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安阁吧 关注:5贴子:660
  • 9回复贴,共1

【汉字】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字典
  拼音:wáng
  1.国君:国~;帝~。 
  2.〈古〉秦代以后的一种最高封爵:封~;~府;~侯;~爷。
  3.大:~父~母(祖父祖母)。
  4.一类中的首领或最特出者:蜂~;猴~;孩子~;百花之~。
  5.姓。参见“王姓”条。
  王国wángguó: 以国王为元首的国家;比喻某种事物占主导地位的地方或领域:石油王国。
  王浆wángjiāng: 蜜蜂喂养幼蜂王的乳状物,营养价值极高。
  更多信息——
  王 <名> 会意。本作“士”,是能独立任事的人,后加一横,表示在“士”之上,即人间的最高统治者,而帝 是天上的最高统治者。后“帝”、“王”同步降职,帝成了人间的皇帝,而“王”成了对臣子的最高封爵。本义:天子、君主。
  殷周时代对帝王的称呼 。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诗•小雅•北土》
  厉王虐,国人谤王。――《国语•周语上》
  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说文》
  王,天子也。――《释名》
  王,有天下曰王。帝与王一也。周衰,列国皆僭号
  ▲王wàng〈古〉统治,做君主,统一天下:~此大邦。自立为~。以德行仁者~!


1楼2008-10-12 10:43回复
    姓氏来源详考——王姓来源主要有五种: 
      一、是出自姬姓 :由此又衍生出构成王氏主体的三支姬姓族派: 
      1、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 
      《通志•氏族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毕公高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初时,他被封于毕(今陕西咸阳西北),为公爵,故史称为毕公高。春秋时,其裔孙毕万自毕国出奔晋,为司徒,并被分封于魏,传至魏文侯斯,与赵、韩三国瓜分晋国。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其子孙四散,因是王者之后,也都被称为王家。 
      由魏氏建立的魏国始终是战国七雄之一。魏国的最后一位君主魏王假被秦军俘获,魏国亡。魏国亡后的第4年,秦朝就统一了天下,魏王假的子孙们也分散到各地,被人们称为王家。从此,他们便以王作为自己的姓氏。


    3楼2008-10-12 10:45
    回复
      2、源于太子晋的王氏 
        太子晋是东周时一位颇有才华的王室贵族。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灵王太子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为司徒,其后人由洛阳迁居于太原、琅邪,时人号称王家,因以为氏。 
        3、 为周平王太孙赤之后 
        河东猗氏有王姓,为周平王太孙赤之后,平王在位五十多年,他的太子浊父先他而死,浊父子名赤,是周桓王的胞兄。平王去逝后,赤继承王位,但因势力不如胞弟强大,不久便被推翻,他不得已出奔晋国。其子孙也因是王者之族,改姓王姓,是为山西王氏。


      4楼2008-10-12 10:45
      回复
         三、是出自子姓 
          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 
          据《通志,民族略》所载,殷商王子比干(纣王的叔父),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比干被杀后,葬在当时的国都朝歌(今河南卫辉市北)附近,他的子孙世代为他守陵,同时为了纪念他,便改以“王”为氏


        5楼2008-10-12 10:46
        回复
          3.谢氏改姓王氏 
            明朝汀州府(今福建长汀县)经历王得仁,其家本姓谢氏,“父避仇外家,因冒姓王氏”。 
            清人王树荣所作《王谢世表序》中说:“吾族本系,出晋从事中郎谢万石后。梁天监中,景涤公讳觉官吴兴太守,因家焉,世为吴兴谢氏。建明初,忠烈公讳贵为北平指挥使,与张丙、张信同受建文密诏,监察燕王。张信密与燕棣通款,燕棣伪称疾嗾,信约张丙与忠烈公往侦之,二人同遇害。及靖难兵起,夷族令严,忠烈公幼子公权袭外家姓获免。 
            4.孙氏改姓王氏 
            明朝都御史王一鹗本来姓杨,大理评事王大崇本来姓孙,都改姓王。


          7楼2008-10-12 10:48
          回复
            五、少数民族改姓王氏 
              1. 鲜卑族可频氏 北魏孝文帝时把国都从代北平城迁到这里,很多代北鲜卑人也跟随到了这里,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下令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把籍贯改为河南洛阳,死后也要埋在洛阳北面的邙山,把姓氏改为汉姓。可频氏改威王氏。 
              2. 羌族钳耳氏 
              《魏书》卷九十四《宦官•王遇传》说:“王遇,自庆时,本名他恶,冯翊李润镇羌也。与雷、党、不蒙俱为羌中强族。自云其先姓王,后改氏钳耳,世宗时复改为王焉。自晋世以来,恒为渠长”。 
              羌族钳耳氏 隋唐之际的钳耳宗、钳耳干兄弟。他们两个在隋炀帝大业年间“以王后兄弟并改姓王氏。”钳耳兄弟成为王后的兄弟是从隋炀帝的皇后萧氏论起的。萧氏的从妹曾嫁给羌人钳耳氏,按辈份,可能钳耳兄弟与萧皇后同辈。 
              3.高丽人 
              营州地区的高丽人改姓王氏在北朝至隋唐时屡见不鲜。《周书》卷二十《王盟传》记载:“王盟字子仵,明德皇后之兄也。其先乐浪人”。引日唐书》卷一百一十《王思礼传》记载:“王思礼,营州城傍高丽人也”。同书卷一百六《王毛仲传》也说,霍国公王毛仲“本高丽人也”。王毛仲是不是营州地区的高丽人不得而知,但他为高丽人改姓王氏则确定无疑。 
              4.回纥人 
              安东都护府是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设置的,在归属安东都护府的回纥人中,有一支姓阿布思的,是回纥大姓之一。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安东都护府被取消,阿布思姓中一个叫五哥之的人投到了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的帐下,被李宝臣的裨将王武俊收为养子,从此改姓王氏。


            8楼2008-10-12 10:48
            回复
                5.匈奴族 
                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战国时期就在燕、赵、秦以北地区游牧。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之间既有兵戎相见的战争,也有温情脉脉的和亲。东汉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发生了大分裂,北匈奴留居漠北,南匈奴南下降附汉朝,形成了匈奴与中原汉朝交往的第一次高潮。三国西晋十六国时期,大批匈奴人进一步南进中原,并先后建立过几个政权。匈奴人进入中原,在与汉族的交往中也有不少把自己的姓氏改成了王姓。 
                6.契丹族 
                据《新唐书》、引日唐书》记载,前面所说的回纥人王廷凑的养父王武俊是契丹怒皆部人,他的祖父、父亲、儿子、孙子、曾孙等六代人在唐和五代时期都地位显贵。至两宗时期,契丹人建立辽国,其皇室耶律氏也有很多人改姓王氏。 
                7.女真族 
                女真族曾在两宋时期建立金朝。金朝皇族完颜氏在金亡国后也有改姓王的。《王思孝墓志》载:王思孝的祖先出于金宗室完颜氏,世居磁州(今河北磁县)。王思孝的父亲完颜远任金统军使。思孝年幼时便逢丧乱,流居大名、濮阳等地,改姓王氏。 
                8.蒙古人、满族人宋朝以后,先后建立元朝和清朝。在长期与汉人接触过程中,不少蒙族人、满族人也改姓王氏。


              9楼2008-10-12 10:48
              回复
                  王姓郡望堂号
                  【堂号】 
                  王姓堂号有"三槐"、"槐阴",其中"三槐堂"比较有名。 
                  【郡望】 
                  1、太原郡:战国秦庄王置郡。此支王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司徒王允。 
                  2、京兆郡:三国魏时置郡。此支王氏,出自姬姓毕公高之后。 
                  3、天水郡:西汉置郡。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之后。 
                  4、中山郡:汉置郡。此支王氏,其开基始祖为北魏中山王王睿。 
                  5、陈留郡:西汉置郡。此支王氏,其开基始祖为妫姓齐王建之孙安 。 
                  6、河东郡:秦置郡。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周灵王太子晋 及周平王太孙赤之后。 
                  7、河南郡:汉置郡。此支王氏,出自鲜卑族可频氏王氏之后。


                10楼2008-10-12 10:49
                回复
                  姓氏来源
                    1、出自姬姓。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为“王家”,延用成姓。还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后世沿袭未改,渐成大姓。还有周平王太孙赤出奔晋国,其子孙为纪念其身份改姓王。另战国末年西周桓公揭之后人,为纪念被秦灭后的原居住地王城,分别改姓王。 
                    2、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 
                    3、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兄长,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故,改姓王氏。 
                    4、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八王,被秦所灭,其子孙被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


                  12楼2008-10-12 11:41
                  回复
                    二、是出自妫姓 
                      为齐王田和的后代,公元前404年,田和废齐自立国君,将姜姓齐国改为田姓齐国,后齐国被秦国所灭,国灭后的齐国末帝齐王建居共(今河南辉县),生有三子:异、桓、轸。异生子安。项羽反秦时被封为济北王,项羽灭亡后,田安失去王位。其子孙为了纪念这一时的辉煌,从此便改姓王。此为河南壬氏。


                    13楼2008-10-12 11: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