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吧 关注:24,617贴子:209,416

太丘长陈寔公源流悬案探解暨福建陈氏主要衍派源流析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11-08 22:25回复
    福建陈姓人口有四百多万,为本省第一大姓,福建陈姓的根在河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港台和海外宗亲回来寻根探祖活动的深入发展,修谱建祠风靡各地。一个历史悬案突出地显现出来。
      东汉时期,在河南潁川(具体为今长葛市古桥乡陈固村)出了一个名士陈寔,时任太丘长,他以德高望重著称于世,而且一直影响到今天。关于“梁上君子”的典故,说的就是陈寔教育子孙的范例。许多陈氏后裔都把陈寔崇祀为潁川陈氏始祖。然而,关于陈寔的源流却有不同的记录,其归根结底主要归纳为两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11-08 22:26
    回复
      其一,陈寔是户牖支派陈衍的的后裔(以下简称衍—寔派)。
        即:胡公满封陈国(胡公满为1世),后被楚国所灭,前后经历了20代,共26(24,万姓同谱)位君王,历时588(645,万姓同谱)年。末代君王闵公(20世)的儿子陈衍(21世)逃到迁阳武户牖,再传9代到西汉重臣陈平(30世),再传13代到东汉名士陈寔(43世)。
        其二,陈寔是田齐支派陈轸的后裔(以下简称轸—寔派)。
        即:胡公满封陈国(胡公满为1世),至第10世陈完(字敬重)时,陈国发生内乱,陈完逃到齐国,改姓为田完,其后裔在齐国发展壮大,有的为齐相,最后夺取政权。田姓经15代传到齐王建(25世),为秦国所灭。齐王建的儿子田轸恢复陈姓为陈轸(26世)。再传10代到陈寔(36世)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11-08 22:28
      回复
        以上两派所描述的陈寔是指同一个人(略有差别)。即:陈寔,字仲弓,潁川许人,生于汉和帝永元十五年(公元103年),卒于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故里在河南省长葛市古桥乡陈固村。曾任太丘长,封颍川侯,死后谥“文范”。后人建陈太丘祠、陈太丘碑、德星亭等纪念他。
          从逻辑上说,以上两派不可能都是对的,至少有一派是错的。这就是困扰陈氏的悬案。
          随着大量历史资料的出现,特别是《中华陈氏大典》源流卷(以下简称“源流卷”)的出版,为上述悬案的破解提供了转机。本文将结合各种史料给予分析求解。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11-08 22:29
        回复
          笔者以为,研究源流问题要掌握的原则是:
            1)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用历史唯物主义者的观点,采用的历史的可靠资料,分析、判断,以求客观的答案。
            2)收集的历史资料要真实可靠,资料的时间性对本文的探解很重要。
            例如,族谱中较早期的“序言”、“谱引”等是通过修谱代代相传,比较真实地表达了当时作者的观点,而族谱中的源流图有的在后期“接谱”过程中被修改,可能出现差错。
            3)根据百家争鸣的原则,观点和结论决不强加于人。
            本文后面将以上问题展开讨论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11-08 22:31
          回复
            二、源流问题的实质是认祖问题,也是家族文化基因的传承和延续
              在当今社会,证明父子或母子关系,用的是亲子鉴定,即DNA鉴定。现代人对于古人的源流探索,要证明谁是谁的祖宗,是何等困难(同济大学正尝试做这样的工作)。显然目前不可能这样做。
              因此,源流问题从实质上说,是一个认祖的问题,也就是认谁是自己的祖先。而现实中,认祖就是通过官方记载及族谱等历史资料,实现家族文化基因的传承和延续。如:族谱中记载的胡公满、陈国、闵公、颍川、陈寔……等等,都是文化基因。比如,从帝舜到胡公满封陈国再到最后一任君王闵公,可以编成以下的文化基因链:虞舜——胡公满——闵公。如果把基因链之间都正确地填满了,则一条源流就清晰圆满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11-08 22:33
            回复
              毕竟,从妫满封陈国到现在,已过了三千多年,经历战争和朝代的变化,许多资料散失,目前,福建各支派(家族)的源流问题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类源流:历史资料完整,历代源流具有传承性和延续性。即本支派的文化基因链完整,关键的文化基因不缺失,且代代相传,绵延不息。
                二类源流:历史资料不够完整,本支派的文化基因链原本不完整,关键的文化基因有缺失,经后期接谱后,形成“完整”的文化基因链,其中可能产生瑕疵。这类源流有待于进一步查证。如果暂时无法查证,应尊重本家族意见。
                三类源流:历史资料不完整,本支派的文化基因链原本不完整,关键的文化基因有缺失,经后期接谱后,形成“完整”的文化基因链,其中产生明显的差错。这类源流建议收集资料进一步核查。如果暂时无法查实,也应尊重本家族处理意见。
                四类源流:由于各种原因,至今不知源流之所出,很多宗亲在想方设法,寻根问祖,随着姓氏源流研究的不断深入,历史资料的不断丰富,宗亲间联系的增多和交流的扩大,相信将来会有更好的结果。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11-08 22:34
              回复
                三、陈平、陈寔“上谱表”告诉我们什么?
                  胡公满封陈国,后被楚国灭于公元前479年。西汉始于公元前206年,陈平作为西汉三朝元老,曾辅佐汉高祖取得政权。陈寔是东汉名士,生于和帝永元十五年(公元103年)。
                  “源流卷”235页的“汉?曲逆侯陈平上谱表”载:“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6年)戊申孟夏月,诏天下索诸谱。曲逆侯陈平上谱潁川,汉初,陈郡阳武县户牖乡,陈氏胡公血脉,周朝篡修宛丘谱,臣平言臣等……臣承虞帝之后,满公之苗裔……臣六世祖周昌,周显王二年为齐令尹,三年……因避居而家焉。子孙遍布诸郡……领授户牖侯,加封曲逆侯……”。
                  “陈平上谱表”告诉我们,西汉重臣陈平属虞帝之后,满公之苗裔,其源流清清楚楚,为阳武县户牖支派,有谱可查,而户牖始祖公认为陈衍。自此即可勾画出陈平家族的源流:
                  舜帝——满公——闵公——陈衍——周昌——陈平
                  “源流卷”235页的“汉?太丘长陈寔上谱表”载:“东汉桓帝三年(公元149年)秋八月,太丘长寔上谱表。……臣伏阅旧谱,分封创于胡满,得姓始于陈国,枝叶相承……暨汉孝惠之岁,臣十三世祖平公,加曲逆侯,拜左丞相,遂移家山阳,特授封侯之乐,舍赐关內之爵,源流不惑,代次无疑。如臣何功,蒙恩屡赐为太丘长,民颍川郡,臣今赐谨录一通,其婚姻职状进奏以闻。臣寔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谨言”。
                  “陈寔上谱表”告诉我们,陈寔“伏阅旧谱”后编辑上谱表,对自己“源流不惑,代次无疑。”“分封创于胡满,得姓始于陈国,枝叶相承”,认陈平是“十三世祖”。“平公,加曲逆侯,拜左丞相,遂移家山阳(注:阳武)”。户牖始祖公认为陈衍,自此即可勾画出陈寔家族的源流:
                  满公——闵公——陈衍——陈平——陈寔
                  综合“陈平上谱表”和“陈寔上谱表”所表达的陈寔源流,具有传承性和连续性,我们可以确认陈寔源流是:
                  舜帝——胡公满(1世)——闵公(20世)——陈衍(21世)——周昌(24世)——陈平(30世)——陈寔(43世)
                  至此可以认定,以上陈寔源流不惑,代次无疑,真实可信。同时必须强调以下三点:
                  1、陈寔源流是在公元149年自己认定的。
                  2、两个上谱表只字未提陈完、陈轸,因此陈寔源流与田齐派毫无关系。
                  3、陈寔老家河南省长葛市古桥乡陈固村的陈寔后人也是认定以上户牖衍—寔派派源流。(祥见颍川陈氏研究会会长陈瑞松的《陈氏源流》)
                  因此陈寔的后人完全可以自信地认定自己是属户牖衍—寔派。
                  至于有的人说陈寔为了提升自己身份,“伪认”陈平为十三世祖。这可能吗?陈寔以德高望重著称,“伪认”二字怎么能扣到陈寔头上,况且造假谱是欺君重罪,陈寔会做这种傻事吗?!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11-08 22:35
                回复
                  四、早期陈寔的后人如何认祖?
                    1、关于陈润支派
                    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最早的陈氏入闽始祖陈润写了一篇“闽中草寓记”。现转载于“源流卷”237页。以下摘录文中关于源流的部分内容:
                    “我陈自妫分而虞,至思、遂二公。世承舜帝祀,……周启运索满公封为陈国,宾固虞封内三百里颍川地也。子孙以陈为氏,历二十三世,至闵公六年,为楚公子申所灭。祖属遂散处为陈留、为下邳、为临颍。若长十六世祖孤立公,避难择地也。至太丘公以文行功业范于世,时仕魏仕晋,皆修家法……我宦游江表七载,痛荆棘载途,不能携抱以归,见颍川族人。复不能支赋役,又转而之闽者。”
                    “……少待天下之清,归祀陈川铁墓,修长葛故庐,添郾城坯土重墟,颍川大德,使祀不终坠,则吾愿终矣。……”
                    从“闽中草寓记”中,我们能读出以下几点:
                    1)陈润确认自己是舜帝、胡公满、闵公及太丘公的后裔。
                    2)陈润确认祖籍故土在颍川长葛。
                    3)陈润入闽后,有“归祀陈川铁墓,修长葛故庐,添郾城坯土重墟”,以报“颍川大德,使祀不终坠”的强烈愿望。
                    4)“闽中草寓记”只字未提陈完、陈轸,说明其源流与田齐派无关。
                    上述源流可以表达为:
                    满公(1世)——闵公(20世)——陈衍(21世)——周昌(24世)——陈平(30世)——陈寔(43世)——陈润
                    此源流具有传承性和延续性,陈润后人可以心安理得认衍—寔派为祖。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11-08 22:36
                  回复
                    2、关于陈迈支派
                      随?义宁恭帝元年(公元617年),仙游一支陈姓入闽始祖陈迈(任官车骑都尉),修谱并写了一篇族谱序,转载在“源流卷”238页。此序源自仙游《横山陈氏族谱》,题目为《随?陈迈族谱序》,现摘录如下:
                      “……通考其本始,出自虞,传自周,满公因武王赐姓,始都宛丘,此我氏肇基之所以来也。传数世,后迁平昌,再移颍川。迨至永嘉二年,润公渡江入闽,则福州家焉。陈氏源流不绝……予于随大业初,领兵马镇莆,居刺桐巷。……至于修谱一事,上而祖考,下至云礽,千百年世系昭垂,在此一举者,予何敢诱为伊人任也!故是岁(注:公元617年)集稿,于孟秋修明之。一支一脉,脉络贯通。而今以后,可以知源流,可以与忠孝,可以序昭穆,可以定服制,其在斯诸乎?其在斯谱乎?谨序。”
                      陈迈亲自参与修谱,“上而祖考”,“可以知源流”,“可以序昭穆”。其结论是:
                      1)“其本始,出自虞,传自周,满公因武王赐姓,始都宛丘。”
                      2)“传数世,后迁平昌,再移颍川。”
                      3)“迨至永嘉二年,润公渡江入闽,则福州家焉。”
                      4)“予于随大业初,领兵马镇莆,居刺桐巷。”
                      说明陈迈通过修谱,源流清楚,确认为陈润后代:
                      满公(1世)——闵公(20世)——陈衍(21世)——周昌(24世)——陈平(30世)——陈寔(43世)——陈润——陈迈
                      此源流也具有传承性和连续性。即属衍—寔派世系。因此,陈迈的后人也可以堂堂正正地认衍—寔派之祖源。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11-08 22:36
                    收起回复
                      3、关于陈伯宣支派(江州义门派)
                        陈伯宣是著名的江州义门派始祖。“源流卷”238页至240页转载了《陈伯宣公谱序(匡山谱序)》,是著作郎陈阔(字伯宣)于大唐中宗嗣圣元年(684年)所作,谱序中多次明确提到其源流,现摘录两小段如下:
                        “尝考我陈氏宗谱,自春秋时,第二十一世衍祖,隐居阳武户牖,衍系成图,传于后裔,后传九世至汉丞相平祖,……”
                        “自胡公少阳始,传至平祖三十世,平传十三世至太丘实祖,实传六世至逵祖,逵至予二十三代,至于统计七十二世矣。……”
                        以上两段再清楚不过地表明,陈伯宣对自己家族源流了如指掌,概括如下:
                        满公(1世)——陈衍(21世)——陈平(30世)——陈寔(43世)——陈逵(49世)——陈伯宣(72世)
                        因此,上述源流具有传承性和延续性,义门陈氏认属衍—寔派也是无可非议的事实。
                        以上陈润、陈迈、陈伯宣三大支派的源流,所提供的史料都在唐代以前(最迟为大唐中宗嗣圣元年(公元684年)),毫无争议。所以此三大支派的源流都属于前述的一类源流,它进一步证明了以下衍——寔派源流的正确性:
                        舜帝——满公(1世)——闵公(20世)——陈衍(21世)——周昌(24世)——陈平(30世)——陈寔(43世)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11-08 22:37
                      回复
                        4、关于开漳圣王支派
                          陈元光(公元657年—711年),字廷炬,号龙湖,固始县陈集人。其父陈政以功累升为玉钤卫翊府左郎将归德将军民。
                          唐总章2年(公元669年),闽粤泉、潮二州间“蛮獠啸乱”,高宗命陈政为领南行军总管,前往七闽与粤之界绥安县地靖乱安边。陈元光以鹰扬将军随父远征。陈政披荆斩棘,积劳成疾,于仪凤二年(公元677年)病故。21岁的陈元光袭职任左郎将。是年,诸蛮攻陷潮阳。永隆二年(公元681年)晋升陈元光为正议大夫、岭南行军总管。
                          永谆二年(公元683年),陈元光上《请建州县表》,获准于泉、潮间置一州,名曰漳州,下设漳浦、怀恩两县。诏令陈元光任刺史。
                          “源流卷”258页转载了宋乾道己丑(1169)年云散朝议大夫陈景肃撰写的《重修族谱序》(录自《开漳圣王族谱》)。摘录如下:
                          “吾之谱,其普天下之谱之,则图,吾之图其衰时之对……纵而观之,本自舜而满,衰于闵公,起于文范(注:陈寔),传于政,而至于我,其久何穷也!横而观之,折而田而陆,汉为纪、谌。晋为祈、匡。唐为敏、敷、政,为咏、谟、讦。本朝为三希、四小,为九舜、为六禹,为汤衍,而二文五武,为惠、献、则、损、宋、宰、登、寀、寮,为萃、渭、英、彦、著、芳、蒙、茂、概、植、格、礼、祚、禧、佑。……”
                          此谱序说明,陈元光派在陈景肃之前修过谱,此次重修,源流明确,从胡公满到闵公,到文范陈寔,到纪、谌,到祈、匡,到敏、敷、政……,具有传承性和连续性,因此开漳圣王陈氏源流应属衍—寔派。但是,一份《录自开漳圣王谱》的“福建漳南陈氏世系记”把陈寔编成闵公次子全温的后裔,使本之源流存在瑕疵(有人把陈寔过继给全温的后裔引奇)。因此陈元光后裔认衍—寔派为祖只能列为二类源流。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11-08 22:37
                        回复
                          5、关于贡川陈雍支派
                            陈雍,字月铭,于唐开元29年(公元741年)同次子陈野迁南剑洲沙阳固发冲(今永安贡川)。贡川陈氏开基于唐代,鼎盛于宋代,以七十多名进士而跻身于闽西的望族,成为八闽陈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祠堂内柱上有大理学家杨时的一付对联:“半壁宫花春宴罢,满床牙笏早朝归”及大门朱熹题赠:“一门双理学,九子十科名”。“南闽理学无双仕,北宋忠贞第一家”。就是当年宗族的真实写照。
                            “源流卷”244页至245页转载了《福建沙阳贡川陈氏大宗祠序》(摘自永安贡川陈氏大宗谱),由贡川陈氏第七世汀州学正陈昂于唐昭宗天复三年(公元903年)所书。现摘录如下:
                            “……复考汉中郎蔡邕所撰太丘公碑文,以太丘公为颍川许州长葛人,年八十三……复细考中丞公之旧谱,尊太丘公讳实字仲弓者为始祖……”
                            序中虽未提及陈寔以前的源流,但对陈寔为祖确认无疑,说明贡川陈氏认陈寔为颍川始祖,其族谱均认衍—寔派,也从未提及与田齐相关问题。但贡川陈氏是后期接源流,包括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陈彭老修谱,对陈寔到陈雍的这一段世系仍存在疑问,尚待进一步考证查实。所以这也属于二类源流。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6-11-08 22:38
                          回复
                            3、陈婴不是陈轸之子
                              《四库全书》万姓统谱卷十八中记载:“陈婴,本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东阳少年杀其令。欲立婴为王,婴母谓曰:自我为汝家妇,未闻汝先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婴乃止。后相楚怀王。”
                              司马迁《史记?汉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堂邑。以自定东阳,为将,属项梁,为楚柱国。四岁,项羽死,属汉,定豫章、浙江都浙,自立为王壮息,侯,千八百户。复相楚元王十一年。(高祖)六年十二月甲申,安侯陈婴元年。”
                              班固的《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堂邑安侯陈婴。以自定东阳为将,属楚项梁,为楚柱国。四岁,项羽死,属汉,定豫章、浙江都渐,定自为王壮息,侯六百户。复相楚元王十二年。十二月甲申封,十八年薨。”
                              这就是历史上的东阳令史陈婴,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十二月甲申日堂邑安侯,项羽死后,属汉。受封堂邑侯十八年后(公元前183年)去世。那么,陈婴出生于何时呢?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中有这样的记载:“秦二世元年(注:公元前209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东阳少年杀其令……凡六七万人,军下邳。”
                              此材料说明,约在公元前209年时,陈婴为东阳令史,“称为长者”,年龄当在35—40左右,设为38岁,所以其出生约在公元前247年。则陈婴的生卒时间为(约公元前247年——公元前183年)。这与陈轸出生在约公元前348年相比,大约相差约100年。所以东阳令史陈婴不可能是楚相陈轸的儿子。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11-08 22:45
                            回复
                              4、陈余也不是陈婴之子
                                《四库全书》万姓统谱卷十八中记载:“陈余,大梁人,好儒术,与张耳为刎颈交,秦灭魏,购求耳、余两人,变姓名俱之,陈为里监门,后从陈胜起兵,余自立为代王。”
                                《史记卷八十九?张耳陈余列传》中有如下的记载:
                                “张耳者,大梁人也……陈馀者,亦大梁人也,好儒术,……亦知陈馀非庸人也。馀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交。”
                                “秦灭魏数岁,已闻此两人魏之名士也,购求有得张耳千金,陈馀五百金。”
                                “陈涉起蕲,至入陈,兵数万。张耳、陈馀上谒陈涉。涉及左右生平数闻张耳、陈馀贤,未尝见,见即大喜。”
                                “章邯引兵至邯郸,皆徙其民河内,夷其城郭。张耳与赵王歇走入钜鹿城,王离围之。陈馀北收常山兵,得数万人,军钜鹿北。”
                                “陈馀已败张耳,皆复收赵地,迎赵王於代,复为赵王。赵王德陈馀,立以为代王。”
                                “汉三年,韩信已定魏地,遣张耳与韩信击破赵井陉,斩陈馀泜水上,追杀赵王歇襄国。汉立张耳为赵王。汉五年,张耳薨,谥为景王。”
                                以上资料说明:陈馀和张耳都是大梁人,年少时,陈馀对待张耳如同父亲,有刎颈之交。陈馀与张耳一同参加过陈涉的起义,在钜鹿之战中,曾被章邯、王离围困于钜鹿城(后来两人分道扬镳),赵王德陈馀,立以为代王。……汉三年(公元前204年)陈馀被韩信和张耳斩于泜水上(即陈馀死于公元前204年)。那么陈馀出生于哪一年呢?
                                陈馀事张耳如父亲,说明他比张耳小至少20岁,而张耳生卒时间为(公元前264年——202年),则陈馀出生大约在公元前244年。这与陈婴出生约公元前247年相比,年龄相近,所以陈馀也不可能是楚相陈婴的儿子。
                                总结以上2、3、4三点,得到以下错误的源流:
                                齐王建—错—陈轸—错—陈婴—错—陈余
                                所以,宋欧阳修编辑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把几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历史人物拼凑在一起,编成世系链,因此轸——寔派源流是错误的。其实也不奇怪。离齐王建被俘,到宋欧阳修编辑《新唐书》已过了一千多年,在漫长的历史中,朝代的更迭,战争和迁徙,交通的不便,资料的缺失,地理位置的变化,人力的有限,都会给编辑带来难以解决的困难。如果我们今天没有网络、交通的方便,没有大量资料的汇集……,我们也不可能破解这些难题。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6-11-08 22: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