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fox吧 关注:2贴子:71
  • 1回复贴,共1

【线索】人大代表旁听案件审理被拒之门外————人大监督形同虚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人大代表旁听案件审理被拒之门外
————人大监督形同虚设

2004年2月11日上午10:15,在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第16法庭开庭审理了一起行政诉讼纠纷案件。审判长付绍荣。
由于被告系国家行政机关,原告作为普通公民,为保证案件公正审理,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关于“要邀请人大代表旁听要案审理”的指示精神(2003年11月14日《北京晚报》第五版刊登了“人大代表旁听要案将成为一项制度”),欲邀请有关人大代表旁听案件审理。开庭前6日,原告接到法庭通知,确定了开庭日期。原告当即提出,由于该案影响较大(开庭前《北京电视台》、《北京日报》等媒体作了相关报道,且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也表示了对此案的关注),可能会有新闻媒体和人大代表旁听该案的审理。
原本该案的审理安排在西城区“人民法院”第15法庭(大法庭)开庭审理,但是,开庭前2天,原告被告知在第16法庭(只有6个旁听席位的小法庭)开庭审理;原告当即提出为什么要更换法庭,法院有关人士称第15法庭(大法庭)另有安排。
开庭过程中,北京市某人大代表(也是西城区人大常委)持旁听证进入法庭,但此时已经没有旁听席位(旁听席位已被5位来历不明人员先行占据),审判长付绍荣当即以没有旁听席位为由拒绝该人大代表旁听,该代表当即提出:既然已经没有旁听席位,就不应再发放旁听证,既然发了旁听证,就应该安排旁听,就是给搬把椅子也可以。但是,该代表的要求审判长根本不予理睬,最终将该代表拒之门外……
事后查明,在案件审理当日的整个上午,第15法庭(大法庭)一直空闲……
目前,在司法实践中,部分法院(尤其是基层人民法院)对于所谓敏感案件,不知出于何种目的考虑,为了规避、限制公民旁听案件审理,往往采用小法庭审理的方式,以达到剥夺公民旁听案件审理的目的。尤其是本案,当法官得知可能会有新闻媒体和人大代表旁听该案的审理时,不但借故更换法庭,甚至在开庭前便有5位来历不明人员先行占据了大多数旁听席(审理结束后,这5位来历不明的旁听人员跟随法官而去),导致原告方没有一位人员参加旁听,另有许多旁听人员被拒之门外。更无法让人接受的是,对一府两院行使监督权力的人大代表居然也被拒之门外,试问人大代表的民主监督权力何在?公民的旁听权何在?正义何在?公正何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难想象,作为人大代表尚且遭受如此待遇,普通老百姓的遭遇会怎样可想而知……
而且,此事发生在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开会前夕几天,应该说,本案审判长缺乏代表意识,西城法院也缺乏对法官的民主监督意识教育。


1楼2004-02-24 08:40回复
    法院怕人大代表旁听,说明审判长心中早已有鬼!如果认真公正执法为何怕人,怕公众,不惜违法而将人大代表拒真之于门外呢?


    2楼2004-02-24 16: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