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花园吧 关注:83贴子:855
  • 0回复贴,共1

月光里,那些渐渐远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80年代中)刚记事的时候我们那还没通电,只有现在看起来破落不堪的食品加工所利用白马河的水力发电勉强满足附近人民把麦子玉米磨成面将稻谷磕成大米的需求。
晚上家家照明用的都是煤油灯,甚至为了省钱煤油灯都不点。家里唯一能和电扯上点关系的就是一台砖头大小现在想起来很有历史感,安装四节1.5伏大电池的收音机和一把同样安装三节1.5伏电池的手电筒。
由于没有用过电,所以那时候的人们对电也没什么依赖。
晚饭过后天一黑,村子里几处宽敞平整的地方就会成了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拉家常,谈古论今,相互交流的固定场所,也会成为孩子们的乐园。而我记得最清楚的前捷两处,一处是围里“井沿”靠近“四木匠”老太家的那片场地,那里是老头讲古的地方。几个老头,抽着旱烟,夏天,搭拉个毛巾,手摇着蒲扇;冬天,裹着棉袄,围坐一圈,烤着从“四木匠”老太家弄的木头废料。那时候听他们讲的最多的就是《七侠五义》《兴唐传》《杨家将》《薛刚反唐》。。。。等。边听着其中一个讲古,另外几个还时不时的评论几句。比现在一个人看电视电影有意思多了!
另一处,便是围沟上沿,奶奶家和甄姓三奶奶家门口那片开阔场地。 傍晚那里是孩子们的游乐场。那时玩过的游戏现在还记忆犹新,有个游戏叫“炸油条”,是一边唱一边玩的多人游戏,这样唱“炸,炸,炸油条,你来刷锅我来捞,炸一个留一个,留做么的,留推磨的,磨倒了小孩吓跑了……”还有一个什么游戏输了的一方会受到赢家“一二三砍竹竿,二四六扭你肉,七八九拽你手,八九十拧眼皮”的戏弄。另外像“摸瞎子”“跳山羊”“打拐”“拉拐”“木头人”“丢手捐”“跳绳”“丢沙包”“踢键子”“打琉子”“打枪”“摔跤”“翻跟头”“打螃蟹”“抽蜡门”“藏猫蒙”……乖乖!这么多!现在才知道那时童年过的多丰富多彩!
可惜后来因为顽皮,腿被沙发压骨折,复原后,有一年多的时间,家里大人不让玩很多 跑啊!蹦啊!跳啊!的游戏……没多久,村里就埋下了电线杆架上了电。几家殷实的人家 房顶上空就多了一个希奇古怪的东西……后来才知道是黑白电视机的室外天线。小姑陪嫁的21寸黑白电视成了我们包括大人的新宠,为看上一集《西游记》大人小孩提前就会护好自己的板凳和观看位置,不然到时挤不上。
再后来,一段段时间我们玩的是在西大汪挖的粘泥。在有些“天才”的哥哥指导下,我们捏成电视《西游记》中的师徒及各路神仙妖魔鬼怪。《杨家将》《岳飞传》《兴唐传》《水浒》中的各个人物。晾干后,我们会依旧听书看连环画或电影电视的故事情节自己做“导演”有模有样的“排兵布阵”演练一翻,“演练”的过程中,泥像经常会掉胳膊断腿的影响美观,所以我们在窑场烧砖的启发下又发明了将塑像放灶火中烧的办法以加固泥塑。(经常受大人训),以至于后来 奶奶家前屋四周墙上都被哥哥搪木板放满了塑像… …
上学后我喜欢上了美术,爱画画爱讲故事爱上了语文和历史,偏向了文科估计和童年的这段经历不无关系。
现在享受着高科技,电脑 电玩,手机不离手的孩子很难想像我们的童年了!而我自己的童年时光却印在了脑海深处:皎洁月光下,一群孩子在一户门前宽敞平整的空地上做着游戏,清脆稚嫩的童声穿过月光笼罩下的大树在在空中传的很远很远…王三姐,来赶会…你说贵不贵?贵尼!…(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10-30 06:4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