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一圆吧 关注:189贴子:4,318
  • 10回复贴,共1

跟随张志俊恩师学习太极拳的感悟历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翟文胜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10-10 19:24回复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二十五载从师历练,二十五载收获感悟。从一张拳照缘起,对太极拳心生神往,到把太极拳作为自己终生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从敢闯敢拼,不怕天地的热血青年,到心存感激踏进太极拳艺术殿堂的不惑之年。我先后在驻马店市创办了 “驻马店市健武培训中心”、“驻马店市六方武林风俱乐部”、“驻马店会展中心太极拳俱乐部”。并在驻马店市先后举办了“97‘棠溪宝剑杯’全国武术散打擂台邀请赛。”“98‘棠河杯’驻马店国际太极拳推广交流精英赛”、“99‘迎回归’太极之声消夏文体晚会”、“河南电视台《武林风》栏目走进驻马店”等上百场大型文体赛事活动。现任驻马店市武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驻马店市太极拳联合会副会长,驻马店市会展中心太极拳总教练、驻马店电视台《天中武林》栏目组总导演兼制片人、河南法制在线驻马店频道副总监。25年时间,我累计参加张志俊老师组织开办的太极拳专业培训班30余次,并多次跟随老师远赴焦作、温县、海口、三亚、北京、深圳、广州、澳门、珠海、西安、山东、安徽、邯郸、永年、信阳、三门峡 重庆等二十多个城市学拳助教。多年来无数次与老师、师母不离不弃亲密无间地接触,形同父子。也为自己无怨无悔的太极之梦,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献出宝贵的青春年华。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10-10 19:32
    回复
      同年九月,我在郑州张志俊老师家里,见到了寻觅已久的、年仅39岁的张志俊大师。当时张老师坐在椅子上看一个学生练拳,见我们进屋,就站起来打招呼。我和其他两个练拳的相互问候之后,就坐在张老师的左边,听老师讲拳聊天。左边靠墙有一个半截柜,上面有一块玻璃,玻璃下面有一张老师练拳时的黑白照片。这张拳照架式很低,是双推手的过渡动作。照片的眼神中透出的霸气,至今让我心有神往,望所不及。内在的功夫和拳架的协调沉稳之美,彰显出练拳者浑厚的太极神韵;手掌的力度和肘膝肩胯的合力,凝聚着瞬间爆发的凶猛与神奇。我惊呆了,就这么一张拳照的架式,竟改变了我的思想,坚定了我终身学习太极拳的决心和信心。
      张老师待人和善,话语风趣,因初次相见,我特显拘谨。张老师问了我练拳的基本情况后,就说:“你这个年龄练太极拳正是好时侯,你有基本功,又练过功夫,不妨练练太极拳,这对你很有好处。”我说:“太极拳我很喜欢,也曾经试着练过一段时间,但总掌握不好,练拳慢不下来,现在也不知从哪里开始练了。”张老师说:“练太极拳,万变不离其中,太极拳开合也、顺逆也,一开一合为太极,一顺一逆为太极,一阴一阳为太极。你还是先从手上的开合和顺缠、逆缠开始练吧。”随后,张老师就针对手上的顺缠和逆缠开始讲解,特别是顺缠和逆缠在实战格斗中的运用。他讲拳思路清晰,语言简洁,听者入理,练时明白。张老师善于总结,以科学的名词加以讲解,巧妙的运用杠杆、螺旋、切线的原理,在人体、肢体的各个部位所起到的擒拿和反擒拿的作用加以详细的阐述。并亲自拿我和在座的学生反复讲解示范顺逆缠的擒拿要领,又让我们相互反复练习,直到我们都掌握和明白了拳法的真正用意为止。张老师还对我说:“你这段时间在家多练练顺缠和逆缠,练习的时侯要多注意肩沉、肘坠、腋下要空。这样对你以后学拳、练拳都有很大的好处”。随后,老师又教了我8字圈的基本功和左右手协调配合的基本功等训练方法。就这样,18岁的我,为追求完美的太极人生,从此喜爱太极拳一发而不可收。每有闲暇之余,便穿梭来往于郑州和驻马店之间,从老师那里,我才真正体会到从未有过的太极意境。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10-10 19:47
      回复
        在不断的努力和追求下,我每日里练拳更加刻苦,特别是练单式,每天都是反复上千次的练习。1988年春,我提出申请,正式拜张志俊老师为师,成为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 ,全面正规、系统学习了陈式太极拳新架的拳理、拳法和拳技艺术。功夫不负有心人,同年5月,我代表驻马店地区在郑州参加河南省体委举办的 “河南省太极拳、剑、推手锦标赛”,来自全省16个地市的300多名太极高手汇聚郑州。我首战告捷,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陈式太极拳65公斤级亚军。在以后的多次比赛中,虽然陆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毎想起老师的那张黑白拳照,总还有一种说不出的神往,在我练拳所拍的拳照中,总还找不出老师的那种眼神的感觉。为更好的掌握和学习老师练拳时的神形与周身上下运动的协调之美。2003年秋天,我特意将师父师母两人一起接到驻马店,在一朋友开的婚纱影楼里,为他们特意拍了一套结婚纪念照,同时,也为张志俊老师拍一些珍贵而难得的练拳照片。当时只有我亲眼目睹和欣赏了老师练拳时拍摄近百十张照片的全部过程。这套拳照对我来说,在以后的练拳和学习中再次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10-10 19:50
        回复
          一句真话 茅塞顿开
          大家都知道,一句话,反复千言不一定听懂,但在恰当的时候,合适的机会点出来,必将受用终生。我练太极拳最大的进步,就是从一句真话中得来的。
          那是2004年的春节,重庆的师兄李毅到郑州张老师家过年,我和信阳的孙长海师兄也如期而至,在郑州小住几日,每日里让老师为我们改拳、练推手、讲技法。有天中午刚吃过午饭,张老师、师母、张鹏、李毅、长海师兄和我在老师家喝茶聊天。话题一直谈的就是太极拳,由于李毅师兄路途远,来趟郑州不容易,问的问题也多,和我们几个反复相互找劲推手的机会也多。李师兄练拳那真是绝顶聪明,老师一讲就会,而且还能举一反三。我练拳就比较笨,一个问题得好长时间才能明白。因张鹏、长海两师兄的功夫比我高,这几天李师兄找我推手的机会也就较多。我们两个你退我进,我引他化,练的很认真。李师兄的手法好,变式快,劲路清晰,手法圆润,周身协调,节节分家,是我同门师兄弟练拳的佼佼者之一。我们推了近二十分钟,累了,就坐下来休息、喝茶、谈拳、聊天。这时,张老师问李毅,说:“你和文胜推手有啥感觉。”李毅师兄想了想,说:“文胜走手了;”张老师点了点头,我赶紧说:“不会吧,我还没练到手上呢?”说真话,我每天练拳,只注意沉肩坠肘和肘定位上了,手上还没啥感觉呢。老师说:“文胜,你练拳只要按要求练,沉肩、坠肘这两个问题解决了,走手的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老师还说:“练拳要节节分家,更要加强走稍节的意识,当你与人交手时,一定要先走手,然后把手解放出来。”一席话,顿使我茅塞顿开,似乎多年挥之不去的问题在心中突然清晰起来。随后,张老师顺手把刚刚点然的香烟放下,站起来和我推手,边推手边讲解推手的运动原理和人体杠杆的应用手法;还讲了怎样把手解放出来,怎样掌握六个力的方向等等。我小心应对,不丢不顶的抱着双手,用沾粘连随的方法,紧紧贴着老师的双手,但是两个圈还没打完,老师边讲边做一个下寽上挑,我150多斤的身体就像没了跟似的向上飘起跌出,老师又像玩魔术似的在我倒下的同时又让我拉回。就像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在玩耍一样妙不可言。接着再推,老师根据不同的问题反复给我们讲解。我们师兄弟不管是谁和老师推手都心有余悸,既恐怖害怕又像坐轿一样舒服;那种感觉只有和老师推手时才有的感觉。假如推手时两手若被老师沾上,你既逃脱不了,又不敢冒然丢掉。逃必擒,丢必挨,进之则空,退之则发,无奈之极,只有听之任之。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10-10 19:57
          收起回复
            好,学习了。


            8楼2016-10-11 10:14
            回复
              从此之后,我无论是练拳,还是和师兄弟们或学生们推手,不断加强走稍节意识,并在两手的协调配合上和两头卷曲上狠下功夫。通过认真练习,基本解决了沉肩坠肘、稍节领劲、顺逆开合、松垮圆裆的问题。从而,使自己所追求的太极境界又上一个新的台阶。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10-11 11:00
              收起回复
                一门艺术 普度万千
                陈式太极拳新架是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最为喜爱的健身运动之一,它不仅融入了技击、养生、健身之重要功能,而且对中医理论和哲学思想都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张志俊老师所传授的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是由陈氏第十七世、陈式太极拳第九代掌门人陈发科宗师,在陈拳秘不外传的拳式中,增加了顺逆缠绕,动静开合、沉肩坠肘、节节贯穿等动作。由其子陈照奎先师将拳架定型定式后流传的套路。此套拳在演练风格上,要求平稳舒展、缓慢柔和,刚柔相济、连绵不断;在学习形态上要含胸塌腰、立身中正,周身以腰为轴、节节分家;在训练要求中要循规蹈矩,肩沉坠肘、松垮圆裆。整套拳既有内在的表演形态,又有博击、健身中的实战技法。是一套人人可学,人人可练,人人可教、老少皆修的健身技术,同时又是一门科学的太极艺术。现在练太极拳者数以万计,并早已成为世界性的健身运动,而且远播五大洲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太极拳博大精深,其哲学、思想、科学、艺术内涵也极为丰富,特别符合人体的生理规律和自然的科学原理,是中医理论和武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堪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楼2016-10-11 17: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