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文学吧 关注:110贴子:2,400
  • 0回复贴,共1
百善孝为先
年轻时,在农村听过《王和买爹》的故事,村氓牧竖大都能讲述。大抵是说宋朝的某个皇帝,好像就是仁宗,亦或是英宗,记不大清了,一天突发奇想,要到街市上看看他治下的百姓教化如何,便化装成一个龙钟老者出卖自己,并扬言要给人当爹,不肯把他认作爹的他还不卖。看到的人都以为他是个疯子,没有当真的。只有王和觉得老人可怜,自己又是孤儿,便买去当爹。皇帝十分高兴,对王和最大的赏赐就是把天下传位给他。听到的人无不感慨异常:天下最大的一个便宜叫王和捡去了。
这当然不会是史实,更不会写入正史,但它却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孝敬老人能得大便宜。人生就如一条河,下游的波澜壮阔源于上游的涓涓细流,衰老是不可逆的。我们在街头经常见到一些垂垂老者,他们步履蹒跚,目光呆滞,语言罗嗦,思维可笑。每当这时我总会想到,假如时光倒流,若干年前他们也曾像今天的姑娘小伙一样花枝招展、风流潇洒。无情的岁月带走了他们的青春,把他们雕凿得如此丑陋不堪。今天,在街头招摇过市、大出风头的青年,若干年以后,又何尝不是这副摸样呢!这是谁也无法逃脱的自然规律,善待今日的老人,就是善待自己的明天。孝道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汉书.匈奴传》说匈奴的风俗“壮健者食肥美,老者饮食其余。贵壮健,贱老弱”,与中原地区“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大异其趣。所以,孔子感叹道“夷狄之有君,不若诸夏之亡也。”(《论语.八佾》)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最值得称道的并不是耀武扬威、开疆拓土的帝国梦,而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的大同理想。孝道是人类的普世价值,源于上帝的仁慈与宽厚。希伯来《圣经》中的“十戒”,第五戒即是“当照耶和华你神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土地上得以长久。”(《申命记》第五章)并强调“咒骂父母的,必受咒诅。”(上书第二十七章)基督教的《新约》继承了《旧约》的孝道伦理,《以弗所书》第六章强调:“你们做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久,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佛教传入中国后,也通过《父母恩难报经》《无量寿经》《地藏菩萨本愿经》《盂兰盆经》等一系列经典,宣扬了孝道伦理。佛教强调不仅要追荐自己的生身父母,还要发广大愿、发长远心,连自己的七世父母都要追荐。佛教的这种精神合乎中国《孝经》所说的“大孝于天下”的思想。天下人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都一样要追荐,由生身父母到三世、七世,直至百世、千世父母都要追荐,由此达到众生平等、慈云普护。
孝道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思想观念,其核心就是要有感恩的情怀。父母是我们生命的第一因,父母赐给了我们直接的生命,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所以我们就要感恩父母,孝敬父母。追本溯源,父母的生命是他们的父母给的,一切生命体皆有父母,最终都是大自然的产儿,天地是我们这个世界最伟大的父母。《圣经.创世纪》开头的第一句话就说“起初,神创造天地”,这句话宣告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神是世界的本源。人生天地间就要有感恩的思想:感恩父母,感恩众生,感恩天地,感恩神。有了感恩的情怀才会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神之间的和谐,世界才是和谐的。现在的世界是一个荒谬悖乱的世界,有许多不和谐的声音与不和谐的事情,人类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只剩下赤裸裸的掠夺、破坏、占有,许多人的感恩情怀已完全泯灭,古人所倡导的“民胞物与”的包容精神与和合精神早荡然无存。他们认为“挑在篮里就是菜”,行崄侥幸,只顾今日生,哪管明日死!不孝父母、不爱众生、不保护环境即是忘恩,不敬天地即是忘本。我们都不应该成为忘恩忘本的人。人类要生存,要发展,保护生存环境是第一要义,而心存感恩又是保护的精神动力,孝道在今日所彰显出的意义,已超越了本身所固有的意义而具有家国情怀了和人类意识了。
再回到孝敬父母的本题上看孝道。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在孔子看来,孝敬父母首先是态度问题,有敬才有孝。学生子夏向孔子问孝时,孔子回答说:“色难。”儿女在侍奉父母时最难做到的就是和颜悦色,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日久天长就会产生厌烦之心。《二十四孝图》内有“戏彩娱亲”一节,讲老莱子的故事。老莱子所以被前人表彰为孝子,关键是他能在父母面前保持一颗不泯的童心,装傻卖萌,搏双亲一笑。今天,面对年纪老迈的父母,和他们种种幼稚可笑的问题,我们是否能像老莱子一样“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帏”?实在是考验我们有无孝心的一块试金石。此外,孝道还包括爱惜自己的身体和加强品德修为的内容。孔子说:孝就是“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父母爱子,唯恐其有疾病,常常担忧。作为儿女要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以父母之心为心,善待自身,保养自身。古人把此慨括为一句话,叫做“身体肤发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加强品德修为,就是要立志做一个好人,在外边为人处事,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不做有辱父母先人、遗羞父母先人的事。古时,求忠臣于孝子之门,是很有道理的。在家事父母以孝,在外就必能事他人以义,事国家以忠。启蒙读本《千字文》用四句话简明扼要的概括了忠与孝的关系,“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这样就把一家一姓的局部利益同整个国家民族的利益联系起来了。
孝道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近代以来,孝道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强力冲击,遭到种种责难。本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却为一些人秕糠视之。甚至有人还说万恶孝为首,百善淫为先,在社会上造成极大的混乱,现在正是提倡孝道,正本清源的时候了。


1楼2016-11-20 08:1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