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佛法唯识学看强迫症
唯识学是唐玄奘从印度取回的主要经典,详细分析了人的心理活动及从烦恼中解脱的智慧。
1、唯识中将人对世界的认识分为八个识,眼识(对色境)、耳识(对声境)、鼻识(对香境)、舌识(对味境)、意识(对法境,就是我们日常的分别、思维、联想的心理活动)、第七识(执着自我)、第八识(储藏记忆经验、并摄含自己的身体以及山河大地)
2、这八种认识中,按照认识的正确与否,可以划分为现量、比量、非量三种。
1)现量:即对当下的事物的认识,没有胡思乱想,如实地、正确地反映所看到的事物,像照相机一样,只能照现在当下。如果看到一美女,没有起心动念时是现量,如果想起这个美女好漂亮,就已经偏离了现量,美女走后,过后还想着美女念念不忘,也不是现量。
2)比量:通过逻辑思维的正确推断叫比量。比如看到墙外边冒烟推想出是着火了。
3)非量:即非现量、非比量,错误颠倒的认识,如黑暗中看到绳子误以为蛇,或者思前想后错误地推理。
非量是迷茫和烦恼痛苦的来源,强迫症就是非量状态。
八个识中,前五识是现量,第六意识三种量都有,后两种识属于潜意识因为我们无法触及,暂时不去管。
如果第六意识不胡思乱想,那我们就可以基本处在现量状态,物来则知,物去不留。
3、如何走出非量?古人有一个办法。我们的念头一个接一个地来,又一个接一个地走,来了走了,在第一个念头走后,第二个念头还没来的中间,有个空档,先学着看准中间这个没有念头的状态。观察它,慢慢地把中间这段没有思想念头的时间拉长。
这个时候虽然没有胡思乱想,但什么又都知道,不同于睡着、也不同于死人,这个了了觉知而又没有杂念的状态是初步的觉性显露。常常这样观照自己的心,轻轻地,也不用太刻意,但要注意时时返照、觉察。慢慢越来越轻松,越来越熟练,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心,不再被妄念控制,被其强迫了。
4、另外,从中医来看,人之所以患强迫症,是因为脑力精神的不够,思想纠缠到一件事上犹如动力不足的车轮陷入泥坑而无法拔出,心主神,肾主脑,脾主思,脏腑健康对人心理活动影响巨大,因此要注意健身养生。
坚持运动、节欲、素食、避风、早睡早起,身体健康了,心情也就好了。
唯识学是唐玄奘从印度取回的主要经典,详细分析了人的心理活动及从烦恼中解脱的智慧。
1、唯识中将人对世界的认识分为八个识,眼识(对色境)、耳识(对声境)、鼻识(对香境)、舌识(对味境)、意识(对法境,就是我们日常的分别、思维、联想的心理活动)、第七识(执着自我)、第八识(储藏记忆经验、并摄含自己的身体以及山河大地)
2、这八种认识中,按照认识的正确与否,可以划分为现量、比量、非量三种。
1)现量:即对当下的事物的认识,没有胡思乱想,如实地、正确地反映所看到的事物,像照相机一样,只能照现在当下。如果看到一美女,没有起心动念时是现量,如果想起这个美女好漂亮,就已经偏离了现量,美女走后,过后还想着美女念念不忘,也不是现量。
2)比量:通过逻辑思维的正确推断叫比量。比如看到墙外边冒烟推想出是着火了。
3)非量:即非现量、非比量,错误颠倒的认识,如黑暗中看到绳子误以为蛇,或者思前想后错误地推理。
非量是迷茫和烦恼痛苦的来源,强迫症就是非量状态。
八个识中,前五识是现量,第六意识三种量都有,后两种识属于潜意识因为我们无法触及,暂时不去管。
如果第六意识不胡思乱想,那我们就可以基本处在现量状态,物来则知,物去不留。
3、如何走出非量?古人有一个办法。我们的念头一个接一个地来,又一个接一个地走,来了走了,在第一个念头走后,第二个念头还没来的中间,有个空档,先学着看准中间这个没有念头的状态。观察它,慢慢地把中间这段没有思想念头的时间拉长。
这个时候虽然没有胡思乱想,但什么又都知道,不同于睡着、也不同于死人,这个了了觉知而又没有杂念的状态是初步的觉性显露。常常这样观照自己的心,轻轻地,也不用太刻意,但要注意时时返照、觉察。慢慢越来越轻松,越来越熟练,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心,不再被妄念控制,被其强迫了。
4、另外,从中医来看,人之所以患强迫症,是因为脑力精神的不够,思想纠缠到一件事上犹如动力不足的车轮陷入泥坑而无法拔出,心主神,肾主脑,脾主思,脏腑健康对人心理活动影响巨大,因此要注意健身养生。
坚持运动、节欲、素食、避风、早睡早起,身体健康了,心情也就好了。