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刚刚在日照颁发的第十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老演员秦怡获得了“终身成就奖”,老演员曹会渠则捧得“特别荣誉奖”。当记者与他们谈起当年是如何拍摄《铁道游击队》时,当年的“刘洪大队长”和“芳林嫂”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铁道游击队》
上海电影制片厂1956年出品
导演:赵明
编剧:刘知侠
主要演员:曹会渠、秦怡、冯喆、仲星火、陈述
剧情:抗日战争期间,在山东活跃着令日寇闻风丧胆的铁道游击队,但在日寇与国民党的两面夹击下,铁道游击队当时处境非常艰难,他们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曹会渠的感受:体验生活挺苦
今年已75岁的曹老见到记者高兴地连称“老乡”。他说他的老家就在山东,祖父出生在蓬莱,后来闯关东到了辽宁。
《铁道游击队》是曹会渠的第一部电影作品,之前,他是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演员,一个很巧合的机会,他被挑中出演了刘洪。
“1956年,全国各地话剧团到北京参加话剧汇演,当时我们团排的话剧是《保卫和平》,最后得了全国话剧汇演一等奖。正在我演出时,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赵明也来到北京为《铁道游击队》选演员,觉得我身上有股和刘洪很相近的工人气质,就选中了我。”
为塑造好刘洪,曹会渠提前半个多月去体验铁路工人的生活。他说,当时都是蒸汽机车,用大锅炉烧煤,最大的感受就是热、苦。一大水壶的水,一会儿功夫就喝光了;就着咸菜吃大饭盒,几口就下肚了。当时司机、副司机、司炉三种工作,曹会渠都体验过了。现场他向记者比划:往锅炉里送煤要呈扇形,一下子窜起火苗才行,要不然,一大铲子煤送进去,煤燃烧不充分,就会冒黑烟,那是把煤顶出去了。
学扒火车也是曹会渠体验生活的一部分。他说:“当时有专人训练我怎么扒、怎么跳,用哪个手抓,先跳哪个脚,都有技巧。记得他告诉我,如果车速40公里的话,要把握屁股先落地,在空中通过惯性调整后,脚就先落地了;如果车速60公里,那就要背先落地,这样才不会跄着。”
拍战斗场面挺险
提起当年的拍摄情况,曹老用“出生入死”四个字来形容拍摄的惊险。
首先,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1956年)还造不出能连发子弹的机枪,所以整个拍摄过程用的都是真枪实弹。他回忆说:“拍摄‘大战微山湖’时,摄影师的机器就在我前面,打不巧就会把摄影师撂倒,心里能没负担吗?能不紧张吗?一拍战斗场面就战战兢兢的。”
再一个惊险就是在没有替身、没有特技、没有电脑合成的情况下,拍摄骑马过火车。他感慨道:“当时唯一担心的是马蹄子在奔跑中踩到铁轨空里,也就是马失前蹄,那人就完了。老实讲,拍摄前我并不害怕。我是从战争里走出来的,战争的硝烟在我身上还没退呢。”
“真拍时,导演只说了一句话:‘能过去就过,实在过不去你就把马头勒住。’火车起动了,我骑在马上跑,快到跟前时,我一看还可以,也不知从哪来的一股劲儿,一下子就穿过去了。当时我骑了一匹抢头马,善于冲锋,拍完后,火车因为惯性还在跑,这匹抢头马也跟着并行跑,一直跟了四五里地。”
曹老说:“那时候一个镜头拍完不知道怎么样。完了我就问导演:‘要不要再来一条?’他说:‘不拍了,好不好就这一条了。’我这才看到导演的脸都黄了。后来我还得知,为了这场戏,刘洪的原型刘金山、同时也是这部戏的军事顾问,就负责驾驶火车。他对我说:‘打了一辈子仗,我从没紧张过,拍这部戏比我打仗还紧张啊。’”
拍感情戏挺难
当年在《铁道游击队》剧中扮演芳林嫂的是表演艺术家秦怡,与曹会渠有一段感情戏。谈起与秦怡的配戏,曹老腼腆地笑了:“跟她配戏,我始终放不开。这是我最大的遗憾。”
他讲:“刘洪和芳林嫂产生感情后,导演想发展一个比较亲热的镜头,芳林嫂站起来打开门,靠在门边上,表示她的感情很激动了,就叫刘洪过去把手放在芳林嫂的肩上,扶着她的肩膀。可是我的手一放上去,导演就说不行,不像那么回事。看我像个木头,扮演政委李正的冯喆就给我示范。可一到我拍还是不行。因为我不认可他的示范,我觉得那是李正的感情,不是刘洪的。芳林嫂是个寡妇,她丈夫打鬼子牺牲了,他们两个人不是单纯的找对象,刘洪是因为对鬼子仇恨并同情芳林嫂而产生了感情。当时,秦怡大姐比我大八岁,也对我说要放开点,可拍了几遍导演都不满意。”
“其实,现在想来,没拍好感情戏一是我当时没结婚,不会演爱情戏。还有,我总琢磨工人谈恋爱应该是什么样儿,总想找对感觉,可找了很长时间都找不到。这是我最大的遗憾。巧得很,我演了一辈子电影和话剧,竟然再没演过爱情戏。”
秦怡的遗憾:出彩的戏被剪
83岁的老艺术家秦怡在接受采访时说,在这部剧中,芳林嫂不是最主要角色,但她的诚挚与坚强,还有那双美丽动人的大眼睛,都让人无法忘怀。
秦怡认为自己扮演芳林嫂最出彩的是其中的感情戏:“芳林嫂是一个年轻的寡妇,她一直在战斗中生活,一个人既要维持生计,又要接济同志们,当她重新获得安慰、重新燃起爱情之火时,她不仅感到有了依靠,更感到有百倍的信心和勇气。当时完整地拍了两场芳林嫂和刘洪的感情戏,可惜放映的时候被剪掉了。”
当年不仅仅是羞涩的年代,还是艰苦的岁月,拍电影没有好器材,没有特技,没有替身,甚至没有钱,其中一场“扔手榴弹”的戏让秦怡记忆犹新。“导演要我把手榴弹正好扔到陈述扮演的鬼子的脚后跟,几次试拍都不成功。于是我想了个笨方法,就是不管吃饭、走路,都一直盯着陈述的脚后跟,几天后就找到了感觉。拍的时候,正好扔到陈述的右脚后跟。”
她还笑着说,因为自小喜爱体育,在拍摄《铁道游击队》时,她可以不用替身,直接从两米多高的房上一跃而下,不费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