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雨立吧 关注:6贴子:3,769

《画皮》——婀娜多姿的《聊斋》女鬼

收藏回复

  • 59.62.203.*
《画皮》——婀娜多姿的《聊斋》女鬼
   中国首部东方新魔幻艺术大片《画皮》将于2008年9月全球公映。此前。


http://lijiebigeyes.blog.163.com/blog/static/28808520088244465171/


1楼2008-09-29 17:15回复
    • 59.62.203.*
    中国首部东方新魔幻艺术大片《画皮》将于2008年9月全球公映。此前,《聊斋》中的《画皮》单元多次被改编成影视剧:1965


    2楼2008-09-29 17:16
    回复
      • 59.62.203.*
      1965年,phoenix影业出品过一版《画*皮》,当时的导演是鲍*德*熹的父亲、已故香港电影人鲍*方;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港版《画*皮》中厉*鬼*挖*心的段落已成为惊*悚经典;


      3楼2008-09-29 17:18
      回复
        • 59.62.203.*
        1965年,凤凰影业出品过一版《画皮》,当时的导演是鲍德熹的父亲、已故香港电影人鲍方


        4楼2008-09-29 17:18
        回复
          • 59.62.203.*
          ......惊悚经典;

          胡金铨也推出了郑少秋、王祖贤主演的《阴阳法王》;2006年曾黎主演的《画皮》侧重刻画人性和情感,有凄凉之美……据悉,新《画皮》更为关注王生妻子陈氏的内心世界。众多珠玉在前,这部汇集了赵薇、甄子丹、周迅、孙俪、陈坤等一线明星的新《画皮》如何颠覆前作,重塑女鬼形象,值得期待。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画皮》原作情节如何?他笔下的女鬼们为何有如此恒久的魅力?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专访了山东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王平教授。


          5楼2008-09-29 17:19
          回复
            • 59.62.203.*
            婀娜多姿的《聊斋》女鬼 

            记者 九尾妖狐 张晓媛

             前世犹有幽冥魂 今生适出魑魅形
              早在先秦典籍《左传》、《庄子》、《墨子》、《吕氏春秋》中出现了鬼的形象,那时的人们认为人死后化为鬼,鬼形成另一个世界——幽冥界。佛教传入中国有了灵肉分离的概念后,地狱中的鬼就开始显得狰狞可怕了,庄子式对死的达观逐渐被死亡带来的恐惧感所代替。在六朝志怪中,大多是塑造男鬼的形象,那时的鬼是与人做怪的。到了唐传奇,鬼开始变得温柔可亲,如《任氏传》中的任氏就对丈夫体贴、忠贞,冒死追随丈夫远行而被猎犬咬死,可谓为爱而死。
             众多鬼怪作品中,男鬼形象占了多数,但在人们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的还是那些婀娜多姿的女鬼。蒲松龄那部“写鬼写妖高人一等”的《聊斋志异》就塑造了众多生动、媚惑的女鬼形象,而这其中最具传奇性的要算《画皮》篇中的女鬼了,善恶难辨的她可谓是《聊斋》“第一女鬼”。


            6楼2008-09-29 17:21
            回复
              • 59.62.203.*
              “画皮”一词最早见于元代杂剧家孟汉卿所作公案剧《魔合罗》第一折:“便好道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关于《画皮》故事的原型一般认为有三个。一是南朝宋刘敬叔《异苑》中“徐桓”故事:徐桓出门时被一女子诱惑而入深山,女子突然变成了老虎。数日后,老虎送徐桓下山。一为宋朝薛用弱《集异记》中“崔韬”故事,讲崔韬目睹老虎脱皮变成美女,他将美女带回家做妻子,多年后妻子披上虎皮重新变成老虎,吃掉了崔家父子。另外一个故事则是明代冯梦龙《古今谭概》中的“鬼张”,高邮指挥张某娶妻生子,无意间发现女鬼常将头放在膝盖上加以修饰,他挥刀砍去却发现美女原来是船板所变。蒲松龄对这些民间传说进行了深度加工,艺术化、戏剧化的对《画皮》故事进行了再现,塑造出了一个鲜活、立体的女鬼形象。
                


              7楼2008-09-29 17:23
              回复
                • 59.62.203.*
                若将狐媚细处想 善恶难辨总关情

                 “恶之为花,其色艳而冷,其香浓而远,其态俏而诡。”用“恶之花”来形容《画皮》中的女鬼是再合适不过了。王平教授认为,聊斋中的花妖狐媚,大都“多具人情,和蔼可亲,忘为异类”,会讲故事的蒲松龄总是在关键时刻闪烁其词,让人们读后常常忘记了她们的特殊身份。这些女性美若天仙,如婴宁 “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公孙九娘 “笑弯秋月,羞晕朝霞” ,葛巾 “纤腰盈掬,吹气如兰” ,聂小倩 “肌肤流霞”、“绰约可爱” ,青风 “弱态生娇,秋波流慧” ,连琐 “瘦怯凝寒,弱不胜衣” ,辛十四娘 “袖倾鬟,亭亭拈带” ,可谓尽态极妍。这些美丽、可亲的女鬼大都与男主人公相亲相爱,勤俭持家。《画皮》中的女鬼就是比较少见的恶鬼形象:表面美妙无比,实则摄人心魄。


                8楼2008-09-29 17:26
                回复
                  • 59.62.203.*
                  中国首部东方新魔幻艺术大片《画皮》将于2008年9月全球公映。此前,《聊斋》中的《画皮》单元多次被改编成影视剧:1965年,凤凰影业出品过一版《画皮》,当时的导演是鲍德熹的父亲、已故香港电影人鲍方;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港版《画皮》中厉鬼挖心的段落已成为惊悚经典


                  10楼2008-09-29 17:29
                  回复
                    • 59.62.203.*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鬼不同
                     
                     蒲松龄笔下的女鬼大都美妙无比、青春可人、聪慧善良。由于同情这些女子早逝的不幸,他眼中的女鬼都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热爱生活、希望转世为人。她们为情欲所驱,幻化为青春美少女,主动投怀送报,不求天长地久,只求一夕欢愉。《聊斋》之伟大就在于在“色”和“性”的描述之外还赋予了这些故事以新的内涵,难怪被国外学者赞为“最美丽的寓言”。
                     一个有天赋的作家,创作灵感就像泉水一样不断涌出,蒲松龄在《聊斋》的500多篇作品中为我们塑造了风姿绰约、八面生风的女性形象,王平教授认为这些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奇情巾帼-----
                     最让人感伤的就是《连琐》中女鬼连琐,连琐早亡,酷爱诗词的她以诗寄情,苦吟:“玄夜凄风却倒吹,流萤惹草复沾帏。”书生杨于畏为她续上“幽情苦绪何处见,翠袖单寒月上时”的诗句,她便义无反顾地爱上了他,两位诗人志趣相投的爱非肌肤之爱,胜肌肤之爱。


                    11楼2008-09-29 17:30
                    回复
                      • 59.62.203.*
                      《白秋练》中的白豚精听到慕生清吟而患上相思病,她与慕生相见时,吟出了:“为郎憔悴却羞郎。”的诗句来表达深情。当慕生为她吟了两遍“王建罗衫叶叶绣”,她立刻病愈。她同慕生谈命运,用的是李益诗;慰藉慕生相思之苦,用的也是诗:“杨柳千条尽向西,菡萏香连十顷陂。


                      12楼2008-09-29 17:33
                      回复
                        • 59.62.203.*
                        《狐谐》则写狐女如孔明舌战群儒般与书生舌战。当陈氏兄弟轻薄狐女时,狐女巧妙地将陈氏兄弟的名字“所见”、“所闻”嵌入句中,笑骂说:“马生骡是臣(陈)所见,骡生驹是臣(陈)所闻。”
                         爱笑的狐女婴宁,几乎把封建时代少女应遵守的一切陈规全打破了,面对男性时,依然收不住笑,自由自在地笑……她率性而为,是人间真性情的化身。


                        13楼2008-09-29 17:35
                        回复
                          • 59.62.203.*
                          成人之美----
                           


                          14楼2008-09-29 17:40
                          回复
                            • 59.62.203.*
                            此恨绵绵----
                             《聊斋志异》中并非所有的爱情都以圆满告终,同样是美丽的女鬼, 辛十四娘为了能使冯生另娶禄儿为妻, 自己自虐而死。《公孙九娘》叙写一位书生夜入鬼村,与鬼女公孙九娘结成一段短暂的姻缘,因为人鬼两途,随即分离。纵使公孙九娘“续幽冥之录,诉弥天之冤”,仍不能达成心愿,最终此恨绵绵无绝期。


                             若即若离埋深意 爱恨交织男人心 
                             
                             从某种意义上说,《聊斋》可看做作者的心理自慰。30多岁就离家的蒲松龄,常年孤身一人在外坐馆,70岁才撤馆归家,40年的独身生活,使他精神上有着很活跃的心理需求,尽管写的是女性形象,还是不免站在男性角度上去关照、构思。
                             中国的男鬼从绝对数量上讲,远远多于女鬼,如水鬼、城隍、赌鬼、讨债鬼、无常鬼等。《聊斋》里的席方平、王六郎等也是不错的男鬼,但比起女鬼来说知名度还是不够。女鬼在美丽的外表之下包含着危险,这种双重并置,反映了文化中对她们爱恨交织的心态。《画皮》原著本身就有劝诫意味:善良的人常受到表面现象迷惑,不知道世界上不仅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更可能在美丽外表下隐藏致命杀机。越危险越刺激,不管是鬼女还是妖女,本质上都是男性意识中希望和幻想的载体,她们的存在不仅令婚恋小说更具魅力,也成为男性道德自律和性幻想的双重承载体,留给人们无限遐想和思索的空间。


                            16楼2008-09-29 17:44
                            回复
                              • 60.190.226.*
                              好看,就是女鬼太少了.多一点美女鬼,在不同个性脚度在争斗


                              17楼2009-10-30 20: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