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吧 关注:1,110,188贴子:26,932,455

回复:【讨论】 160911国家之名,学术之争——关于中国建巨型对撞机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一楼就说了对事不对人,结果还有人在那对人看,那我就说说人的问题。
丘成桐是美籍华人,194年出生于广东,同年移居香港,1969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为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陈省身教授所器重,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在陈省身指导下,1971年获博士学位。后在斯托尼布鲁克的纽约州立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校任教,并为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终身教授,时下哈佛大学任教。1976年解决关于凯勒-爱因斯坦度量存在性的卡拉比猜想,其结果被应用在超弦理论中,对统一场论有重要影响,而证明卡拉比猜想也是他最重要的成果。
杨振宁是美籍华人,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1942年,杨振宁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1945年,获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留学;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1955年,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教授;1966年,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兼物理研究所所长;198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98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据说在清华主要搞凝聚态物理,也就是材料科学相关。主要科学成就大家应该知道,就懒得写了。


IP属地:湖南88楼2016-09-21 22:36
回复
    王贻芳,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 ,现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1984年获南京大学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学士学位,同年为丁肇中教授选中,赴其领导的L3实验深造。1984年5月,即将从南京大学毕业的王贻芳来到上海。在这里,他将参加丁肇中面向全国招收高能物理研究生的面试。通过笔试进入面试的王贻芳第一次见到了影响他一生的导师——丁肇中教授。王贻芳获得了丁肇中的青睐。随后11年,从1985年到1996年,他在丁肇中的指导下研究高能粒子,参与L3实验。这为他以后从事中微子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丁肇中的L3实验位于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中心,那里拥有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在L3实验组,王贻芳展露了物理天赋:一年时间内发表3篇论文。1990年出任“新粒子寻找组”组长,在所有L3实验物理分析小组组长中,唯有他是一名学生。1991年,在被L3实验组内部认为是不可能的情况下,精确测量出了陶轻子的极化。自加入高能所以来,主要从事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担任了北京谱仪总体(BESIII)主任,成功领导了新北京谱仪的设计、建造,现任BESIII国际合作组发言人,领导BESIII的科学研究。另一个是中微子物理与探测器的研制。提出了在大亚湾核电站用反应堆中微子测量中微子混合角sin22q13的完整实验计划,包括探测器的设计,本底的估计,误差分析和解决办法,最佳实验点的选取等。现任大亚湾实验国际合作组发言人和工程经理,领导了实验的设计、建设和科学研究。
    王孟源,台湾人,已经不从事物理20几年,研究主要在经济领域。


    IP属地:湖南89楼2016-09-21 22:43
    回复
      从人来看,四个人哪个洗的白,丘的成就与超弦理论息息相关,生平背景也没干净到哪去,杨的口碑差,生平背景还不干净,然后国内的研究项目明摆着与粒子对撞机要抢经费,成就与超弦理论是竞争的关系,王所长是靠粒子对撞出来的,也是这个项目投建的受益人,王孟源实在不理解,台湾人+已经远离物理领域,可能这个人问题最大。不管哪个都人能找到疑点,所以从人来看事有意义吗,都是立场有问题的,不如就对事不对人,省的累。


      IP属地:湖南90楼2016-09-21 23:0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