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国于70年代中期突然停止了登月工程以后,月亮就被地球人冷落了将近30年。可是新世纪刚开始,人们发现月亮的吸引力又莫明其妙地大了起来,美、俄、中、印都相继把登月工程摆上了桌面。有什么不为常人所知的奥密吗?当然有了!不但有,而且其中奥妙简直可以写成一本长篇小说呢。下面就简略地向大家介绍一下这部真实小说的内容提要。
事情还得从美国登月说起。 由于越南战争的拖累,美国政府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中断了耗费巨大的登月工程。那些取之于月亮表面的岩石标本平淡无奇,变得有点像“鸡肋”,留之无用,弃之可惜。后来就给分成许多份,除了保留一些样品外,一部分给了多个美国的大博物馆以及一些大学。剩下的陆续当礼品送给了130多个国家,当然,其中也有中国的一份。这事暂时按下不表。话说1986年4月26日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不但使苏联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直接受到影响的人达到28万之多,而且震惊了全世界的科学界。人们都不约而同地呼吁停止核电站的发展。可是在没有找到新的干净能源之前,停止放射线核原料的使用是不切实际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先进国家开始了探讨新能源的研究工作。后来的研究就集中到了氢原子的核聚变工程上。太阳之所以发光发热,是因为它内部的氢原子在极度高温下融化成氦原子,同时放出巨大能量,物理学家称之为核聚变反应。人们发现氢的核聚变是氢同族元素氚和氘,而氚和氘在自然界是广泛存在的,是取这不尽,用之不遏的,而且没放射性,是公认的绿色能源材料。一公斤的氢经核聚变发出的能量约相当于一万吨原油。因此人们就梦想在地球上有控制地实现这一核聚变反应,用来发电。最近报道的中国“小太阳”就是这一类的研
究。而且这一种“小太阳”美、俄、中、法等国都有。事态的发展似乎很顺利,人们期望的干净能源就要到手了。可是不久科学家们就发现,“没有这么大的蛤蟆随街跳”。虽然氢的核聚变放出巨大能量,但同时也释放出大量的中子,对反应炉壁腐蚀破坏极大,使昂贵的设备只具有很短的寿命,据分析,现在存在的实验设备最多的只有五年寿命。这使得目前的“小太阳”不切实际,也不安全。科学家们只好又去重新寻找其它材料了.
就在新旧世纪即将交替之际,戴维李(David M. Lee, 1931~)、道格拉斯奥谢罗夫(Douglas D. Osheroff, 1945~)和罗伯特理查森(Richard C. Richardson, 1937~)发现了氦3(3He)中的超流动性,共同分享了1996年度的诺贝尔奖。
氦3是一种氦的非放射性同位素,可以用于核聚变。一时间氦3成了实验
室宠儿,人们发现氦3具有跟氢相类似的核聚变特质,所以就毫无悬念地被用来代替氢作为核聚变的原料。果然氦3在核聚变时释放出来的中子很少,而释放的能量跟氢差不多。在兴奋之余人们又失望了,因为它在地球上并不多,实验室里用的氦3是处理过时核武器的过程副产品。氦3的故事好象要到此结束了。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70年代的美国宇航员中有个叫杰弗里的,登月前是个地质学家。他登月后又干回老本行了,因为他保留有月球岩石标本,他从他的标本上发现了大量的氦3!在他向美国航天局报告了这个结果后,他就给FBI保护起来了,他的实验结果成了国家特级机密,月球岩石标本就成了灸手可热的宝贝。
FBI惊悉月球岩石标本已经送给过130多个国家,他们对这些标本的存在状况表现出非同寻常的关心,不惜花巨资开始了一个全世界的追查行动。后来他们发现,只有30多个标本被放进了国家博物馆中,而有近百个已经不知去向。有的给人当月球宝贝卖到了黑市,虽然卖得很高价钱,但FBI的探员说,现在实际上的价钱要比黑市高一千倍不止。另人意想不到的是FBI的大规模追查行动惊动了莫斯科,最后让俄国间谍掌握了月球秘密,使得这个秘密再也不是秘密了。现在人们已经知道:月球土壤里大量存在着叫做“氦3”的一种化学元素,它是气体性质,融合在月球的表层岩石之中,是非常重要的聚变能源。初步估计月球上有100万到500万吨。全世界如果用氦3聚变
发电,能用1万到5万年。
俄罗斯计划2020年前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和重型货物运输链,对氦3进行开采。
美国计划宇宙飞船一年要飞八个架次,在太空建立中继站,在月球上建立氦3液化工厂。
中国载人航天应用系统的总指挥张厚英说,我们发射飞船、把航天城和新的发射场建起来、把宇航员送上天等等这一系列措施是为了:
第一个,我们要对月球做全面的三维空间照相,把月球的图像全部照下来,这是非常重要的。尽管美国几次登月,还没有得到一个全面的图像。
第二个,用光谱分析的办法,探测月球上的多种矿物元素。月球上估计大概有100多种矿物元素,美国探测了5种,我们这一次再加9种,一共要探测14种元素。
第三个,探测月球上土壤的厚度。比如,通过测量土壤厚度,可以知道(哪里)有氦3。月球土壤里大量存在着叫做氦3的一种化学元素,它是气体性质,是非常重要的聚变能源。初步估计月球上有100万到500万吨。全世界如果用氦3聚变发电,能用1万到5万年...
如果上不了月亮,你就干瞪眼看人家把月亮搬回家吧!
事情还得从美国登月说起。 由于越南战争的拖累,美国政府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中断了耗费巨大的登月工程。那些取之于月亮表面的岩石标本平淡无奇,变得有点像“鸡肋”,留之无用,弃之可惜。后来就给分成许多份,除了保留一些样品外,一部分给了多个美国的大博物馆以及一些大学。剩下的陆续当礼品送给了130多个国家,当然,其中也有中国的一份。这事暂时按下不表。话说1986年4月26日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不但使苏联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直接受到影响的人达到28万之多,而且震惊了全世界的科学界。人们都不约而同地呼吁停止核电站的发展。可是在没有找到新的干净能源之前,停止放射线核原料的使用是不切实际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先进国家开始了探讨新能源的研究工作。后来的研究就集中到了氢原子的核聚变工程上。太阳之所以发光发热,是因为它内部的氢原子在极度高温下融化成氦原子,同时放出巨大能量,物理学家称之为核聚变反应。人们发现氢的核聚变是氢同族元素氚和氘,而氚和氘在自然界是广泛存在的,是取这不尽,用之不遏的,而且没放射性,是公认的绿色能源材料。一公斤的氢经核聚变发出的能量约相当于一万吨原油。因此人们就梦想在地球上有控制地实现这一核聚变反应,用来发电。最近报道的中国“小太阳”就是这一类的研
究。而且这一种“小太阳”美、俄、中、法等国都有。事态的发展似乎很顺利,人们期望的干净能源就要到手了。可是不久科学家们就发现,“没有这么大的蛤蟆随街跳”。虽然氢的核聚变放出巨大能量,但同时也释放出大量的中子,对反应炉壁腐蚀破坏极大,使昂贵的设备只具有很短的寿命,据分析,现在存在的实验设备最多的只有五年寿命。这使得目前的“小太阳”不切实际,也不安全。科学家们只好又去重新寻找其它材料了.
就在新旧世纪即将交替之际,戴维李(David M. Lee, 1931~)、道格拉斯奥谢罗夫(Douglas D. Osheroff, 1945~)和罗伯特理查森(Richard C. Richardson, 1937~)发现了氦3(3He)中的超流动性,共同分享了1996年度的诺贝尔奖。
氦3是一种氦的非放射性同位素,可以用于核聚变。一时间氦3成了实验
室宠儿,人们发现氦3具有跟氢相类似的核聚变特质,所以就毫无悬念地被用来代替氢作为核聚变的原料。果然氦3在核聚变时释放出来的中子很少,而释放的能量跟氢差不多。在兴奋之余人们又失望了,因为它在地球上并不多,实验室里用的氦3是处理过时核武器的过程副产品。氦3的故事好象要到此结束了。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70年代的美国宇航员中有个叫杰弗里的,登月前是个地质学家。他登月后又干回老本行了,因为他保留有月球岩石标本,他从他的标本上发现了大量的氦3!在他向美国航天局报告了这个结果后,他就给FBI保护起来了,他的实验结果成了国家特级机密,月球岩石标本就成了灸手可热的宝贝。
FBI惊悉月球岩石标本已经送给过130多个国家,他们对这些标本的存在状况表现出非同寻常的关心,不惜花巨资开始了一个全世界的追查行动。后来他们发现,只有30多个标本被放进了国家博物馆中,而有近百个已经不知去向。有的给人当月球宝贝卖到了黑市,虽然卖得很高价钱,但FBI的探员说,现在实际上的价钱要比黑市高一千倍不止。另人意想不到的是FBI的大规模追查行动惊动了莫斯科,最后让俄国间谍掌握了月球秘密,使得这个秘密再也不是秘密了。现在人们已经知道:月球土壤里大量存在着叫做“氦3”的一种化学元素,它是气体性质,融合在月球的表层岩石之中,是非常重要的聚变能源。初步估计月球上有100万到500万吨。全世界如果用氦3聚变
发电,能用1万到5万年。
俄罗斯计划2020年前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和重型货物运输链,对氦3进行开采。
美国计划宇宙飞船一年要飞八个架次,在太空建立中继站,在月球上建立氦3液化工厂。
中国载人航天应用系统的总指挥张厚英说,我们发射飞船、把航天城和新的发射场建起来、把宇航员送上天等等这一系列措施是为了:
第一个,我们要对月球做全面的三维空间照相,把月球的图像全部照下来,这是非常重要的。尽管美国几次登月,还没有得到一个全面的图像。
第二个,用光谱分析的办法,探测月球上的多种矿物元素。月球上估计大概有100多种矿物元素,美国探测了5种,我们这一次再加9种,一共要探测14种元素。
第三个,探测月球上土壤的厚度。比如,通过测量土壤厚度,可以知道(哪里)有氦3。月球土壤里大量存在着叫做氦3的一种化学元素,它是气体性质,是非常重要的聚变能源。初步估计月球上有100万到500万吨。全世界如果用氦3聚变发电,能用1万到5万年...
如果上不了月亮,你就干瞪眼看人家把月亮搬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