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最早出现是依地理区划而言的。古书中有黄帝划州分野、建置万国的说法,虽系后人用王朝观念对原始社会疆域的附会依托,不足信以为实,但禹分中国为九州的说法则较为流行。夏禹是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的过渡式人物,虽有理想人物化身之意,但仍不夫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尚书•禹贡》记载:禹根据地理概况,依照名山大川的自然分界,把中国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个大的区域,故曰九州(“九州”在禹时并非确指,“九州”的具体称谓也并非大禹时所为)。并分别叙述其山川、湖泊、土壤、物产、田赋等级、贡品名目以及水陆经路和少数民族等。
作为地理区划,早在夏禹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形成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原始文化中,就存在着类似于区域性的形式。通过考古学诸文化的发现,并通过它们本身所反映出来的特殊性与共性表明,我们的祖先所创造的原始文化就已经存在着区域性问题,因此也可设想为“整体”的划分。至于能否形成人为的区域性划分,却很难证明。
古代的行政区划往往以地理条件为很据,受地理因素的制约。夏、商、周三代均有关于九州或十二川的记载,虽所指有所不同,三代皆有“兖州”,作为地理概念用语。其地约在今河南东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春秋以后,诸侯国逐渐确立了自己的行政区划,但由于地理概念的代名词不太适应作为行政区划的用语需要。因此常易混淆。到了秦代。废除州名。全国实行郡县制。
兖州正式作为行政区划是在西汉武帝设十四州刺史时开始的。
作为地理区划,早在夏禹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形成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原始文化中,就存在着类似于区域性的形式。通过考古学诸文化的发现,并通过它们本身所反映出来的特殊性与共性表明,我们的祖先所创造的原始文化就已经存在着区域性问题,因此也可设想为“整体”的划分。至于能否形成人为的区域性划分,却很难证明。
古代的行政区划往往以地理条件为很据,受地理因素的制约。夏、商、周三代均有关于九州或十二川的记载,虽所指有所不同,三代皆有“兖州”,作为地理概念用语。其地约在今河南东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春秋以后,诸侯国逐渐确立了自己的行政区划,但由于地理概念的代名词不太适应作为行政区划的用语需要。因此常易混淆。到了秦代。废除州名。全国实行郡县制。
兖州正式作为行政区划是在西汉武帝设十四州刺史时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