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张道函:生命在17岁定格
考全校第一 可恨身患绝症
捐遗体角膜演绎人间真情
【我要评议】
人物档案 张道函,17岁,莘县一中高三毕业生,因患骨肉瘤辞世。休学半年后应试,成绩仍为全年级第一;聊城捐献遗体、角膜第一人,身后不忘泽被社会。好读书,能操琴。直面惨淡人生,始终乐观坚强;顽强抗争病魔,终生不屈不挠。莘县骄子,感动水城。
7月3日晚上,我们期盼的奇迹终究化为泡影。当晚9时许,带着无限的留恋,张道函走了。而再过108天,就是他18岁的生日。
他离去得让人无限伤感,因为完美得近乎无懈可击。他坚强得让人不可思议,所以留下了一个人生的传奇。闭上眼睛,仿佛听见道函说“要坚强”;睁开眼睛,就能看到他的留言:不抛弃别人,不放弃自己。
“病人”张道函
奇迹没有出现,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还没有亲手将人生的第十八根蜡烛点燃就要走了,生活为什么要那么美好,让我割舍得那么痛心,不忍心走也好,无能为力也罢,将一切都定格在十八岁这个本应该是阳光明媚的人生时刻下吧……
——摘自道函日志2008年6月9日12时28分38秒(入院前最后留言)
骨肉瘤多发于青少年,是恶性极高的肿瘤,道函得的偏偏又是骨肉瘤中最恶性的一种。由于发病率极低(仅有十万分之二),国内只有上海瑞金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等极少数医院设置骨肿瘤科。命运就这样残酷地戏耍了道函,死神随时都在向他发出召唤。
2006年9月20日道函被确诊患上骨肉瘤;2006年10月14日左腿截肢、随后化疗;2007年7月发生肺部转移;2007年8月又进行3周期化疗;2008年6月13日因病危住进医院(此前一直在家保守治疗);7月3日去世。
病情发展速度之快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5月12日应晚报之邀水城一游,道函的父亲张洪启说,此前的一个月之内,孩子肺部肿瘤竟然增长了42倍,心肺衰竭症状已现。
然而,记者面前的道函实在不像个病人。清秀而羞涩,柔弱却刚强。化疗后的头发不掉反增,浓密黑亮;挂在脸上的笑容,淡定从容。谈起病情,他客观冷静,像是在说别人一样,带着一丝轻蔑与戏谑。他甚至建议,秃顶的男人,应当试一试化疗,效果或许上佳。
“我治疗过很多肿瘤患者,可从未见到有人像张道函那样从容!”莘县人民医院普内科大夫赵宪伟坦言。生命的最后关头,道函冷静地同大夫探讨治疗方案,临去世前几分钟他还给大夫打气:“昨天病魔被我制服,这次它还会败掉的!”生病以来,道函居然都是跟爸爸以男人的方式商量治疗方案,让爱哭的妈妈“靠边儿站”。
弥留之际,望着父母,他无声地说:“好爸爸,好妈妈,病都这样了我们避不了不如坚强面对!你们看开点,我走得安心些。”而就在几天前,他为安慰母亲还算起了账:“把我养育到现在加上治病花去了40多万,随后还要上大学花钱,还要买房子娶媳妇。真不想再难为你们啦!”
懂事的孩子让人疼。看到他入院前的最后留言,姑姑写下了这样的话:孩子,你是苹果树上最大、最红、最甜的那个,尽管我们有万般的不舍,可是我们无法阻挡上帝的手,把它摘走!姑姑永远爱你,全家人都永远爱你,你永远是我们心中最优秀的孩子!!
“能人”张道函
一个人如果各个方面都出色,足以让上帝嫉妒得发狂。——记者注
道函学习之好,令人匪夷所思。“他自己有一套独特的学习方法,在校期间时常传授给同学。”班主任陈德生这样评价爱徒。病发后他一直坚持自学,休学半年后的一次考试还是全年级第一。作为尖子中的尖子,谈及理想中的大学,清华、北大不是答案,“麻省理工”,道函脱口而出。
但他不赞成眼下的教育模式。“现在学习竞争太厉害,把孩子竞争得都体弱多病,一天天病怏怏的,班里有一个人感冒,很快就能传染一遍。”道函说。尖子班的学生一天要做8套题,他一周不去上学,卷子会攒一大摞,根本做不完。班里最爱玩的孩子是道函和他的同桌。其“爱玩”的表现,不过是课间出去玩玩而不是像别的同学那样埋头做习题。由于确实无力完成极为繁重的学习任务,他只能选择在家休息,并梦想能参加高考。成绩证明道函是应试教育的奇才,而张洪启则对儿子充满信心,“现在推行的素质教育其实更适合他”。
考全校第一 可恨身患绝症
捐遗体角膜演绎人间真情
【我要评议】
人物档案 张道函,17岁,莘县一中高三毕业生,因患骨肉瘤辞世。休学半年后应试,成绩仍为全年级第一;聊城捐献遗体、角膜第一人,身后不忘泽被社会。好读书,能操琴。直面惨淡人生,始终乐观坚强;顽强抗争病魔,终生不屈不挠。莘县骄子,感动水城。
7月3日晚上,我们期盼的奇迹终究化为泡影。当晚9时许,带着无限的留恋,张道函走了。而再过108天,就是他18岁的生日。
他离去得让人无限伤感,因为完美得近乎无懈可击。他坚强得让人不可思议,所以留下了一个人生的传奇。闭上眼睛,仿佛听见道函说“要坚强”;睁开眼睛,就能看到他的留言:不抛弃别人,不放弃自己。
“病人”张道函
奇迹没有出现,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还没有亲手将人生的第十八根蜡烛点燃就要走了,生活为什么要那么美好,让我割舍得那么痛心,不忍心走也好,无能为力也罢,将一切都定格在十八岁这个本应该是阳光明媚的人生时刻下吧……
——摘自道函日志2008年6月9日12时28分38秒(入院前最后留言)
骨肉瘤多发于青少年,是恶性极高的肿瘤,道函得的偏偏又是骨肉瘤中最恶性的一种。由于发病率极低(仅有十万分之二),国内只有上海瑞金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等极少数医院设置骨肿瘤科。命运就这样残酷地戏耍了道函,死神随时都在向他发出召唤。
2006年9月20日道函被确诊患上骨肉瘤;2006年10月14日左腿截肢、随后化疗;2007年7月发生肺部转移;2007年8月又进行3周期化疗;2008年6月13日因病危住进医院(此前一直在家保守治疗);7月3日去世。
病情发展速度之快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5月12日应晚报之邀水城一游,道函的父亲张洪启说,此前的一个月之内,孩子肺部肿瘤竟然增长了42倍,心肺衰竭症状已现。
然而,记者面前的道函实在不像个病人。清秀而羞涩,柔弱却刚强。化疗后的头发不掉反增,浓密黑亮;挂在脸上的笑容,淡定从容。谈起病情,他客观冷静,像是在说别人一样,带着一丝轻蔑与戏谑。他甚至建议,秃顶的男人,应当试一试化疗,效果或许上佳。
“我治疗过很多肿瘤患者,可从未见到有人像张道函那样从容!”莘县人民医院普内科大夫赵宪伟坦言。生命的最后关头,道函冷静地同大夫探讨治疗方案,临去世前几分钟他还给大夫打气:“昨天病魔被我制服,这次它还会败掉的!”生病以来,道函居然都是跟爸爸以男人的方式商量治疗方案,让爱哭的妈妈“靠边儿站”。
弥留之际,望着父母,他无声地说:“好爸爸,好妈妈,病都这样了我们避不了不如坚强面对!你们看开点,我走得安心些。”而就在几天前,他为安慰母亲还算起了账:“把我养育到现在加上治病花去了40多万,随后还要上大学花钱,还要买房子娶媳妇。真不想再难为你们啦!”
懂事的孩子让人疼。看到他入院前的最后留言,姑姑写下了这样的话:孩子,你是苹果树上最大、最红、最甜的那个,尽管我们有万般的不舍,可是我们无法阻挡上帝的手,把它摘走!姑姑永远爱你,全家人都永远爱你,你永远是我们心中最优秀的孩子!!
“能人”张道函
一个人如果各个方面都出色,足以让上帝嫉妒得发狂。——记者注
道函学习之好,令人匪夷所思。“他自己有一套独特的学习方法,在校期间时常传授给同学。”班主任陈德生这样评价爱徒。病发后他一直坚持自学,休学半年后的一次考试还是全年级第一。作为尖子中的尖子,谈及理想中的大学,清华、北大不是答案,“麻省理工”,道函脱口而出。
但他不赞成眼下的教育模式。“现在学习竞争太厉害,把孩子竞争得都体弱多病,一天天病怏怏的,班里有一个人感冒,很快就能传染一遍。”道函说。尖子班的学生一天要做8套题,他一周不去上学,卷子会攒一大摞,根本做不完。班里最爱玩的孩子是道函和他的同桌。其“爱玩”的表现,不过是课间出去玩玩而不是像别的同学那样埋头做习题。由于确实无力完成极为繁重的学习任务,他只能选择在家休息,并梦想能参加高考。成绩证明道函是应试教育的奇才,而张洪启则对儿子充满信心,“现在推行的素质教育其实更适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