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众文化全面兴起,一些地方的流行语开始借助强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优势上升为全国流行语。像北京流行语中的“大款儿”“大腕儿”“托儿”“没戏”,港台流行语中的“老公”“老婆”“打工”“炒鱿鱼”“哇噻”等词语广为流传。
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的发展让网络流行语在中国的迭代速度日益加快。
“在我开始接触网络的聊天室时候,很多人都希望遇到自己的‘轻舞飞扬’或是‘痞子蔡’。但是现在,你看谁还用‘MM’‘恐龙’这些当年的流行词?”“80后”小伙杜峰,如今在北京一家网络公司任职。在他看来,网络聊天室的兴起可谓是网络流行语的发端,“‘MM’‘886’‘大虾’这些词都是在网聊的时候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