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姚壮宪与框图另一核心任务——谢崇辉的关系也不甚理想。谢崇辉是《仙剑》一代的主企划,为游戏同样倾注了大量心血,但他的名气却远不及“仙剑之父”的姚壮宪。在构思《仙剑二》时,姚谢二人的制作理念产生了重大分歧——姚壮宪坚持认为《仙剑二》应该讲述一个全新的故事,而谢崇辉则认为《仙剑二》应该延续一代的故事,两人争执不下,最终谢崇辉无奈只得转去开发新作品《霹雳奇侠传》。而姚壮宪为了让游戏达到《FF7》、《铁拳3》的品质,不断修改剧本、推翻策划案,不仅开发人员叫苦不迭,让本就人手不足的开发组进度更是步履维艰,最后《仙剑二》的开发终于搁浅。
2000年8月,大宇在北京注册了软星科技有限公司,姚壮宪觉得只是自己一次发展的机会,可以脱离总部的种种束缚,于是他仅带着张毅君一个人来到了北京。经过初期的艰苦奋斗,北京软星的初具规模,不仅招募到很多游戏开发人才,还制作了《仙剑客栈》这部创意性的小品游戏,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但就在《仙剑客栈》发售不久,也就是北京软星刚刚成立一年之际,姚壮宪做出了一个令人有些意外的决定,让张毅君带队,与张孝全、王世颖等主力开发人员赶奔上海,成立了北京软星的分公司——上海软星。
二、 重任在肩
上海软星的情况比较特殊,虽然是分公司,但真正的性质却只是一个子团队。姚壮宪曾要求张毅君只能开发《仙剑奇侠传》系列的游戏,并且一定要做好。只是有原因的,当初姚壮宪提出由上软负责开发《仙剑》续作时,就遭到了大宇总部的否定,总部认为张毅君之前一直没有独立负责过大型项目,他的能力和经验都部足以胜任《仙剑》这样重量级的产品,另外对大陆研发人员的技术是否能做出高水准的游戏也表示怀疑。在姚壮宪的极力保证下,总部才勉为其难的放行。二姚壮宪之所以执意要将《仙剑二》拿到上软去做,主要就是避免总部方面的过多干涉,面对这份新人和期待,张毅君深感自己的责任之重。
很快,让姚壮宪和张毅君担心的事情发生了。谢崇辉的《仙剑二》提案通过了总部的批准,这让姚壮宪愤怒不已,他认为总部的做法是在有些欠妥,他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因此他一面教促张毅君尽快将《仙剑二》的提案上交,一面积极与总部联系,表达自己不满的情绪,但最终大宇还是将《仙剑二》的开发权交给了谢崇辉,而上软所提供《仙剑二》则变成了《仙剑三》。
由于总部对上软并不抱太大的期望,初期启动资金仅给了65万美金(约合540万人民币)。这样的规模做一款三流游戏可能还算够用,但是制作像《仙剑三》这样的大作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更不要说张毅君一直在开发RTS游戏《汉朝与罗马》也进入到了持前的阶段,更加速了资金的消耗。
就在居室并不十分明朗之时,大宇总部突然传来谢崇辉的开发小组集体离职的消息,留下了烂尾的《仙剑二》。为了不让“仙剑”之名受损,姚壮宪不得不回到台湾,与其他几位制作人一期收拾烂摊子。可此时离制作档期结束只有不到一年,游戏的完成度并不高,就算姚壮宪的能力再强,页无法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把一个支离破碎的游戏变成经典制作,于是《仙剑二》在未能完善的情况下仓促推出,自然引起来玩家的强烈不满,一时间恶屏入朝。
《仙剑二》的失利带给张毅君更多的压力,《仙剑三》有可能会因为玩家产生的逆反心里影响到销量,一旦《仙剑三》也失败,后果非常严重,不仅《仙剑》初代多年来累积的口碑可能会消失殆尽,上软也可能会随之关门大吉,就算运气好没有倒闭,但今后也会和《仙剑》绝缘。可以说,《仙剑三》还未出世,就注定是一款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作品。
张毅君和开发人员更加清楚这个后果的严重性,因此在制作《仙剑三》的过程中,几乎每个人都在不计报酬、不辞劳苦的加班,张毅君每天的工作时间更是超过15个小时,他们在尽可能地利用有限的资金条件,做出最好的效果。
但是有些事情却不是仅靠拼命加班就能解决的。《仙剑三》项目进入到后期,65万美金基本已所剩无几,总部拒绝再追加投资的决定让上软陷入了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候连办公室用品都买不起,张毅君只得自掏腰包,勉强维持公司的运转,但凭他个人的财力又能支持多长时间呢?那个时候张毅君特别绝望,他想过求助姚壮宪,但自尊心让他没有这么做。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与寰宇之星的签约成了一笔救命钱,靠着它项目终于得以完成。
2000年8月,大宇在北京注册了软星科技有限公司,姚壮宪觉得只是自己一次发展的机会,可以脱离总部的种种束缚,于是他仅带着张毅君一个人来到了北京。经过初期的艰苦奋斗,北京软星的初具规模,不仅招募到很多游戏开发人才,还制作了《仙剑客栈》这部创意性的小品游戏,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但就在《仙剑客栈》发售不久,也就是北京软星刚刚成立一年之际,姚壮宪做出了一个令人有些意外的决定,让张毅君带队,与张孝全、王世颖等主力开发人员赶奔上海,成立了北京软星的分公司——上海软星。
二、 重任在肩
上海软星的情况比较特殊,虽然是分公司,但真正的性质却只是一个子团队。姚壮宪曾要求张毅君只能开发《仙剑奇侠传》系列的游戏,并且一定要做好。只是有原因的,当初姚壮宪提出由上软负责开发《仙剑》续作时,就遭到了大宇总部的否定,总部认为张毅君之前一直没有独立负责过大型项目,他的能力和经验都部足以胜任《仙剑》这样重量级的产品,另外对大陆研发人员的技术是否能做出高水准的游戏也表示怀疑。在姚壮宪的极力保证下,总部才勉为其难的放行。二姚壮宪之所以执意要将《仙剑二》拿到上软去做,主要就是避免总部方面的过多干涉,面对这份新人和期待,张毅君深感自己的责任之重。
很快,让姚壮宪和张毅君担心的事情发生了。谢崇辉的《仙剑二》提案通过了总部的批准,这让姚壮宪愤怒不已,他认为总部的做法是在有些欠妥,他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因此他一面教促张毅君尽快将《仙剑二》的提案上交,一面积极与总部联系,表达自己不满的情绪,但最终大宇还是将《仙剑二》的开发权交给了谢崇辉,而上软所提供《仙剑二》则变成了《仙剑三》。
由于总部对上软并不抱太大的期望,初期启动资金仅给了65万美金(约合540万人民币)。这样的规模做一款三流游戏可能还算够用,但是制作像《仙剑三》这样的大作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更不要说张毅君一直在开发RTS游戏《汉朝与罗马》也进入到了持前的阶段,更加速了资金的消耗。
就在居室并不十分明朗之时,大宇总部突然传来谢崇辉的开发小组集体离职的消息,留下了烂尾的《仙剑二》。为了不让“仙剑”之名受损,姚壮宪不得不回到台湾,与其他几位制作人一期收拾烂摊子。可此时离制作档期结束只有不到一年,游戏的完成度并不高,就算姚壮宪的能力再强,页无法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把一个支离破碎的游戏变成经典制作,于是《仙剑二》在未能完善的情况下仓促推出,自然引起来玩家的强烈不满,一时间恶屏入朝。
《仙剑二》的失利带给张毅君更多的压力,《仙剑三》有可能会因为玩家产生的逆反心里影响到销量,一旦《仙剑三》也失败,后果非常严重,不仅《仙剑》初代多年来累积的口碑可能会消失殆尽,上软也可能会随之关门大吉,就算运气好没有倒闭,但今后也会和《仙剑》绝缘。可以说,《仙剑三》还未出世,就注定是一款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作品。
张毅君和开发人员更加清楚这个后果的严重性,因此在制作《仙剑三》的过程中,几乎每个人都在不计报酬、不辞劳苦的加班,张毅君每天的工作时间更是超过15个小时,他们在尽可能地利用有限的资金条件,做出最好的效果。
但是有些事情却不是仅靠拼命加班就能解决的。《仙剑三》项目进入到后期,65万美金基本已所剩无几,总部拒绝再追加投资的决定让上软陷入了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候连办公室用品都买不起,张毅君只得自掏腰包,勉强维持公司的运转,但凭他个人的财力又能支持多长时间呢?那个时候张毅君特别绝望,他想过求助姚壮宪,但自尊心让他没有这么做。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与寰宇之星的签约成了一笔救命钱,靠着它项目终于得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