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第一古桥,旧在下符桥镇政府西500米处。桥旁铸一铁牛,重千钧。《光绪霍山县志》记载:“下符桥在县东北二十里,元至正间富民洪氏得金於此,因以造桥,旁铸铁牛一重千钧。明宏治间知县吴霖庐守马檄建造新桥,制极崇巨甲于他郡,名淮西第一桥,通光山下有摩崖碑记造年约略可识”。今天通光山下的摩崖碑记仍然清晰可辨,字刻在陡壁上,占壁面积约五平方米左右,轮廓完整,字迹清晰,正楷工整,雕刻粗犷,刀笔有力。文曰:霍山县淮西第一桥,旧名下符桥,倾圯,至大明弘治十七年甲子七月,庐州府马为本县知县吴霖鸠工江镜等五十人建,历二十八年,已丑迄正德元年丙寅五月桥成,并立磨崖于右"。据当地老人回忆,铁牛为铁质,空心。铁质厚约一厘米,牛背刻满篆体文字,铸造工艺精湛,水牛形象逼真,大小如成年牛,虽露天放置几百年,全身无锈色,字迹清晰。铁牛毁于1958年大办钢铁,现已无法考证。民国二十七年(公元一九三八年),为了阻击日军南进霍山县城,淮西第一古桥被国民党工兵用了上千斤炸药炸毁,爆炸声十几里外清晰可闻,现仅有一孔条石桥,古桥早已随着历史的长河烟消云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