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昨天的内容中找皮小编和皮友们讨论了关于复鞣的工艺,但是我们也知道中和后的复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填充也非常重要,今天我们接着讲这一部分的内容。复鞣和填充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成品皮具有理想的外观和手感,做到粒面平细、紧实,皮身柔软、丰满、富有弹性。在制皮过程中,有些皮由于前处理过重,一些部位因纤维分离过度而出现比较空松的现象,在这一工序中应给予充分全面的填充。复鞣填充材料的选择和所做黄牛鞋面皮的风格有密切关系,根据多数工厂的使用情况大体分为合成鞣剂、树脂鞣剂和植物鞣剂。在每种材料的用法和用量上以及材料的配伍上,是非常值得人们去思考和探讨的。下面是黄牛鞋面皮复鞣填充的几个工艺,每种方法的结果都略有不同。
复鞣填充方法 1
100%水,35°C,加3%~8% Acrytan PCL (丙烯酸树脂复鞣剂),3%~6% Tansal GCK (合成鞣剂),转60min;加3%~5% 栲胶,1% Dyemol LC(分散型合成鞣剂),转40min;加3%~5% Resintan GCT(氨基类树脂复鞣剂), 3%~6% Neutratan RCM(多功能合成复鞣剂),转60min;加1%甲酸,转60min。
填充后感觉增厚明显,胚皮手感丰满,粒面清晰、饱满,对空松部位的填充较好,略有部位差,皮身的边肷部位有少量的皱纹出现。

复鞣填充方法 2
100%水,35°C,加3%~8% Acrytan PCL (丙烯酸树脂复鞣剂),转40min;3%~6% Tansal GCK (合成鞣剂),加3%~8% 栲胶,转动30min;1% Dyemol LC(分散合成鞣剂),加3%~8% Resintan GCT(氨基类树脂鞣剂),转60min;加1%甲酸,转60min。
胚皮手感较柔软,轻度的增厚,粒面平细、清晰,紧实度稍差,对空松部位的填充较好。
复鞣填充方法 3
100%水,35°C,加3%~8% Acrytan PCL (丙烯酸树脂复鞣剂),2% Dyemol LC(分散合成鞣剂),转40min;加3%~6%栲胶,3%~6% Neutratan RCM(多功能合成鞣剂),转60min;加3%~5% Resintan GCT(氨基类树脂鞣剂),3%~5% Tansal GCK (合成鞣剂),转60min;加1%甲酸,转60min。
胚皮手感柔软、丰满,粒面紧实、平细,毛孔清晰,粒纹的定型较好,皮身无明显增厚,边肷的填充较好,部位差小。

总结
在复鞣填充的过程中,填充材料用量少,对皮身的收敛性就小一些,填充材料用量过大,尤其树脂类的填充复鞣剂用量太多,对于皮革天然特性的改变较明显,手感如同橡胶一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塑感突出,颈肩部和腹肷部皱纹多,干燥阶段不易推开。合理的应用合成鞣剂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出现,现代化的制皮生产中,尤其是高品质皮革的生产,合成鞣剂的应用不可少。从上面几个复鞣剂填充的方法可以看出,合成鞣剂用在不同的阶段产生着不同的效果,其中以树脂鞣剂先加,植物鞣剂后加,最后用选择性填充效果较好的氨基类树脂鞣剂进行边肷的填充,每个阶段配合恰当不同类型合成鞣剂的方法最为显著。控制好材料性能的充分发挥是复鞣填充操作的重要保证,在这一过程中,浴液的温度控制在35℃比40℃较合适,浴液的PH值控制在5.5左右。通过对温度和PH值的控制,使复鞣填充材料渗透到一定深度,横向和纵向分布均匀,使粒面层不会沉积过多材料,鞣剂从粒面渗透的好,沉积在乳头层和网状层之间多,此时的皮身弹性好、粒面紧实。如果温度太高或者PH值太低,填充复鞣材料在粒面层快速地结合,对粒面产生太强的收敛性,可能会导致原来的皱纹更为明显,而且,在腹肷部位可能会产生新的皱粒。
复鞣填充后适度的加脂是必不可少的。加脂的主要作用是滋润皮革纤维,增加纤维间的滑动性,使皮革有更好的油润感,体现出鞋面皮手感上的柔软度和饱满性。在加脂过程中,可以加入少量的弱阳离子油,在轻微正电荷的作用下,残余的加脂液体中的阴离子油能够进一步被吸附在皮纤维的四周,有力于加脂剂的吸收。加脂剂可一次加入,也可以在填充时配合复鞣材料少量加入一些,还可以根据皮革的品种要求,在不同的工序中加入。
复鞣填充方法 1
100%水,35°C,加3%~8% Acrytan PCL (丙烯酸树脂复鞣剂),3%~6% Tansal GCK (合成鞣剂),转60min;加3%~5% 栲胶,1% Dyemol LC(分散型合成鞣剂),转40min;加3%~5% Resintan GCT(氨基类树脂复鞣剂), 3%~6% Neutratan RCM(多功能合成复鞣剂),转60min;加1%甲酸,转60min。
填充后感觉增厚明显,胚皮手感丰满,粒面清晰、饱满,对空松部位的填充较好,略有部位差,皮身的边肷部位有少量的皱纹出现。

复鞣填充方法 2
100%水,35°C,加3%~8% Acrytan PCL (丙烯酸树脂复鞣剂),转40min;3%~6% Tansal GCK (合成鞣剂),加3%~8% 栲胶,转动30min;1% Dyemol LC(分散合成鞣剂),加3%~8% Resintan GCT(氨基类树脂鞣剂),转60min;加1%甲酸,转60min。
胚皮手感较柔软,轻度的增厚,粒面平细、清晰,紧实度稍差,对空松部位的填充较好。
复鞣填充方法 3
100%水,35°C,加3%~8% Acrytan PCL (丙烯酸树脂复鞣剂),2% Dyemol LC(分散合成鞣剂),转40min;加3%~6%栲胶,3%~6% Neutratan RCM(多功能合成鞣剂),转60min;加3%~5% Resintan GCT(氨基类树脂鞣剂),3%~5% Tansal GCK (合成鞣剂),转60min;加1%甲酸,转60min。
胚皮手感柔软、丰满,粒面紧实、平细,毛孔清晰,粒纹的定型较好,皮身无明显增厚,边肷的填充较好,部位差小。

总结
在复鞣填充的过程中,填充材料用量少,对皮身的收敛性就小一些,填充材料用量过大,尤其树脂类的填充复鞣剂用量太多,对于皮革天然特性的改变较明显,手感如同橡胶一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塑感突出,颈肩部和腹肷部皱纹多,干燥阶段不易推开。合理的应用合成鞣剂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出现,现代化的制皮生产中,尤其是高品质皮革的生产,合成鞣剂的应用不可少。从上面几个复鞣剂填充的方法可以看出,合成鞣剂用在不同的阶段产生着不同的效果,其中以树脂鞣剂先加,植物鞣剂后加,最后用选择性填充效果较好的氨基类树脂鞣剂进行边肷的填充,每个阶段配合恰当不同类型合成鞣剂的方法最为显著。控制好材料性能的充分发挥是复鞣填充操作的重要保证,在这一过程中,浴液的温度控制在35℃比40℃较合适,浴液的PH值控制在5.5左右。通过对温度和PH值的控制,使复鞣填充材料渗透到一定深度,横向和纵向分布均匀,使粒面层不会沉积过多材料,鞣剂从粒面渗透的好,沉积在乳头层和网状层之间多,此时的皮身弹性好、粒面紧实。如果温度太高或者PH值太低,填充复鞣材料在粒面层快速地结合,对粒面产生太强的收敛性,可能会导致原来的皱纹更为明显,而且,在腹肷部位可能会产生新的皱粒。
复鞣填充后适度的加脂是必不可少的。加脂的主要作用是滋润皮革纤维,增加纤维间的滑动性,使皮革有更好的油润感,体现出鞋面皮手感上的柔软度和饱满性。在加脂过程中,可以加入少量的弱阳离子油,在轻微正电荷的作用下,残余的加脂液体中的阴离子油能够进一步被吸附在皮纤维的四周,有力于加脂剂的吸收。加脂剂可一次加入,也可以在填充时配合复鞣材料少量加入一些,还可以根据皮革的品种要求,在不同的工序中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