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的下午茶吧 关注:226贴子:19,108

回复:襁褓中的士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perper 1月14日 00:15:55

应该把小说整理出书, 俺知道你不在乎这个 
但是宣传阵地,你不去占领,就会被别人占领 
与其被那种软面面的乱七八糟的美女香车占领, 
不如还是让这朴实朴素贴近生活的东西占领。 
你有这个这本事, 俺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
天晶斗虎魄 1月14日 00:26:08 

好样的 
帖主加油啊 

-----------------------------------------------------------
任逍遥12 1月14日 00:42:07 
 
“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

---------------------------------------------------------------
剑如风 1月14日 00:42:45 

对 强烈建议出书 难得的好文章 

------------------------------------------------------------
淡水鱼 1月14日 00:47:17 

厉害,写得好,继续加油啊,顶上去,别沉了 

-----------------------------------------------------------
任逍遥12 1月14日 00:49:58 
“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
--------------------------------------------------------------
扫烟囱工 1月14日 02:00:55

Silent_Sea,不太懂您的问题。俺也接触过军区里的所谓枪王,许是因为自己的无知,没感觉到特殊之处,后来俺想人做哪行的素质大概是天生的,所以选择行业一定要小心。比如俺那头儿吧,至今左右开弓,两把刚上手的九毫米枪枪不离二十五米外烟盒(他那年头可是拿五四练的,看俺一把丛林一号都羡慕得不行),可偏来给俺当头,就这叫入错了行。
 
刀口兄,营里俺老去,就是潜水多,俺挺喜欢看你们说过去,可自个一开口就是现在这些没太大韵儿的事,有些惭愧,久了俺就以自个是军人却不配枪为耻。 

谢谢PERPER,俺会试试,其实有些制作方一直拿俺的剧本当小说看,因为在写剧本的鸟人中俺算有点文字癖的,这世界现在分工精细得没名堂,影视界和文学界似乎成了两个世界,做另一个世界的事情必须要费很大精力。 

晴空,俺又说桅杆式瞄准具了,那东东俺自个都没见过,很多地方是八分真实加两分想象。 
因为几乎做的每一个东西都与战争有关,俺一直想在这里有些朋友帮着把以后想写的东西出出主意,这是众多的小理想之一,希望以后能有机会。俺自个那地盘文人气太重,论调有点单一。 

《欧根奥涅金》里有句话,感谢上帝,我们都一知半解,所以每个人都有机会在别人面前卖弄自己的皮毛——俺每次把东西给别人看时都想说这句话,而且肯定自己又把原句给涂改了。 

----------------------------------------------------------------


46楼2008-09-18 10:37
回复
    ------------------------------------------------------------------
    perper 1月14日 07:00:03 

    烟囱: 你觉得演习时高连长的指挥是否问题? 
    俺觉得高连长应该绕过小高地,直接去执行 “威力侦察” 机械化部队的长处在于高度机动性,在动态的环境中才能 最大发挥自己的战斗力. 

    ------------------------------------------------------------------
    perper 1月14日 07:43:41 

    另外烟囱工,象小说里裁钢7连这样的装甲侦察连在现实中是真的嘛? 

    ------------------------------------------------------------------
    天晶斗虎魄 1月14日 08:50:02 

    清早8点多起床看帖子,居然就有了新帖子,感动啊 
    谢谢帖主了 

    -----------------------------------------------------------------
    长信侯 1月14日 09:45:21 

    呵呵,我说呢。这么泼辣生动的文笔,哪像文学青年的东东。 
    就好比业余人士也可以编极好的程序,可是只要让我读上一两百行源代码,就看得出该程序员是不是靠这个吃饭的。 

    三多兄弟,加油啊! 

    -----------------------------------------------------------------
    披着狼皮的羊 1月14日 10:30:35 

    扫烟囱工:这片东东是很深入部队生活,很了解战士心理的。写的真不错。军队就是这样啊。
    ---------------------------------------------------------------------


    47楼2008-09-18 10:40
    回复
      ---------------------------------------------------------------------
      失败王 1月14日 10:30:43 

      贴主大哥,我只不过是个普通看客,看到好东西当然要多了解一下拉,至於被误会成哪位将军,那是太抬举我了。有你这样的好作者,中国的军事题材片又又有希望拉。除了地雷战,地道战等以前的好片子,我可有年头没看见过好的军事题材片拉。哥们加油阿。支持,支持再支持。不要让还珠格格,F4把年轻人的脑子变成XXX。 

      ---------------------------------------------------------------------


      48楼2008-09-18 10:44
      回复
        ----------------------------------------------------------------------
         Silent_Sea 1月14日 11:02:08 

        我还有个问题,自从二战中苏军首创双人狙击组,以及多点协同狙击战术后,各国的狙击手都使用双人制。难道我军是例外? 
        狙击手给敌人最大的威胁是你不知道他在哪里,一旦暴露了自己,狙击手也就完了。可小说中似乎有把狙击手神化的倾向,即使暴露了自己,对方也拿他没辙,仿佛练就了刀枪不入的不坏金身。还有,不是枪打得好就可以做狙击手,枪法可以练,各国选择狙击手都很重视心理素质,心理问题很多是幼年的烙印,成年后很难改变。狙击手的形象似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实际是选出来的):内向、寡言、细声慢语、耐心超强、甚至有些女性化。象作品中的袁郎和成才个性都过于张扬,这样的人当狙击手,被狙的可能性很大。倒是班长史今的性格很适合。难道我军选狙击手和外军不同,只看枪法,连蓝军budui亦如是? 

        兄台的作品,在写junying日常生活的时候是人物形象极为丰满。但写到演习,一下子就单薄了,好像吃着吃着热汤面,突然噎了个冷饭团。 

        《兄弟连》中有几次演习,建议你看看。当然我军yanxi会有很大的不同,但演习是junren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没有zhanzheng,就是最能出彩的地方,千万要抓住这个亮点。如果有条件,不妨观摩一下budui如何yanxi。 

        一般来说,演习中会出很多错误,这就是演习的目的。当有记者问马歇尔为什么演习中有那么多错误时。马歇尔回答:“那就对了,我就是要他们把错误出在北卡罗莱那,而不是出在塞纳河。”(大意)而作品中的演习情节过于直线化、简单化,军迷看了不解渴。实际上《坦装》总有一些战史介绍、战例分析、战术题目问答,从中是可以获得一些借鉴的。或者直接找军校要一道合成junying连战术试题,也可以作基础。 

        对于战术运用,蓝方直升机出现时,红方的防空系统没有反应,明显失职。面对蓝方顽强抵抗,红方没有运用压制火力覆盖其表面阵地。并以此为掩护,穿插、分割、包围兵歼灭蓝方小股budui,不符合常理。而对于蓝方,特种budui的职能,是渗透、zhencha、破坏,但这些在演习中没有表现,反而采用了美第82空降师的“空降-建立孤立据点-坚守”的战术, 
        打起了阵地战。蓝军角色到底是什么? 

        看了剧本,感觉不如故事梗概那么吸引人,因为有些对白是生活中不会出现,但舞台上经常出现的。如果是话剧,这样还可以。如果是电视剧,真不知会让那帮演员军导们弄成什么样。而五班那一段似乎是荒诞剧,人物对白也近乎于京油子耍贫嘴,希望是取材于真实的。 

        说了不少得罪人的话,有说得不对的地方,当我放屁好了。 

        -----------------------------------------------------------------------


        49楼2008-09-18 11:54
        回复
          ------------------------------------------------------------------
          北国 1月14日 11:15:27
          贴主真勤快,我昨晚睡得也不早,没想到早上起来就那么多东西了。我这个感动呀。对了,如果你的本子拍成片子,并且在央视播出,你就等着挨砖吧。不是你的本子不好,是大家对片子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我觉得,人们对真正的战争片的容忍度比较高,即使是过去低成本的中越战争的片子。 
          贴主叫“扫烟囱工”?就是那个动画片里救走公主的“扫烟囱的”?够浪漫的嘛,哈哈。 
          看了人物性格的分析,我怎么觉得,部队里除了军官都是不成熟的人呢?你想,都是十几岁的孩子,在管理严密到被子怎么叠,衣服怎么穿,路怎么走,一切都是到了最简单的环境里,没有外面社会的大风大浪,这人怎么能成熟呢?回想父母转业前后,我甚至觉得即使好几十岁的军官,面对外面的世界,也是很不成熟的(或者说很不适应来得好些)。无论是工作方式、思想意识,都是和地方格格不入的。这也是退转军人很少有在地方干出成绩的原因。也许这就是军人的成熟和老百姓的成熟的区别。 

          --------------------------------------------------------------------


          50楼2008-09-18 12:34
          回复
            ------------------------------------------------------------------
            扫烟囱工 1月14日 12:40:20 

            RMI,别转太狠了就成,小范围好朋友看看就行了,现在点击率让俺有点发毛,俺本来寻思有个一两千次就知足了。 
            PERPER,老高的指挥无疑是有问题的,因为那种老字号部队多少有点盲目的骄傲感,钢七连的无曲连歌是这么吼的: 
            一声霹雳一把剑,一群猛虎钢七连; 
            钢铁意志钢铁汉,铁血卫国保家园。 
            杀声吓破敌人胆,百战百胜美名传。 
            攻必克,守必坚,踏敌尸骨唱凯旋。 
            因为他在连歌里都吼过了攻必克,他绝不可能绕过去把它留给后边的同志。嘿嘿,这连歌是六十年代一老侦察兵给俺写的,俺这酸丁绝写不出来,俺尤其喜欢最后一句,真他妈直接。 
            不过俺臆想这还是不同于美军沿密克罗尼西亚线实行的跳岛战术,你绕你机动,他那边空中机动比你更加活跃。 
            裁钢七连在现实中是很真实的,俺眼见俺去过很NB的山地步兵团(前缀是俺自行给加的,因为他们主练山地战)在几年后再去时裁成了营,拳头部队一般是在好基础的部队上打造,那意味着不断的回炉加煅,以许三多的眼睛看是大事,但从俺这角度看都觉得只是沧海一栗。 
            长信候,您是做程序的,羡慕之极,俺到今天还很多游戏光瞪眼玩不了,仅仅因为比尔盖茨的臭毛病。干俺这行没你那个爽,天天对着电脑也不知道搞些什么东西,整个是骂得声娘不知高低。 
            失败兄,俺有一种在队列里摸鱼摸得高兴,忽然被点名的感觉。高山失惊,蓦然梦醒。 
            ---------------------------------------------------------------------


            51楼2008-09-18 12:37
            回复
              --------------------------------------------------------------------
              海红旗 1月14日 13:16:07 

              想起了新兵马强! 
               
               
              ---------------------------------------------------------------------


              52楼2008-09-18 12:42
              回复
                花儿~~还在跟百度“战斗”捏~~


                53楼2008-09-18 12:48
                回复
                  -------------------------------------------------------------------- 
                  扫烟囱工 1月14日 15:10:18 

                  北国,非真实战争的题材俺确是也不想再写了,俺已经打算接写抗战时 一支平民自发组织的游击队,接着如果jiefangjun打的几场真正战争再不开 禁的话,俺就写戚家军——倭贼不过是帮小毛头,俺想写的是农业文明 鼎盛时一帮年青人对于军事科技的幻想,以及直至明末这个幻想的没落。 
                  ======================================================================= 
                  先鼓掌!这3个题材都太有看头了!关于戚家军的部分。看《万历十五年》,让我感慨最深的也是这些东西而不是倭寇。“平民自发组织的游击队”,很少见这方面的史料。光是题材就够吸引人了,倒要看看老兄你会如何处理。至于第2个题材,俺就识趣点,不抱这个奢望啦。 


                  长信候,您是做程序的,羡慕之极,俺到今天还很多游戏光瞪眼玩不了,仅仅因为比尔盖茨的臭毛病。干俺这行没你那个爽,天天对着电脑 也不知道搞些什么东西,整个是骂得声娘不知高低。 
                  ========================================================================
                  活活,纯属围城。做程序爽还是写小说爽,王小波最有发言权。我看他的选择没错……可惜不是人人都同时能做这两样的。老兄继续加油! 
                  ------------------------------------------------------------------------


                  55楼2008-09-19 09:19
                  回复
                    ----------------------------------------------------------------------
                    炸雷2000 1月14日 17:13:12 
                    我说扫烟囱的:你的大作中主人公身上的确有一种朴实致极的美,有一种让人肃然起劲的精神。但是我们的军队光靠这种精神能打赢迫在眉睫的战争吗?陈旧的训练/评比模式下的尖子,在21世纪的战场中能有多大作为?!军队中所“提倡”的精气神把我们的士兵个个训成了目光呆滞,大量无聊的时间浪费在了叠豆干上,正步踢的再好台湾能回来吗?! 

                    ----------------------------------------------------------------------


                    57楼2008-09-19 09:22
                    回复
                      ---------------------------------------------------------------------
                      炸雷,您也同意有一种美和精神存在,俺很知足,人生当得上您这几字评语的并不多,就是您同意人世间存在这种东西——俺的文字里有没有倒不是最紧要的。 
                      俺并没有赞颂叠被子和扫操场捡落叶,其实俺写的所有与军事或有关或无关的东西里都在写某职业或兵种的道德和精神,许三多是一个对得起这种道德的士兵,他做好了一切事情,如此而已,至少他做好了自己份内那点微不足道的东西。 
                      我二十九,我想我这个年龄的人也和您一样不喜欢看到应该强劲的一部战争机器把马力浪费在无谓之事上,所以我那样写了,从来没想过要写出一个样板。我希望世界改变的部分是有一天大家都象您一样说着自己的看法,并且因肯定而感动,因否定而激赏。 
                      但俺仍是不能同意您说中国兵目光呆滞的说法,这象说美国兵主食人肉一样不大……那个。如果你把这词使在某位官僚身上俺一点意见没有,这方面俺不怕主观。 
                      ---------------------------------------------------------------------


                      61楼2008-09-19 09:36
                      回复
                        --------------------------------------------------------------------
                        晴空 1月14日 19:06:34 
                         
                        [快速版] http://book9.ssreader.com/diskgdo/gdo84/24/ 
                        [书 名] 卡彼拉的篝火 
                        [作 者] [南]维利科•科瓦切维奇著包朝志 于龙生译 
                        [总页数] 463 
                        [SS书号] 10338143 

                        用超星图书阅读器看。我在十多年前就读过,并仔细查过南斯拉夫地图。卡彼拉山在克罗地亚境内靠近克宁市的与波黑边境上。游击队主要是塞尔维亚人与克罗地亚人,他们的敌人是德军与克罗地亚的乌斯塔什。书中的扫烟筒工第一次出场带着一顶船形帽,别着一枚有镰刀斧头图案的五角星帽徽。 

                        -------------------------------------------------------------------------


                        62楼2008-09-19 09:42
                        回复
                          -------------------------------------------------------------------
                          ironhand 1月14日 19:40:00 

                          求您再发两段,今天晚上。 
                          感激涕泠。 

                          ----------------------------------------------------------------------


                          63楼2008-09-19 09:45
                          回复
                            --------------------------------------------------------------------
                            西柚 1月14日 19:44:41 

                            话剧《爱尔纳•突击》剧照 

                            ●王俭 
                              一个蜗居穷山沟的楞头青,走向了国际junshi比赛的领奖台;一个连亲爹都歧视的“龟儿子”,赢得了中国junren的骄傲;一个心理有残缺的弱者,凭借智慧和 毅力向世人证实了自身的价值…… 
                              这就是北京junqu战友话剧团的话剧《爱尔纳•突击》为我们演绎的一个普通人的传奇经历,一个特种兵的平凡生活。乍一听似乎不可思议,观剧时却引人入胜。 
                              该剧的表象是一个孬兵成长为一名合格junren的历程,而它的深层则是一个人的心理、心灵、精神和品格的冶炼经过;也是一个班、一个连、一支jundui对士兵的锻造,还可以联想到一个民族对儿女的培育。然而,诸多的意义都融化在了主 人公许三多鲜明而生动的形象中。 
                              这个形象从出台到谢幕,串联起一组组戏剧片断,跳跃式行进,断面式铺展 ,折射着一行行人生足迹,描绘出一道道情感风景线,更多的是一处处性格的亮点,在大量鲜活的细节积蓄中,丰满着一个典型人物的塑造。 
                              而在这一创造过程中,丝毫不见导演的张扬和刻意,却令人在不经意处感受到了匠心独用。那横排竖列的小板凳,以物代人;那心理空间出现的群像,发出同一声呼唤:“快跑”;那每一段落小结时的造型定格等等,都是点睛之笔,颇具“淬火”之功。 
                              主演吴军将角色刻画得栩栩如生,在被割裂的结构断层中,他尽力使人物的心路历程畅通,情感脉络流淌;用丝丝入扣的表演来体现人物精神领域不断递进的层次感和随时演变的关节点。他用喜剧化的形态来强化形象的生动性,说放就放,该稳且稳,在近乎木讷的憨态中,恰当地抖出机灵,甩响包袱,把分寸感拿捏得挺到位,不愧为“梅花奖”得主。还有洪涛等,这些演员的精湛演技着实令 该剧大为增色。 
                              该剧处处洋溢着的浓郁的生活气息,清新的junying风情、独特的人物、鲜活的个性、风趣的语言、机智的火花,都是战友话剧团艺术风格的再现,是根植于那片肥沃土壤而生长出的新枝嫩叶。 
                              《爱尔纳•突击》无疑是一部反映连队生活,塑造士兵形象的上乘之作,如果把这出戏比作一块好钢,那么锻造它的大熔炉便是整个创作群体。而这一创作群体本身,又是另一个更大的熔炉所锻造出的钢。 
                              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


                            65楼2008-09-19 10:05
                            回复
                              --------------------------------------------------------------------
                              禾平石它 1月14日 20:00:37 
                              如果没猜错的话,炸雷没当过兵,虽然我也没有。新兵训练以及军营的各种要求的目的无外乎在于将一个老百姓变成一个“战士”,一个意志坚强的、充满斗志和荣誉感的“战士”,决不是造就一个机械的杀人工具。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上可以反映出很多东西。不是说老子炮打得准就可以在炮管上晾衣服。认真地、踏踏实实地做好应该做的每一件事。现在的中国就缺这个! 


                              ---------------------------------------------------------------------
                              剑如风 1月14日 20:17:02没错,中国人缺的就是踏实的精神,恰恰军队里造就了这样的一群人。 
                              ---------------------------------------------------------------------


                              66楼2008-09-19 10: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