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系男神吧 关注:3贴子:523
  • 10回复贴,共1


1楼2016-11-06 10:01回复
    你慌啥?我这次月考迟到了,所以最后20分钟写物理,得了40,题简单,而且我只有时间写选择跟大题,实验题填空的全放,不然可以60加。越是到最后,你的思维越要清晰,你要调动所有细胞,使自己的大脑达到高度活跃,我就是写完个题看下时间,因为只有20分钟了,我必须保证大部分对的情况下根据剩余时间来写我能拿分的题,最后两分钟才把两物理大题搞完,这种时候怎么办?我的选修还没有动,不慌。赶紧去看,选择题很简单,就是概念,会就会,不会就是不会,都能秒选,还有一个大题,迅速扫完题目,脑子有个大概后,啥别管了,我们选修是热学,根据自己当时知道的条件,狂扔公式。于是最后两分钟,选修15分,成功拿下7分,这就是抢分,尽管自己能全对,但是有可能你上本科线就差这7分,有限的时间内要做到利益最大化。为什么要慌,最后半小时,你会做题目已经不能全拿分了,这种时候弄短时间写出来,得分比其他题高的,就写它,慌就能全写了?而且对于一个成绩比较可以的同学来说,还剩半小时写物理,都属于幸福的,大题一般能分析出来的,很快就能出来的,15分钟就能把两大题会做的给做了,剩下13分钟,看实验题,一般会有几空很简单,不用五分钟就能拿下,最后不到十分钟,选择题能推出来的,用你最快的时间去推,不要反驳我,为什么?就比如万有引力那块,已知周期或者线速度啥的,一个对公式特别熟悉的,两下就能拿下,其他的选择能看懂并且能马上就得出答案的就先写它,能看懂但是花时间多的,放了。多项选择,能写出一个就一个,别去追求啥完美了,你要知道你可能只剩五分钟不到了。最后你就可以把这半小时能拿的分给拿了。高考就是这样比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更多的是对于时间的分配,心态的调节。你会慌那是因为你怕分低,但是已经这样了,只能尽力了,或者说你无法面对现实。什么叫冷静?冷静就是这局你控着的,首先一点就是不要想着自己会的题得全拿了,而是在这时间内尽力把自己会的题多写一点。其次,时间不多的情况下要懂得舍弃与专注,因为前面的题已经让你有些疲惫,但是还有问题没解决,你甚至要比之前更专注,更清晰的知道写哪题放哪题。对于经常考前慌的同学,我一点都不建议去搞什么自我安慰,那扯淡,人会慌自己能控制?打架的时候明明告诉自己别抖,能控制?你必须在考前就分析好,两个小时先写哪科,哪些题该放掉,当时间不够时我该怎么办,你要给大脑一个明确的指令,慌有一个好处,你会紧张,紧张会导致两种结果,第一种,脑子空白状态,第二种,脑子高度活跃,思维非常清晰,如果你做到我上面说的,那么你不会出现脑子空白。就比如,没时间了,我先看题,会写的先写,别的不要想。就好比打架,我慌咋办,是人都慌,但是你不能老把注意力放到你慌上面,而是对面的狗比有点狂,等下捉到一个先往死里揍再说。所以说我不懂自我安慰有什么卵用,人会有一种心理,一旦对某事物采取了一定的行动就好比自我安慰,那么你的注意力会分散一点到这样上面。在很多时候,人们都会说,别慌,冷静,先想咱怎么办,所以慌就想想我接下来怎么做,通过开头的两道自己会做的题,就会很快进入状态的。而不是一个劲的说啥我要冷静不能慌,那能冷静就有鬼了,而且又是高考没时间了,你没那功夫去搞这些。这些字长了点,如果是语音看起来就没那么多烦,所以高考是战争,只是射击准,功夫厉害那没用,要做到真正的强悍单兵作战能力


    2楼2016-11-06 10:02
    回复
      2025-05-22 09:07:34
      广告
      为所当为,当被烦心事困扰时一定要去做手头上的事。就算静不下心来也要做因为做着做着就静下心来了,别忘了初心,注定要比别人承受更多。


      3楼2016-11-06 10:05
      回复
        高考语文答题万能公式


        4楼2016-11-06 10:06
        回复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5楼2016-11-06 10:07
          回复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7楼2016-11-06 10:08
            回复
              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 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二、插叙的作用。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2、公式: ……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8楼2016-11-06 10:08
              回复
                六、环境描写的作用。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 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3……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七、论证方法 的作用。
                1、在文段中找出相关的论证方法。
                2、明确知识: ①例证法主要是增强说服力,通过一两个典型事例,可以使阐述的道理令人信服。 ②引证法的主要作用是充实内容,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 ③正反对比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使论证更为深刻。 ④比喻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论证更为具体生动形象。
                3、公式:
                例证法:采用了举例的方法,以……来说明……的观点,列举详实,说服力强。
                引证法:采用了引证法,以……的名言来说理,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
                正反对比论证法: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法,以……来论述,深刻。
                比喻论证法:采用了比喻论证法,以……的比喻形象地阐明了……


                10楼2016-11-06 10:09
                回复
                  2025-05-22 09:01:34
                  广告
                  八、仿写句子。
                  公式: 1、数清例句的字数。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九、对对联。
                  公式: ①名对名,形对形,动对动; ②山对川,日对月,天对地; ③注意上下联语意的相关、相融。
                  十、读图题。
                  公式: ①分析画面构成要素。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画面的主题词或标题是什么,画面中的人物语言有什么。 ②给漫画写题目的公式:题目+内容+启发。 ③结合画面含义,说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启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分要点来写(写成1、2、3) ④给画面定标题,要不能离开画面含义或寓意。 ⑤说画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联想到B,A、B具有共性。
                  十一、探究题。
                  公式: ①分析所给的语段从中得出的结论。 ②分析所给的图表数据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③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结论,但最好分1、2、3来表达。 ④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议时,要具体写明1、2、3点。


                  11楼2016-11-06 10:10
                  回复
                    十二、概括题。
                    公式: ①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要找出几则材料的共性,然后用一句话表达。 ②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当然也可以写成“我的发现是1、2、3点”。 ③分析所给的名著阅读选段内容,然后从中找出关键情节或人物语言,动作,再用一句语言来概括人物的性格。
                    公式:
                    1、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 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④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 ⑤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十三、名著阅读。公式:
                    1、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 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④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
                    ⑤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十四、写信。
                    公式: ①注意书信格式(开头称谓顶格写,“此致”、“敬礼”的位置,写信人的署名,写清年月日)。 ②用简明的文字写明材料的事实。 ③表示祝愿、希望等的内容放在书信内容最后面。
                    十五、编短信。
                    公式: ①用“沪”一类的字简写地名。 ②材料事实编写在卷面上也要抓句段主干内容来写。


                    12楼2016-11-06 10:11
                    回复
                      十六、诗文佳句赏欣。
                      公式: ①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格式为:……用运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传神。 ②从修辞格来赏欣,见前面修辞格。 ③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赏欣,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
                      十七、说明文学家(或文学作品)风格。
                      公式: ①写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 ②写明作者作品的特征。 ②结合作者具体作品中的“诗文句”来说明特点。
                      十八、文言句子划分停顿。
                      公式: 1、带有“故”、“是以”等标志的句子,在这些词语之后画斜线。 2、名词作状语的,在这个词语之前划。 3、“可以”类实际是两个词语,在“可”后划。 4、主语和谓语之间划。 5、谓语与宾语之间划。
                      十九、结合语境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
                      公式: 1、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 2、……描写了(或刻画了)…… 3、……意思是……
                      二十、前后照应。
                      公式: 1、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找出关键词。 2、……与……相互照应,表现了……
                      二十一、巧设悬念。
                      公式: 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 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二十二、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
                      公式: 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 2、……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
                      二十三、记叙线索。
                      公式: 1、分析线索种类:1、以“物”为线索;2、以“事”;3、以“人”;4、以“时间”;5、以“感情”。 2、以……为线索,串连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了主题。
                      二十四、称谓变化。
                      公式: 1、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 2、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3、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


                      13楼2016-11-06 10: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