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心中的林妹妹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的美,美得让人心疼。母亲去世,为母守孝3年,含着泪只身一人来至贾府。虽说是舅舅姥姥这里,但毕竟不是自己的家,终究是寄人篱下。昔日还在父母跟前撒娇的千金小姐,如今一人要应对这陌生环境的一切。不得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进贾府时,拜见了贾母,舅母,众姊妹后。随大舅母邢夫人探望大舅舅,舅舅不忍相见,舅母回话时,黛玉忙站起身来,一一听了。"忙站起来,一一听了"是啊,这才是对长辈的尊重。"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原谅"面对大舅母随后的留饭,她的回答是那么的得体,既说明了不留吃饭的原因,又没有驳回邢夫人的面子。在拜见二舅舅的时候,更是懂得坐位次序的礼数而选择自己该坐的位置。晚些时候,贾母传饭,饭后小丫头们用托盘捧上茶来,她并没有一上来就把该漱口的茶给喝了,而是看着旁人的做法照样做了。是啊,有心的她又怎么会在这件小事上丢了大家闺秀的风范。有人说她小性,可是又有谁考虑过她的感受。"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柔弱的她,需一人面对现实对她的考验,"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身世的凄苦,总令她多愁善感,感伤惆怅。"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她不想受俗世的影响,保持着自己的一份高洁,又有何错?说她高傲,可是她有她高傲的资本。通今博古,才思敏捷,艺压群芳,试问谁能与之匹敌。若说她的高傲是冷的,但她对人确是如此热忱。她与紫娟情同姐妹,会体贴下人的辛苦,给送燕窝的老妈妈多打些赏钱。她甚至在自己面临晴天霹雳的消息时候,仍会叮嘱别人,以免别人惹祸上身,为他人着想。相对于宝钗无视下人生命的做法,真可谓天壤之别。是的,她说话刻薄,可是她何曾陷害过别人,伤害过别人。刀子嘴,豆腐心,又何尝不好,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心,比那些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藏着掖着,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的强百倍千倍,是她,活出了自我,活出了本真。在若大的贾府中,终于找到了一个有共同价值追求的人,可以不用在乎别人的眼光,共读西厢的人。可是怎奈又来了一宝钗,宝钗偏偏又是那么端庄懂礼,那么优秀,那么会收拢人心,她生怕宝玉离自己而去,又剩自己孤苦伶仃,于是才有了"我知道你心里有妹妹,只是一见了姐姐就把妹妹给忘了"的担心,也因此落下这爱哭的毛病,是啊,她担忧,每每彻夜难眠,"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是她的真实写照,可是谁又能懂。当她得知宝钗有一个与宝玉是一对的金锁时,她的内心是慌乱的。于是故意强调金玉之说,与宝玉拌嘴,她只是想知道宝玉到底是怎么想的,唯恐宝玉也会相信金玉良缘,因为寄人篱下的处境,才使她变得那么敏感。当然了,宝玉也没有辜负她,为了她也不知道砸那玉多少回了。她所有的小性也只是在宝玉一人身上,她对待爱情就是这么认真这么求全责备,稍有一点事情就会与宝玉闹别扭。可是吵归吵,闹归闹,最关心宝玉的还是她。为他披风衣,为他点琉璃灯,心里的牵挂总在不言之中。 每每想起宝黛共读西厢,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宝玉冒雨夜探潇湘馆等章节,心中为之欣慰。尽管宝黛结局是悲惨的,但是这不受世俗玷染的纯粹爱情却是那么难得。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我想,她的内心是欣慰的,但又是煎熬的。
——温婉,含蓄,柔弱,感性的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