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圈吧 关注:180贴子:1,029
  • 3回复贴,共1

揭开风险投资的高冷面纱:四个直击VC心灵的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导语
“风险投资”,在很多人眼中,似乎是个自带高冷属性的词。贝府勤于笔耕的投资人汪天凡就以下四个常常被问到、但鲜有正面回答的“基础”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投资人管理基金的“心态”究竟是怎样的?
投资人到底有没有一套能说的“判断逻辑”?
投资人都说要“独立思考”?
投资人和创业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相信你一定和我一样,马上想知道答案。


1楼2016-09-27 16:46回复
    投资人管理基金的“心态”到底是怎样的?

    问:基金规模多大?
    答:10亿美金,10年期。
    如果做到10亿美金翻倍成30亿美金,10年3倍回报,已算是很不错的基金了。怎么才能做到呢?
    假设1:不考虑reinvest和年份。
    假设2:项目退出时,占比10%左右。
    假设3:可退出的独角兽公司估值30亿美金。
    假设4:只有独角兽能退出。
    挑战是,这10年,必须每年投出1个未来能够达到30亿美金的且能退出的公司。
    感想1:
    每年投资的allocation中,需要时刻提醒自己是否有major hope for return的deal。所以,要适当冒险?
    感想2:
    市场上不会有几家基金做得到,甚至数不过一个手。
    两个scenario,一个算数。
    Scenario One
    10亿美金规模,10年。
    假设1:管理费率1-2%
    假设2:carry:15-20%
    管理费:1-2亿美金。
    Carry:3-4亿美金。
    如果我能够舒舒服服赚取管理费1-2亿美金,为啥还要拼命去赚3-4亿美金,safe一点不是更好。所以,不要随便冒险失去本金?刚刚才说完allocation里需要冒险博大,但是这里又有动机be safe,怎么办?
    Scenario Two
    假设2亿美金规模,还是10年。
    做一个极端假设,就是这个团队有本事在早期每年投到一个独角兽,从10%保守点降低到占比5%。
    2亿美金,翻倍成15亿。
    管理费:2000万-4000万美金。
    Carry:1.95亿-2.6亿美金。
    但是如果再极端一点,都可以占到10%会发生什么?
    管理费:2000万-4000万美金。
    Carry:4.2亿-5.6亿美金!比那个10亿美金基金赚的还多!
    因此,在同等能力和业绩水平不受限于资金规模的情况下,应该给一个牛逼的VC团队尽可能“节制”的资金,才能获得最大回报?
    这个思考会长期陪伴。
    所以,对创业者的启示:一个基金规模大,不代表它就更愿意赌大;一个基金规模小,不代表它没有优秀牛逼的投资人。


    2楼2016-09-27 16:47
    回复
      投资人都说要“独立思考”?

      问:投资人都说要独立思考?
      答:不同角度去诠释。
      独立思考,是相对于人云亦云。
      但是,独立思考就像气功,很容易走邪路。
      首先,为了独立,往往阻碍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比如,经常有天使投资人,投了之后,才发现这家公司其实还有好几个更大的竞争对手。
      比如,经常有早期投资人,和创始人聊的很投缘,有人和他说了这个人坏话,但是他觉得不该受这些话影响,就直接拍板了,投资了之后才发现这哥们最后贪污了公司很多钱。
      再而,为了思考,往往阻碍了“用常识去判断”。
      比如,我们很容易掉入各种模式性思考,B2C模式压货重,C2C模式估值低,B2B模式咋地咋地的思考,最后反而没有人问:这玩意儿到底有没有人想买?
      比如,我们很容易掉入热点性思考,内容大潮来了投内容,出海热闹投出海,但是有没有想过,风险投资赚钱的本质来自于什么,如果是信息不对称,那么这些大家都说的东西还能不能赚到钱,是不是早就晚了?
      所以,这里的独立,是要有足够信息量的独立,而不是封闭式的独立。这里的思考,是要抛开各种理论或者框架,用最基础的逻辑去检验。
      斗胆建议,年纪太小或者年纪太大,或者是那些自认为自己是年轻人一定有新想法,或者自认为自己历经沧桑学识足矣的投资人,偶尔还是要跳出“独立思考”的层面,不独立一下,不思考一下。


      4楼2016-09-27 16:47
      回复
        投资人和创业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问:有的人说,创业者和投资人是朋友,是导师,是伙伴,是谈恋爱,是心灵上的家庭关系,等等。
        答:无论如何,首先,是“投资人股东”和“创始管理层”的商业和法律关系。
        一方面,很多基金,为了讨好1%的优秀创业者,于是把这种讨好心态也弥漫到了另外99%的创业者,让大家觉得VC都是人傻钱多。另一方面,很多CEO,总觉得一页纸TS最好了,总觉得聊完就打钱最好了,总觉得投资人啥都别管最伟大了,好像这几百万几千万美金的投资,是带着你赚钱,给你了便宜,投资人还是别BB了。
        这样的创业和投资氛围,真的好吗?
        所以,我希望,在秀恩爱,表衷心,谈情怀之前,明确一下投资人和创业者的关系:
        前者出钱,后者出力,一起赚钱。
        前者托付,后者受托,各有权责。
        无论创业成功与否,受托责任都在,请允许我直接百度百科:受托责任是一种普遍的经济关系,也是一种普遍的、动态的社会关系。一个是委托人(principal或the accountee);另一个是受托人(the accountor)或代理人(agent)。委托人将资财的经营管理权授予受托人,受托人接受托付后即应承担所托付的责任,这种责任就是受托责任。
        这份责任,其实鞭策的不只是创业,也针对投资人。因为GP投资人的钱,大部分都是从LP募来的。上梁不正下梁歪,GP不正CEO歪,倒霉的是LP。
        如果GP将投资视作为打闹,赚管理费的心态,那么最后投出来的公司,也不会上进。
        如果GP很认真地对待每一笔投资,对钱的态度并不是feel for granted,那么也会逼着自己找到足够优秀的公司。
        所以,受托责任,是GP对LP的关系,也是CEO对GP的关系。这是根本,明确了这个,大家再秀恩爱不迟。
        最后的最后——
        如果后者也出钱,在现在看,是加分项,但是其实我们父辈创业,自己都是花了积蓄的,出了钱,才知如何合理花钱。
        如果前者也出力,在现在看,是加分项,但是其实股东不只有投资人和CEO,cofounder也会是,创始团队既然都在拼命,投资人出个力,真心没什么了不起。
        所以,不要矫情。


        5楼2016-09-27 16: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