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寻真吧 关注:680贴子:7,972
  • 6回复贴,共1

功夫难练,是因为没有领悟“阻力法”思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何为驳骨感
练拳至一定的境界,会出现骨头跟肉分离的情况,我们称之为“驳骨感”。这种状况可能在臂,也可能在背!
我们观察一下猫科动物,全身的毛皮都是非常松的,一抓一大把,跟骨头是完全分离开的,甚至可以一拉很长。这种情况的出现,跟猫的筋骨的特性分不开的。猫在运动时,奔跑或者快速跃进时,前窜的具有突然性,全身筋骨的弹动发劲,使得身体骨架的运动,在大筋的驱使下,远远超过身体皮肤的运动速度,经常的加速度的运动,使得动物的皮毛变得越来越松,具备了相当的拉伸度。
人亦是如此,常年的磨练,颤劲出以后,身体骨架运动表现得灵动无比,往往一个抖身,全身的肉都在颤动,长此以往,肉与骨的分离感便出现了,当然,此时的功夫也已经到了相当高的程度。有人称气血在皮肤下游动,其实也就是“骨肉分离”带来的效果!(陆功翰)

真正的武术,最核心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所谓的功夫,就是将人体的潜能发挥到极致,而无论是动物还是人,构筑运动能力的,一定是筋骨、关节、内脏。我们不但要运动他们,更要开发挖掘他们。动物所表现的灵颤劲,就是我们所需要的!
传统拳多以盘练“身劲”为主,在攻击时,以贴身近击为能,发劲时如同钉子入墙,在攻击点上无需要打击距离,硬生生扎进去的感觉。内脏带动身体快速砸进,就如同一把大锤,砸击钉子,使其长驱直入。
  我们平时练习过程当中,要把发劲的重心放在身体的“弓”上面,以内脏的“起落”辅之,打击在“手”而崩弹在身,虽梢不动,而根已至,如泰山压顶之势,一击必毁。
盘拳时,要注重肢节的“摩”,磨惊磨惊,一磨就惊,磨可以产生阻力,有阻力就有动力,就如同“弓箭”,全力拉开,才会产生动能,阻力越大,动力越大!
掌握阻力练法,是快速提升自身速度和力量的不二法门,人体练得像弹簧,你压他就弹,整体划一,这就是“颤劲”!
一颗石子微不足道,砸不了人,但是,将石子放在弹弓上,那将是利器,寻找那张弓,才是最重要的!
手、脚虽为梢节,但在盘拳练艺时,要找到身体拧裹的感觉,还必须从肢节上去找。就如同橡皮筋,要将其拧起,拧的是两头末节,而非整体,细细体会,必有所悟!
人体是由躯干跟四肢组成的,在肢体则为肢节劲,如果躯干跟肢节一起发劲,那就是整体了!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两者的同步发劲呢?方法很简单,将肢体尽量贴紧身体,即使不得不运动肢节,也尽全力磨着身体走。日久,肢体动,则全身无处不动。实质上,我们依靠肢节,盘开了躯干,应验了“内无有不靠外成的”!当然,还有另一层次的整体,那就是自身的体重。如果可以将自己快速砸向对方,无论速度快慢,这份力足够对手受的了!如果可以运用自身的筋骨,将自己弹出去,那就真是有速度,有劲力!
大家都知道,在脊柱的盘练过程当中,要调整“尾闾”,也就是尾巴椎。平时尾骨处于后翻的状态,腰椎是前挺的,要成“身弓”,则要主动改变脊椎原有的位置。
我们看到动物要捕捉前,尾巴都是下垂前收的,目的是脊柱成弓,便于快速扑进!人也一样,要想整体发劲,得具备“五张弓”。(掌握身备五张弓,功夫已成大半。内脏是身体的核心,它往哪个方向运动,身体整体重量一定往哪个方向运动!处理好“大筋”与“内脏”的关系,可以令天地为之一宽!)
“压肩,收尾闾”可以帮助脊柱“开弓”,“尾闾后翻”可以使弓压紧,但要“放箭”,需要“尾闾抖绝”,很多朋友在练习时,把脊柱变成“大波浪”由尾骨向上节节推进,这样训练,很容易把自己练“傻”掉,巨大的冲击力由尾闾直冲脑门,最后把自己给“打伤了”,就得不偿失了,所以大家在练习中一定要明拳理,切忌急于求成!
请购方式微信:18862999921,加微信请注明“手册”


IP属地:江苏1楼2016-11-24 09:56回复


    IP属地:江苏2楼2016-11-24 10:43
    回复
      很好的,已经收藏了


      3楼2016-11-25 09:46
      回复
        大部分同意,猫虎尾巴好像不是向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12-27 22:34
        收起回复
          【一羽不能加】“功夫越老越厉害”?答案是否定的,生理自然规律决定了人是有“使用年限”的!就如同我们使用的汽车一般,到了一定年限,就得报废,这是任何人也无法摆脱的事实!俗话说“拳怕少壮”,青壮年时,是一个人生理发展的巅峰时期,各项指标都达到最佳状态,“速度跟力量”最优化,所以这一时间段是最容易出成绩的。随着人体老年化的进程,关节会磨损,内脏会衰老,肌肉会衰退,这是人体发展的必然进程,所以上场比赛的运动员,一般到了三十岁,就难见踪影了!以前得真传的老拳师,到了六七十岁的时候,依然能打出相当强悍的劲力,虽然从实战能力上无法如年轻时一般,单就从劲力来讲,他们保持或者说劲力得以保存的秘诀在于“筋骨”的盘练,“大筋”不易退化,它的质地如同橡皮筋一般,能够长时间保持它的弹性,伴随人的一生,经过长期系统的盘练,可以呈现出如同自动化的状态,可以在一动之间“颤”动若干下,可以做到连续不断!拳诀讲“在意不在力”,意是“阻力”,随着练习时间的增长,可以做到“一羽不能加”,丝毫的阻力,就可以使大筋崩弹发劲,这也就是我们在功论中所讲的“化劲”!


          IP属地:江苏5楼2017-01-03 10:38
          回复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2-07 10: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