仅是敬爱数字。

我到中国之后,仿佛是在一所古庙裏面,看见背后有无量的牺牲的精神。这使得我心中很深的感动,觉得度於这样伟大的文化,不禁要令人肃然起敬。不幸我第一处便来上海这地方,使我颇生出不很愉快的感想,因为竟看不出一点点的中华文化的精神。将物价的精神,都渐渐化成贱价的物质的死的现象了,这是非常可为悲痛的。譬如我从上海到杭州去,沿路都是稻田,它是能给我们以生命的,但现在文化的园地裏面,损害的野草蔓延过来而坏文化的根芽了。野草越滋蔓,那稻田的危险也愈大。如今中国以道德的,美术的,情感的,稻田裏受野草蔓延的危险也正式一样。

只看现在的工业主义,物质主义,仿佛一块大石,在碧柔的草上擂滚,所向无不压伤,而这种牺牲所得的结果,也只不过如美国人所说的Efficiency而已。……

如今是一个可悲的时代,一切真的情感都逐渐消灭了。我们不得不采用他们的方式,来防御他们,而这样的结果损失了些什麼,便是萎伤活的生命,而换来了无生态的系统,方法,组织,公司……等等,只有一种好的外貌,而实在的价值几乎等於零。

物质主义的侵入,我们诚然不能抵抗,可是如果我们迷信它,甘愿将活的精神,埋没了去换死的空壳的物质,又哪里值得呢?

朋友们啊!大家须及早觉悟呵!我真诚的提示警觉你们,等到感受著灰死的无味的苦痛时,再回想著一切有生命有生趣的精神的快乐,那时便要来不及了!因为真正有价之物,是不能复活的。

——原载《文学周报》第118期,1924年4月21日

 

 

  




1楼2008-09-11 16:5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