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州农业学院吧 关注:50贴子:93
  • 0回复贴,共1

豆角煤污病 案例分析及防治要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种植户提问:“老师这个是什么病”
潭州农业-田老师:“您好朋友,这个是煤污病,少部分有白粉病第一从照片看豆角叶片明显有白飞虱遗留痕迹, 第二叶片上有黑色霉层,第三叶片上也有白色粉状菌团,生长在叶脉上,充足的说明这个叶片上两种病害的存在,第一煤污病第二白粉病
病害主要为害叶片、茎蔓及荚。发病初期仅叶面生红色或紫褐色小点,扩大后呈近圆形至多角形淡褐色或褐色病斑,病健部界限不明显,潮湿时,病斑背面生出灰黑色霉层,严重时早期落叶,只残留嫩叶,病叶变小,得病植株结荚少。”
煤污病病害症状:
叶两面初生赤褐色小点,后扩大成直径为1~2cm、近圆形或多角形的褐色病斑,病、健交界不明显。潮湿时,病斑上密生灰黑色霉层,尤以叶片背面显著。严重时,病斑相互连片,引起早期落叶,仅留顶端嫩叶。病叶变小,病株结荚减少。
豇豆煤霉病菌为豆类煤污尾孢(Cercospora cruenta Saccardo),分生孢子梗从气孔伸出,直立不分枝,数枝至十数枝丛生,具1~4个隔膜,褐色,大小为15~52×2.5~6.2μm;分生孢子鞭状,上端略细,下端稍粗大,淡褐色,具3~17个隔膜,大小为27~127×2.5~6.2μm 。病菌发育的温度范围为7~35℃,最适温度为30℃。病菌除侵染豇豆外,还可侵染菜豆、蚕豆、豌豆和大豆等豆科作物
发生规律:
豇豆煤霉病以菌丝块随病残体在田间越冬。第二年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在菌丝块上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引起发病。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可进行多次再侵染。田间高温、高湿或多雨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当温度25~30℃,相对湿度85%以上,或遇高湿多雨,或保护地高温高湿、通气不良则发病重。连作地或播种过晚发病重。防治措施:应采取加强栽培管理为主的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1.加强栽培管理 实行轮作,施足腐熟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合理密植,使田间通风透光,防止湿度过大。保护地要通风,透气排湿降温。2.田园清洁 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收获后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8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IP属地:湖南1楼2016-10-19 18:4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