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玉轩玉雕艺术吧 关注:2,560贴子:5,214
  • 0回复贴,共1

儒玉轩丨【玉间琢磨·第15期】艺术家都是个体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从杜尚的《泉》在1917年出现后,艺术就在整个世界遭遇了一轮又一轮的灾难。艺术,艺术家这个词以及身份,困扰着所有的从业人员。无数的白天遭受着社会群体的怀疑,无数的黑夜遭受着自我内心的怀疑。
这个抽象的词语,实实在在的让人类社会为之付出金子般的时间和智慧。
在《大艺术》2010年的第一期里面尹吉男说过:“艺术家更像名士明星,而非艺术家。”名士或者明星都带着强烈的个人光辉,而艺术家是比他们更有“个性”创造力的人。这样的光环可以辐射,却没有办法移植或者遗传。换一张脸,换一个嗓音,换一双手,就不可能再继续之前的风格。所以每一个艺术家,都是独有的,个体的,他无法复制自己以前,也无法预知自己未来的作品,无法形成固定的产业链。只能像一个太阳——辐射,而不能串联。
在中国古代,没有艺术家和文人的区别,所有的艺术都属于文化。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艺术”这个词出现也不过只有30年,密集出现也不过10年。“个体户”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跟艺术的历史差不多。它们都是改革开放衍生的产物。
艺术有许多的方向:
一,以社会为方向的,创造的是群众文化,比如城市特色,大型展览,公益演出。它承担的是一种社会责任。
二,以文化为方向,它包括的就广泛了,比如宗教,哲学,传承……它以人类的精神安慰和思想引导为出发点。
三,以理论和批评为方向,这样产生的是批评家,理论家,艺术史学家。它的形式一般以文本或演讲出现。
四,只有以美学为方向的才能成为艺术家。这个方向具有强烈的独创性,具有历史铭刻的记忆。价值的阐述也非常的明确。
艺术家的身份是纯而非纯的。如果作为个体,任何表达都无可厚非。但,若要把他安插在某一文化的排列里,就不会再成长了。因为艺术的成长从来都是无意识的成长,当被厚重的文化覆盖,被外围规定了,个人的精神就不能再尖锐,而富有个性的思想会逐渐同化。
艺术的终极点,就是精神的超越,只有精神独立以后才能有超越的起点,在技术上经得起千锤百炼的琢磨,在思想上才有生生不息的灵感。
作品名称:一路花香
作品重量:57g
作品尺寸:73×41×15mm
作品材质:黄蜡石









1楼2016-11-22 08:4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