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生产力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缩短城乡差距,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正成为未来金坛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
坚持规划先行,政策导向,引导区域合理分工,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层次分明、协调发展的生产力布局,对于推动市场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一阶段,金坛将着重抓好城镇体系、工业布局和农业布局的优化。
一是进一步优化城镇体系 以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以常宁、扬溧两条高速公路建设为契机,加快实施“东扩南移”、建设“滨湖城”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和实施钱资荡水域综合开发,建设集旅游、休闲、商贸、文教、居住为一体的新城区,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区对县城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作用。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增强特色”的原则,进一步抓好薛埠、直溪、指前、朱林、儒林、尧塘等6个中心镇建设,形成与中心城区功能相适应的城镇体系。重点加强中心村的规划建设,特别是对撤并乡镇原有集镇,加大建设管理力度,力争在全市形成一批有较高水平的现代化示范村。
二是进一步优化工业布局 紧紧抓住我市新一轮交通网络大调整、大发展的机遇,着力抓好园区规划的制订、充实和完善。以开发区为依托,按照“一区三园”组团式发展规划,以金武路为主轴,从金宜公路以东、常宁高速以北,构建我市新兴产业群。对于镇工业园区,重点建设好金城镇工业园和6个中心镇工业园的建设,加快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一般园区向重点园区集中,加快各类工业企业集聚,形成特色块状经济。
三是进一步优化农业布局 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坚持把发展“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外向化、生态型”作为农业结构调整方向,依托龙头带动,加大扶持力度,整合山水自然资源,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坚持量质并举,进一步做好特种水产优势产业,做强花卉苗木“朝阳产业”。依托晨风带动,进一步做大做精茧丝绸“龙头”产业。坚持改良改造与引进推广相结合,进一步做优、做响生态茶叶特色产业。坚持传统农艺与设施栽培相结合,加快发展标准化、无公害绿色产业。力争今后几年我市每年减少常规粮食种植面积4万亩,进一步扩大高效农业面积。
坚持规划先行,政策导向,引导区域合理分工,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层次分明、协调发展的生产力布局,对于推动市场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一阶段,金坛将着重抓好城镇体系、工业布局和农业布局的优化。
一是进一步优化城镇体系 以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以常宁、扬溧两条高速公路建设为契机,加快实施“东扩南移”、建设“滨湖城”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和实施钱资荡水域综合开发,建设集旅游、休闲、商贸、文教、居住为一体的新城区,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区对县城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作用。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增强特色”的原则,进一步抓好薛埠、直溪、指前、朱林、儒林、尧塘等6个中心镇建设,形成与中心城区功能相适应的城镇体系。重点加强中心村的规划建设,特别是对撤并乡镇原有集镇,加大建设管理力度,力争在全市形成一批有较高水平的现代化示范村。
二是进一步优化工业布局 紧紧抓住我市新一轮交通网络大调整、大发展的机遇,着力抓好园区规划的制订、充实和完善。以开发区为依托,按照“一区三园”组团式发展规划,以金武路为主轴,从金宜公路以东、常宁高速以北,构建我市新兴产业群。对于镇工业园区,重点建设好金城镇工业园和6个中心镇工业园的建设,加快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一般园区向重点园区集中,加快各类工业企业集聚,形成特色块状经济。
三是进一步优化农业布局 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坚持把发展“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外向化、生态型”作为农业结构调整方向,依托龙头带动,加大扶持力度,整合山水自然资源,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坚持量质并举,进一步做好特种水产优势产业,做强花卉苗木“朝阳产业”。依托晨风带动,进一步做大做精茧丝绸“龙头”产业。坚持改良改造与引进推广相结合,进一步做优、做响生态茶叶特色产业。坚持传统农艺与设施栽培相结合,加快发展标准化、无公害绿色产业。力争今后几年我市每年减少常规粮食种植面积4万亩,进一步扩大高效农业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