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马虹架吧 关注:26贴子:372
  • 6回复贴,共1

闲聊之: “太极” 如何产生发展。出自道家还是易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易经·系词上》 :出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的句子。
《庄子·大宗师》 :出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上而不为深”。
这是最早出现的“太极”二字。当然从这里看,《易经》中出现的“太极”概念,要比《庄子》出现太极早。
太极二字出现后,”太极“这一概念,出现了历史舞台上,演绎出高雅庸俗间杂的精彩篇章。发展的 大致过程下边介绍。
但是:经考证。
易经出现的太极二字,却是以讹传讹的错误!1973年马王堆出土的《易经》原文是:易有大恒,是生两仪。两仪生四马,四马生八卦,八卦生吉凶,吉凶生六业。
而《庄子》“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上而不为深” 的太极,与六极相对,仅指空间的最高极限,与后来的“太极”概念毫无关系!。
玩笑大了吧。 “太极”就是这样产生的。


IP属地:北京1楼2016-10-23 20:11回复
    汉开始的易学中,开始有诸多的太极释义。大多以“气”“元气”等概念,来解释太级。比如郑玄的太极说:极中之道,淳合未分之气也。


    IP属地:北京2楼2016-10-23 20:11
    回复
      南北朝道教文献,沿袭汉易观点 ,陶弘景提出:太极则天地之父母,道之奥 也。这一观点,影响着后世的 王宗岳。


      IP属地:北京3楼2016-10-23 20:11
      回复
        唐代也是继承汉易观点; 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此即太极是也。可见唐以前的太极,始终未脱“元气”的概念i。


        IP属地:北京4楼2016-10-23 20:11
        回复
          宋代周敦颐首创了“阴静阳动” 的《太极图说》,邵康节开始以“心”“气”解释太极。为(人身一太极)打下基础。朱熹把“道”或“理”引入太极,说:“太极,形而上之道也;阴阳,形而下之器也”。这句话相当时间被捧为 正统。


          IP属地:北京5楼2016-10-23 20:12
          回复
            明清时期,太极往庸俗化、名利化方向发展。从读书人到士大夫,几乎到了言必称太极的地步。以致腐儒烂陈其词、浮薄其意或褒曼其理。太极与具体器物相结合,出现了太极诉状、太极衣、太极丸等。今天居然有太极油、太极神水!
            太极拳 是这样吗?


            IP属地:北京6楼2016-10-23 20:12
            回复
              以上就是从太极两个字,发展出的”太极“概念。列位说说。太极应该出自何门?道家还是易经?


              IP属地:北京7楼2016-10-23 20: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