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西若吧 关注:5贴子:380
  • 3回复贴,共1

中秋,晋祠,美丽传说开始的地方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晋祠是太原历史文化与名胜古迹的代表。汾河西畔、悬瓮山麓、晋水源头这处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园林式古祠庙建筑群,至少在1500多年前,就是一处集自然山水与园林、雕塑、碑刻、名木于一体的著名的游览胜地。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北魏时已“有唐叔虞祠”,“于晋川之中最为胜处”。20世纪60年代,著名作家吴伯萧写的一篇《难老泉》,使得晋祠“山青水碧入画舫”般的美丽风景,和“桐叶封弟”、“柳氏坐瓮”的美丽故事,名扬中外,游客接踵而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9-16 11:08回复
    晋祠有中外著名的“三绝”。一绝是“宋塑侍女”。那42尊被郭沫若、梅兰芳赞为“神品”的侍女像,对称分列于圣母殿中圣母邑姜的神龛两侧。侍女塑像精致、细腻,一个个真人般大小,都像活的,42尊42个样子,有的像在沉思,有的像在凝视,有的像在轻歌慢吟,有的像在悄声细语,有的微笑,有的轻颦,有的幽怨,有的天真……衣妆、服饰、颜色,一切都那样逼真,走近前去,您仿佛会听得见她们说笑的声音,会感觉到她们呼吸的温馨。著名的雕塑艺术大师刘开渠之所以把她们称赞为中外历史上最伟大的雕塑品之一,就是因为侍女塑像深刻地提示了宫女们的生活、精神面貌和严格的宋代宫廷等级制度,突破了神庙建筑中以塑造神佛为主的框套。称其一绝,实在贴切。二绝是“古柏齐年”。圣母殿北侧的西周古柏,树高18米,树围5.6米,主干直径1.8米,向南倾斜40度,形似卧龙,树叶披覆殿宇之上,至今依然苍劲浓郁。经科学测量,周柏已近三午岁高龄,岂不堪称一绝?三绝就是“难老泉”。在圣母殿南侧北齐天保年间创建的那座八角攒尖顶难老泉亭下,难老泉水从亭下石洞中滚滚流出,常年不息,昼夜不舍。泉水水温常年保持在17℃,晶莹透明,水中的翠萍、莎草和水底的五彩石子在阳光映照下光彩夺目,是灌溉水稻的优质泉水。北宋范仲淹有诗称颂难老泉水曰:“千家溉禾稻,满目江乡田。皆中晋祠下,生民无旱年。”近年,经过涌流治理生态养护又恢复了泉流的难老泉,青春又驻,“永锡难老”,岂不又是一绝?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9-16 11:10
    回复
      漫游晋祠,让炫目耀眼的古建奇珍实在是多。南老泉亭之西的明建水母楼内,楼下石窟中供奉的端坐于水瓮上的铜铸水母神像,竟为束发待妆的村妇模样,古今中外所罕见;楼上神龛供奉的水母成仙神像及其两侧的8尊鱼美人体态待女塑像,堪称中国古代美人鱼塑像佳品。献殿北侧的唐叔虞祠的前院正殿中,14尊身高与真人相近、手持不同乐器所组成的元代乐伎塑像,是研究中国器乐及音乐发展史的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唐叔虞祠东侧的贞观宝翰亭内,保存有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二十年(646)重游晋祠时亲撰手书的《晋祠之铭并序》碑,这位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隋末“太原公子”、大唐开国皇帝的书法飞逸洒脱、笔力遒劲,开一代行书之新风。其碑文刻工也颇具原书法之韵味,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行书大碑,也是书法艺术中的国宝珍品。晋祠南部的奉圣寺,有高38米的舍利生生塔,可登顶纵览晋祠全景;其前院陈列的唐刻《华严经》石幢,后院展览的《柏月山房记》等石刻,与《晋祠之铭并序》碑并称为晋祠三大名刻。东部还有当代国画大师董寿平美术馆,奉祀天下王氏始祖的子乔祠和王氏子弟读书的古晋溪书院,介绍明末清初画医药大师傅山的纪念馆,游人步往晋祠的必经之路——草青水秀、古树林立的晋祠公园。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9-16 11:11
      回复
        晋祠,唐起兵的地方,一个伟大朝代崛起的地方。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9-16 16: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