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林恩吧 关注:675贴子:2,882
  • 0回复贴,共1

何谓要价200元的「未来3D」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3D技术的出现象征着电影正式从平面进入立体时代,而在这几年3D电影开始广泛流行,不少导演相继推出3D版本电影。
基本上有进电影院欣赏3D电影的观众都会知道,3D与2D的差异性极为明显,观影上的乐趣当然就会提升不少,但相对对眼球带来的负荷也稍重,毕竟如果过去眼球感受度是1,那3D或许就是2、3,直接给予眼球至少一倍上的负担。
于是当年《阿凡达》上映时,陆续传出不少民众看完电影后不适就医,主因多半是眼压升高、罹患急性青光眼。或许可以借此推论,人体(眼球)跟不上影像技术的进步,眼球能捕捉到的有限,你可能可以一天看两三部2D电影,可却难以接受一天看两三部3D电影。
李安此次采用「每秒120帧、3D立体图像、4K画质」拍摄与放映技术推出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讲在电影之前,先来让大家认识何谓李安口中的「未来3D」
在购票大厅有贴心的放上广告牌做详细解释,「每秒120帧」是指过去电影是以每秒24帧的播放速度播映,而未来3D则是以更为「流畅且平滑连续」的每秒120帧速度播映,而在此版的画面分辨率可达4096×2160(也就是4K画质),是目前为止最高的画质,能直接给予观众最为饱满的视觉感受。
一部电影,敲碎完美无瑕的美国梦
讲完了前面一大堆后,我们回到《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剧情来看,很明显的主轴是企图透过比利林恩这位士兵的视角,来分析、去描绘「战场(士兵)」与「社会(百姓)」这两个世界,并藉由后者的种种行为去讽刺美国的自我感觉良好。
比利原先陷入究竟该回战场还是家庭间的自我烦忧,可到了最后他选择回去了战场,这绝非他热爱打仗(或者说多有义气),而是因为他经过两周的洗礼,看清了。看清对美国来说,他们(士兵)仅是存在于照片中的存在,不属于他们理当存在的现实,战场对社会太过遥远,使得一半的人对他们不屑一顾;一半的人则狂热于神化他们的功绩,好对自己脆弱却自大的美国心信心喊话,假装美国不论在哪里、做何事都是世界No.1。
口口声声喊英雄英雄,讲得自己心里多感激B班,可却不愿意给予他们同量、公平的薪酬,想用廉价的报酬买下B班可说是无价的战场故事。那位老板的思想无疑成了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B班心底那一点点还把这里视为「家」的念头,从此刻起他们才真正觉悟,战场才是他们该待的地方,才是他们的家。
对老百姓来说,他们与战场如同虚构的小说人物与情节,反过来说对B班、对所有士兵而言,这整个社会不也是如同虚构?比利的抉择,无疑是沉痛而悲壮的,他从这个家回到了另个家,从现实走向虚构,再从虚构回到现实,他既然无力改变所有,那就只好改变自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无疑是想给美国的警示之语,再不从美梦中醒来,就只能一辈子活在谎言里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6-11-23 16:3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