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为闲聊,不针对什么人。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参与,请不要恶语相加。
“ 立身须中正不偏,能八面支撑”。我理解是' 中正安舒,才能八面支撑" 。”中正“,应该是太极拳的经典概念了,不管杨式还是陈式。
但是有人说,“立身中正”,是后来杨式、吴式关于太极拳身法问题的争论焦点。这是因为杨、吴推广比较早,当时世人只知杨、吴。所以才有争论,没有别的意思。
故事的发生是这样的 : 立身中正是太极拳的要求,立身中正 也是杨式太极拳 的第一标准。杨式正规传人当然很好的体现了这一要求。但当时杨式太极拳学习很广泛, 有很多太极操爱好者、自学者也很多。这些人把“立身中正”弄得有点过头了。弄得“身如木桩、貌似僵尸” 。
吴式太极拳的大师们,看到这些僵尸拳,有点恼火,弄出了“曲中求直”的要求,当然,吴式太极拳正规传人肯定能很好的做到这一要求,但是吴式也有很多太极操练习者和自学者,他们也过头了,否定“立身中正”的概念,过分讲求“曲中求直”。拳式变为“牮柱之式” (牮:斜着支撑),但这失去了闾尾中正头顶悬之要求。
闲聊, 请吧友讨论。
“ 立身须中正不偏,能八面支撑”。我理解是' 中正安舒,才能八面支撑" 。”中正“,应该是太极拳的经典概念了,不管杨式还是陈式。
但是有人说,“立身中正”,是后来杨式、吴式关于太极拳身法问题的争论焦点。这是因为杨、吴推广比较早,当时世人只知杨、吴。所以才有争论,没有别的意思。
故事的发生是这样的 : 立身中正是太极拳的要求,立身中正 也是杨式太极拳 的第一标准。杨式正规传人当然很好的体现了这一要求。但当时杨式太极拳学习很广泛, 有很多太极操爱好者、自学者也很多。这些人把“立身中正”弄得有点过头了。弄得“身如木桩、貌似僵尸” 。
吴式太极拳的大师们,看到这些僵尸拳,有点恼火,弄出了“曲中求直”的要求,当然,吴式太极拳正规传人肯定能很好的做到这一要求,但是吴式也有很多太极操练习者和自学者,他们也过头了,否定“立身中正”的概念,过分讲求“曲中求直”。拳式变为“牮柱之式” (牮:斜着支撑),但这失去了闾尾中正头顶悬之要求。
闲聊, 请吧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