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奇葩说》里,马东问过一个问题,如果你死后可以给活着的人发一封邮件,你会发什么?给谁发?高晓松说,“什么都不发了吧,这辈子该说的话都说了,爱过的人都知道,也没有什么恨的人要追诉,好不容易有了沉默的机会,就让自己沉默吧。”我也想过自己的答案:发给一个人可不够,要说却没说的话实在太多了,平日里能说话的机会也太多了,我却选择了沉默。想起了今年做过的几个涉及到人际和恋爱关系的咨询个案,听到他们的很多想法、感受和态度,滔滔不绝,好像说也说不完似的。我问,那这些该向对方说的话,到底说了吗?答案是一致的,没有。这些话当中,有表达感动的,有表达失落的,有想谈期望的,有要描绘未来的,还有的是可以改善两个人关系的尝试。很可惜,最该听到这些的那个人却没有听到,也有可能这辈子都听不到。每次听到这些倾诉,我都能感同身受,我们在渴望对方能表达能沟通的时候,却总是听到闪躲,含糊其辞的回应把我们扔在了一个巨大的谜题里,让我们不得不费尽心思去猜测,往往还猜不到答案。你并没有想到,那些能表达却没表达的时刻,就像一个黑洞,能吞没掉人与人之间所有的可能。其实我知道,你不说,常常是因为,你觉得你不说别人也应该明白。你会理直气壮地觉得,这么简单的事他怎么就是不明白呢?这么容易猜到的他为什么就是猜不透呢?这么显而易见的道理,他怎么能不理解呢?可真正不理解的是你啊!人与人之间有着千差万别,并没有人生来就会读心术,你不说,他就更理解不了,你不表达,他就更糊涂。没有人能时刻正确地理解你一个皱眉一声叹息的用意,你那些背后的故事和曲折只有你自己最懂,你若是能忍受孤独也罢,可你偏偏期望别人能懂你。如果你想别人能更明白你,更懂得如何呵护你;如果你期待他能让你更满意,你们的关系更亲密,不如大方坦诚地表达你的合理需求,告诉他你希望他怎么做。你不想说,可能是觉得时机未到或者是还有大把机会。我不知道你在等什么样的机会,是真的以为《奇葩说》里的那个假设会成为可能吗?是真的要等到百年之后再冗长地写一封邮件说出你一直想说的和该说的话吗?有些话现在不说,未必以后就真的有机会。谁知道是不是一次错过,今后就是咫尺天涯。我特别喜欢一句歌词,我走错我没走错,至少我没错过什么。眼下,想说什么就说吧,该表达的就表达吧。别真的等到时过境迁,关系难以修复。或者你不想说,是不是也因为你不敢?你害怕有些事情表达出来的结果会伤害对方,因为可能很多时候我们表达的东西并不是完全客观和积极的,你想表达的内容可能会有愤怒、无奈和失望等种种负能量。如果这些负面的东西经过自我消化可以解决也就罢了,最糟糕的是这些情绪在你心里越积越深,等到积攒起来表达出来的那一天已经像一场灾难性的爆发,到那时造成的伤害量级更大。至于那些本就是负面的内容,并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有实质的改变,那么早一点表达反倒会减轻伤害。要知道,如果你有一天不可避免地仍然要说出来,那么你曾经的左思右想和顾虑重重并不会让你显得更善解人意。我知道,还有一种“不说”,是因为你不知道该怎么说。说直白了担心吓跑对方,说委婉了又怕对方get不到,说得带情绪了怕给对方也带来坏情绪,说重了又怕对方多想。我的原则是真诚而直接,不要兜圈子也不要虚情假意。但在表达的过程中,要站到对方的角度去想,怎么说才能让对方更容易接受。如果是表达善意和爱,那么越直白越好;如果是表达负面评价或者是情绪,那么要欲抑先扬,先肯定再否定,先夸奖再批评;如果是表达自己的需求,要记得告诉对方这样做不仅对你有利,同时也会给他和你们的关系也带来好处;如果是表达解决方法,忌讳用“你必须”、“你应该”、“你一定要”这样的语句,要用尽量缓和的方式,也别忘了说完后听听对方的反馈。如果确实遇到了无法全部和盘托出的情境,分享给大家我去年听到的一个方法,“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无论是“不必说”、“不敢说”、“不是时候说”,还是“不知道怎么说”的问题,都是可以纠偏和改善的,最致命的是我们跨越了这些阻碍,仍然把表达和沟通视作最平常、无用的存在,舍近求远地去追逐理解、关爱和亲密,却未曾觉察,没有什么比“说出来”更简单奏效的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